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面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面塑用面捏成花果、动物和各种人物的民间工艺。也叫“面人”或“江米人”。捏塑作品一般只供儿童玩耍,也有部分艺人精心研究,捏塑的历史人物和戏曲故事成为高雅精致的艺术品。塑面的配制方法是将250g精制面粉、50g糯米粉混合用开水和匀,做成直径20cm、厚1.5cm的面饼,放入沸锅内蒸或煮30min,出锅后加入25g蜂蜜、20g食盐,反复揉搓直到滋润,然后加15g苯酚(C6H5OH,此为防腐剂,有腐蚀性,初学者可不用)、10g甘油,再行揉搓,面质更显洁白滋润半透明,即成底面,也叫本色面。用底面揉成多个5~6cm长的面卷,分别揉入不同色彩的粉状或管装颜料,即成彩面,将条状彩面按冷暖色与底面排列整齐,盖上湿巾备用。为使捏塑时面不黏手,可抹蜡油(蜂蜡和植物油按1∶8配合融化,冷却后即可使用)。捏塑工具有:支撑手柄(18cm长的竹签),大、小剪刀,牛角塑刀,小木梳,锥刀,金粉盒,银粉盒,金戳,银戳,油盒等10多种。捏塑手法有揉、延、展、搓、拨、挑、捏等。捏塑人物,先在支撑柄顶端塑头部,后塑四肢及衣服道具。北京面塑以“面人汤”为最好,深受各界赞赏,是专家学者及文博单位收藏的艺术品。北京面塑技艺来自山东曹州。据说约在清代曹州面塑技艺由江西艺人所传,当时曹州某农村极其贫困,村民大部远走他乡,自传得此技艺后村民返乡种地在农闲时到全国各地城乡卖艺,遂使全村恢复了生机,因而村民立碑纪念。 面塑 235 面塑又称“面人”。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用糯米粉和面粉加彩后捏成各种小型人物,流传全国。现代著名的面塑艺人为河北通县的汤子博,俗称“面人汤。” ☚ 砖雕 景泰蓝 ☛ 面塑 面塑用精细的小麦粉和糯米粉,加水和着色剂揉和成面团,经蒸煮后用剪刀、塑刀、骨簪、梳子、花纹模等辅助工具手工捏塑成形的小件玩赏件民间工艺品。山东面塑艺术于唐代已有流传,分生面塑、熟面刷色塑、熟面染色塑3种,多用于祭祀、随葬,全用麦粉塑制。用现行配料、着色方法塑制玩赏品,也有160多年历史。1825年定居菏泽解元集附近穆李村的王庆云(原籍江西)与当地面塑艺人贺胜,融合两地在用料、着色方法和作品题材范围的长处,使传统面塑艺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本世纪初,随王、贺学艺成名的李朝训等,又将技艺传授给子侄邻里等数十人。李朝训的儿子李俊兴、李俊福兄弟于1920年起,十余年间,多次离乡赴上海、厦门、香港并辗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捏塑卖艺,因技艺精湛,名声大振,曾到老挝王宫表演,后经莫斯科返国。因李俊兴擅捏仕女,李俊福善塑武将,当时国内外有“文武二李”之誉。由此,菏泽面塑艺术名闻遐尔,前往拜师从艺者日众,技艺广为流传,知名艺人代出,新秀蜂起。曹县、东明、鄄城数县,每年赴全国各地串街走巷,捏塑献艺者300多人。近年内,李俊兴的儿子李芳清、艺徒何晓铮,又涉海过洋,分赴港澳、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表演面塑技艺,载誉而归。 ☚ 威海满工扣锁 挑花 ☛ 面塑dough modell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