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裂囊肿
面裂囊肿系发育异常囊肿,由胚胎发育期间各个面突融合部位残留的上皮组织演化而形成囊肿。面裂囊肿因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分为腭正中囊肿、鼻腭囊肿、球上颌囊肿和鼻唇囊肿四类:
腭正中囊肿 位于腭中缝不同部位,由两侧上颌腭突在中线融合时残余的胚胎上皮组织所发生,长大到一定程度才出现临床症状。多在腭部作X线检查时发现囊状阴影。病理变化: 囊肿衬里为复层鳞状上皮或纤毛柱状上皮,囊壁为结缔组织。
鼻腭囊肿 位于腭前部,由切牙管内的胚胎上皮残余所发生,在面裂囊肿中最常见。临床上又分为两型:发生在切牙孔腭乳头处者称腭乳头囊肿。X线所见,在上颌骨中线前部,有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阴影,有时应与切牙管囊肿相区别。病理变化:囊肿衬里为复层鳞状上皮,或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或二者兼有。起源于鼻腭管近口腔端者,衬里为复层鳞状上皮;来自鼻腭管的近鼻腔端者则囊肿的衬里为呼吸性上皮。囊壁为结缔组织可含有粘液腺、脂肪组织、血管和神经,有时有炎性细胞浸润。
球上颌囊肿 位于上颌侧切牙与单尖牙的牙根之间,由中鼻突的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处的胚胎残余上皮所发生。X线检查时,可见上述二个牙齿牙根之间呈现倒置的梨形阴影,有时使二牙的牙根分开。病理变化:囊壁衬里为复层鳞状上皮、纤毛柱状上皮或立方上皮。囊壁结缔组织内可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有的囊壁内含有牙源性上皮岛。当囊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压迫牙根而使其移位,病人常主诉局部有压迫感,同时唇侧牙槽骨板亦逐渐隆起。
鼻唇囊肿 位于颌骨表面,前庭穹窿处软组织内,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在同侧鼻底部、鼻道前部形成半圆形有波动感的囊性肿物。由球状突、侧鼻突、上颌突三者融合处的残余胚胎上皮所形成。X线检查时难以发现这类囊肿。
治疗面裂囊肿皆可用外科手术将囊肿完整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