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寺院壁畫。青龍寺位於山西稷山,創建於唐龍朔二年,後歷經重修,由山門、天王殿、腰殿、大殿及東西兩旁羅漢殿、十王殿、祖師殿、伽藍殿、護法殿等組合而成。壁畫主要遺存於大殿及腰殿,爲元末明初民間畫工陸續繪成。内容雜佛、道、儒爲一體,宏偉壯觀,現存面積一百八十多平方米。大殿東壁繪釋迦像,兩侧畫阿難、迦葉二弟子及二菩薩,兩隅有護法金剛;西壁爲彌勒佛及脇侍菩薩,西南隅爲侍者和供養人。其中除西南隅部分尚保留元代遺畫外,大都爲明洪武十八年補繪或重裝。腰殿四壁滿佈繪畫、東西南三壁爲元代建殿時所繪,北壁及扇面牆則爲明代補繪。場面浩大,形象衆多。屬佛教者有佛、菩薩、弟子、金剛、羅漢、供養人等,屬道教者有南斗六星、王帝神衆、元君聖母衆、四海龍王衆等,屬儒教者有功臣將士、孝子賢孫、節婦烈女、士庶百姓等。其製作手法及人物造型、繼承了宋元壁畫傳統,綫條遒勁圓潤,設色沉著明潔,結構精巧,比例適度,可與永樂宫壁畫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