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静修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静修集 静修集诗文别集。元刘因作。因号静修,故名。三十卷。除诗集五卷自定外,其它皆门人故友搜辑佚稿汇编而成。其文雄健排 ☚ 剡源戴先生文集 清容居士集 ☛ 静修集 静修集诗文别集。元刘因撰。刘因曾自订《丁亥诗集》五卷,焚毁其馀。刘卒后,其门人故友搜辑其佚稿,得《樵庵词集》一卷,《遗文》六卷,《遗诗》六卷,《拾遗》七卷,与《丁亥集》五卷,于元顺帝至正(1341—1368)年间刊行。后杨俊民又捃拾残剩,一字不遗,辑成《续集》三卷,其中当有因所自焚之作,实与因编集本意不合。后房山贾彝又增入有关刘因的资料,如圹记、墓志等,编成《附录》二卷,合成三十卷。元至正中,官方为之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此本流传甚广,传刻传抄也多,明代有永乐本、成化本、弘治本、嘉靖本。更早的是元文宗至顺(1330—1333)年间宗文堂刊本《静修先生文集》二十二卷本,《四部丛刊》影印的即此本,原佚李谦旧序,第二次影印本写补。现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三十卷本、《四部丛刊》本、清德宗光绪(1875—1908)年间刊本《静修先生文集》十二卷本(收入《丛书集成》)。各本皆有遗佚。 ☚ 雪楼集 墙东类稿 ☛ 《静修集》《静修集》
元刘因所撰之诗文集,又称《静修先生文集》。其主要版本有:元至顺元年庚午(1330)宗文堂刊本(藏北图)、清抄本(宋宾王校并跋,又自《容城两贤集》钞入补遗1卷,藏北图)、《四部丛刊》本。 刘因(1249~1293),初名骃,字梦骥,改字梦吉,号静修,保定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经学贯通,文词浩瀚,杜门授徒,不妄接人。 至元十九年(1282)征为右赞善大夫。未几辞归,二十八年复征为集贤学士,不赴。卒后追谥文靖。著有《四书集义精要》、《静修先生文集》。 《静修集》,25卷,卷1辞2章、五言古诗34首;卷2和陶诗76首;卷3七言古诗23首、杂言5首;卷4五言律诗37首、七言律诗69首;卷5五言绝句37首、七言绝句94首;卷6近体乐府22首;卷7杂著5首、释莱先圣文1首、与政府书1首;卷8碑铭5首;卷9碑铭表志;卷10记10首;卷11序说16首;卷12序说、铭赞、杂文29首;卷13五言古诗38首;卷14七言古诗32首、杂言2首;卷15五言律诗36首、七言律诗32首;卷16七言律诗59首;卷17五言绝句15首、七言绝句71首;卷18七言绝句61首、乐府11首;卷19五言古诗8首、七言古诗8首、五言律诗29首;卷20七言律诗41首;卷21七言绝句53首;卷22杂著7首;卷23书8首;卷24记序、哀辞、赞疏、题跋11首;卷25先世杂事记8首。 刘因之诗文集,元至正年间,官为刊行,因其所居斋名之曰《静修集》。纪昀在《四库全书·静修集提要》中说:“(刘)因研究经学,沉潜于周、程、张、朱之书,而通其突奥。”刘因的诗情韵生动、逼近唐人。如《咏梅》:“燕南旧无梅,寒花为谁芳?月色隐清艳,幽香竟难藏。寸心警残雪,孤根待朝阳。只有横斜枝,万里同昏黄。”《登雄州城楼》:“古戍寒云接渺茫;故乡游子动悲凉。江山自古有佳客,烟雨为谁留太行?野色分将愁外绿,物华呈出夜来霜。海门何处秋声急,极目沧波空夕阳。”其诗中秀句,亦往往有之。如《浅酌》:“流莺暗逐春光老,独鹤潜惊夜景分。”《游郎山》:“危关度雪岭,乱石通荒蹊。”《观雷溪》:“奇声猛状万万古,山根几许犹崔嵬。”《野亭会饮》:“春色十分看欲尽,鸟声千种听难真。”顾嗣立在《元诗选》中说:“静修诗才超卓,多豪迈不羁之气”。 静修集 静修集25卷,《续集》3卷,元刘因撰。该集收赋3篇:《苦寒赋》、《渡江赋》、《横翠楼赋》。该集有元刊22卷本、元至正九年刊本、明永乐癸卯刊本、明弘治乙丑刊本、明万历戊子李氏校刊本、清康熙刊《三贤集》本、《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四部丛刊》本等。 ☚ 湛渊集 松乡集 ☛ 静修集诗文别集。元人刘因(1249—1293)撰。二十五卷,附续集三卷。 因有《樵庵词》已著录。是集为其卒后由门人整理佚帙所编,至正九年(1349)刊行。收诗八百八十余首,各类文百余篇。诗多登高怀远,伤时感事之作。表现维护传统民族文化,颂扬南宋爱国英雄,痛斥奸臣降将。文亦同于诗。其诗受元好问影响颇深,苍凉悲壮。似有盛唐风韵。其《野兴》中“莫思世事兼身世,不薄今人爱古人”,已成为后世传诵的名句。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丛刊》本为二十二卷。 静修集 《静修集》30卷。收诗歌和散文等。真文笔势遒劲、醇正清雅,在当时影响较大。有《四库全书》本。 ☚ 刘因 静修集 ☛ 静修集 《静修集》25卷,续集3卷,《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 静修集 静修先生文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