字词 | 革命根据地法定结婚手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革命根据地法定结婚手续 革命根据地法定结婚手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政权创建初期的婚姻法规,就规定婚姻须经政府登记。如闽西、湘赣苏区规定须向区政府登记,鄂豫皖区规定向婚姻登记处登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规定:男女结婚须同到乡或城市苏维埃举行登记,领取结婚证。1934年婚姻法重申上述手续,并补充规定:凡男女实行同居者,不论登记与否均以结婚论。抗日战争时期,各地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晋察冀边区在1941年规定:男方须于结婚前向区公所请求登记,方为有效。到1943年在条例中又增加结婚应有公开的仪式及二人以上之证人。在边区政府的指示中解释说:我们反对旧式婚姻的铺张浪费与封建迷信的所谓“礼节”,提倡简单朴素而又严肃庄重的仪式。使婚姻大事更为郑重,而且也使之在社会上法律上取得一层保障。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并于1943年5月专门发布《关于婚姻登记问题的通知》,具体说明1943年规定结婚须到村公所或县市政府登记。前者指一般人民,可到所在地村公所登记,后者指外籍工作人员结婚,可在县市政府登记。通知要求登记时应注意了解以下情况: ☚ 革命根据地禁止结婚的条件 革命根据地对血亲姻亲的规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