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生产经济学研究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亦称非生产部门经济学或非生产领域经济学。 非生产领域(Нел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ая сфера)一词,一般是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不创造物质财富的一切企业和单位的总称。它以提供服务为特征,主要有商业(在流通过程中的商品补充加工、包装、运输等除外);住宅公用事业;客运;为非生产领域活动组织和居民服务的邮电业;卫生保健、体育运动和社会保障; 教育; 文化与艺术;科学与科学服务;财政信贷和国家保险机构; 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它们都是直接适应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发达的非生产领域是劳动力再生产和社会一切成员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随着社会进步,非物质生产的作用呈现日益增强的趋势。 非物质生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上述部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规律。苏联经济学者一般认为,在社会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包括物质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以及非物质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但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主要经济规律也是基本一致的。例如,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生产率不断增长规律、按劳动数量和质量付酬的规律等,也是非物质生产领域固有的规律。因而,非物质生产经济学的学科任务,主要在于阐明经济关系在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揭示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体系。主要研究的内容有: 非物质生产领域经济关系的特征; 非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性质; 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领域之间的社会分工和活动交换的形式特点; 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部门结构和部门间的相互关系; 非物质生产部门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及资源利用的效果; 非物质生产领域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加速科技进步的影响等。 非物质生产经济学是一门跨部门的经济学科,它本身包括许多具体部门经济学科,如服务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图书馆经济学等。 非物质生产经济学是一门新的经济学科。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学术界成立了专门组织来研究非物质生产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阅读书目: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Экономика не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йсферы》)〔苏〕沙洛特科夫 (М.В.солодков)主编,蒋家俊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10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