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左联小组
中共青岛地下市委直接领导的群众文学团体。“九·一八”事变后,青岛大学学生举行请愿活动,要求国民党政府抗日救国,遭到镇压。1932年初,中共青岛市委指示青岛大学地下党支部,改变斗争策略,组织一些公开的群众团体,以团结广大同学,积蓄力量。党支部书记、学生王林(原名王弢)与李林、黄敬等,在学生中组织了读书会、文学研究会、海鸥剧社等团体。其中的文学研究会与上海“左联”相呼应,内部称为左联小组。他们以领导学生运动为主,向国民党反动政府展开斗争。同年夏天,学生进行罢课斗争,遭到学校当局的镇压,一批学生被开除,王林为躲避警察逮捕转移到解放区,左联小组被迫停止活动。此后不久,中共青岛地下市委重建青岛左联小组,1932年10月,任命市委青年委员乔天华和宣传委员黄敬共同领导青岛左联小组的工作,由乔天华任左联小组党代表。左联小组重建后,开展了许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团结了抗日热血青年,壮大了队伍。先后吸收了姜宏、杜宇、于黑丁、王令菲、陈迈千等二十多人。他们经常组织时事座谈会、读书会,除了读革命文学作品外,把《国家与革命》、《左倾幼稚病》等马列著作定为必读书籍。同时编辑出版了地下文艺刊物《汽笛》。1934年夏,因中共青岛地下党组织遭破坏,左联小组成员黄敏、姜宏、王令菲先后被捕,于黑丁遭到通缉,乔天华调往潍县工作,青岛左联小组被迫停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