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散❶《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方。附子(浓甘草汤煎去毒)、吴茱萸(泡去汁,盐水微炒)各三两,灶心土(烧酒一小杯收干)二两,木瓜(络石藤七钱,煎汁,炒干)一两五钱,丁香(蒸晒)一两,丝瓜络(酒洗)五两。为细末,分作十九服;另以醋半杯、盐一钱五分、藕一两五钱煎滚,瓦上炙存性,每服加三厘,每次只需半服,人参煎汤送下。治阳虚中寒,腹痛吐泻,转筋肢冷,汗淋不渴,苔白,脉微欲绝者。 ❷《温病条辨》卷一方。桂枝六两,公丁香、炒小茴香、韭白、吴茱萸、青木香各四两,炒川椒、降香、荜澄茄、薏苡仁各五两,草果、五灵脂、石菖蒲、槟榔、细辛各二两,高良姜、乌药、干姜、防己、附子各三两,雄黄五钱。为细末,每服三钱,病重五钱,小儿量减半,以痛止厥回,或泻止筋不转为度。治中燥吐泻腹痛,甚则四肢厥逆,转筋,腿痛,肢麻,起卧不安,烦躁不宁,甚则六脉全无,阴毒发癍,疝瘕等证,并一切凝寒痼冷积聚。 霹雳散 《圣惠方》卷九【组方药物】 大黑附子1枚(入急火内烧,在临出火时便用瓷器合盖,不令去却烟焰) 【制剂用法】 上药1味,捣细罗为散。每服3克,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汗出立愈。 【适应病证】 伤寒2日,头痛,腰脊强硬,憎寒壮热,遍身疼痛。
霹雳散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组方药物】 附子(浓甘草汤煎去毒) 吴茱萸(泡,去汁,盐水微炒)各90克 灶心土60克(烧酒1小杯收干) 木瓜45克(络石藤21克煎汁炒干) 丁香30克(蒸晒) 丝瓜络150克(酒洗) 【制剂用法】 上药6味,共为细末。分19服,另以醋半杯,盐4.5克,藕肉45克煎滚,瓦上炙存性,每服加0.1克,每次只须半服,参汤送下。 【主要功效】 扶阳抑阴,舒络止吐。 【适应病证】 阳虚中寒,腹痛吐泻,转筋肢冷,汗淋不渴,苔白,脉微欲绝者。 【方义分析】 本方主治中寒吐泻。故用附子回阳救逆,并引温中之品以除脾胃寒湿;吴萸温中散寒,降逆止痛;丁香温胃暖肾,止吐止泻;木瓜、络石藤、丝瓜络舒经通络;参汤送下以挽回阳气。回阳逐寒,其效迅速,故名“霹雳散”。
霹雳散 《温病条辨》卷一【组方药物】 桂枝180克 公丁香 小茴香(炒) 韭白 吴茱萸 青木香各120克 川椒(炒) 降香 毕澄茄 苡仁各150克 草果 五灵脂 石菖蒲 槟榔 细辛各60克 高良姜 乌药 干姜 防己 附子各90克 雄黄15克 【制剂用法】 上药21味,共为细末。每服9克,病重者加至15克,小儿减半,开水和服。如病重者可连服数次。 【主要功效】 回阳破阴,降逆化浊。 【适应病证】 中寒吐泻腹痛,甚或吐泻而四肢厥逆,转筋,腿痛,肢麻,六脉全无;亦治阴毒发斑,疝瘕,痼冷积聚等。 霹雳散pī lì sǎn《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附子(1)。方剂名。 【方源】《孙兆口诀》。 【组成、用法】大附子一枚,烧存性,为末,蜜水调服。 【功用主治】阴盛格阳,其人躁,热而不饮水,脉沉手足厥。 霹雳散 霹雳散本方出自《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方由附子(浓甘草汤煎去毒)、吴茱萸(泡去汁,盐水微炒)各三两,灶心土(烧酒一小杯收干)二两,木瓜(络石藤七钱煎汁炒干)一两五钱,丁香(蒸晒)一两,丝瓜络(酒洗)五两组成。为细末,分作十九服,另以醋半杯,盐一钱五分,藕肉一两五钱煎滚,瓦上炙存性,每服加三厘。每次只须半服,参汤送下。功能扶阳抑阴。主治阳虚中寒,腹痛吐泻,转筋肢冷,汗淋不渴,苔白,脉微欲绝者。 本方所治证属阳虚中寒,治疗当以回阳逐寒立法。形容本方作用迅速,故名霹雳散。方中附子回阳救逆,并能引温暖药以除在里之寒湿; 吴茱萸温中暖脾胃,散寒止腹痛; 丁香温胃暖肾,治霍乱吐泻及寒冷腹痛; 木瓜敛肝和脾,化湿舒筋,用络石藤煎汁炒,则更加强通经络利关节力量; 丝瓜络通经络行血脉; 醋盐均治心腹之疼,藕肉与盐并治霍乱烦闷; 人参得阳和之气,以参汤送下,能回元气于垂亡。 全方共奏温阳祛寒,和胃健脾之功。使清浊相干,阴阳痞隔现象迅速得到扭转,则上吐下泻,汗淋肢厥,腹痛转筋自平。 霹雳散(《温病条辨》卷一) 桂枝六两,公丁香、小茴香(炒)、韭白、吴茱萸、青木香各四两,川椒(炒)、降香、荜澄茄、薏苡仁各五两,草果、五灵脂、石菖蒲、槟榔、细辛各二两,高良姜、乌药、干姜、防己、附子各三两,雄黄五钱。为细末,开水和服,大人每服三钱,病重五钱,小儿减半,再病重者,连服数次,以痛止厥回,或泻止筋不转为度。功能回阳退阴。主治中燥吐泻腹痛,甚则四肢厥逆,转筋,腿痛,肢麻,起卧不安,烦躁不宁,甚则六脉全无,阴毒发斑,疝瘕等,并一切凝寒痼冷积聚。寒轻者,不可多服; 寒重者,不可少服,以愈为度。非实在受纯湿燥寒三气阴邪者,不可服。 ☚ 六味回阳饮 回阳救急汤 ☛
霹雳散 霹雳散本方出自《东医四象新编》,少阴人方剂。方由炮附子一枚。水煎去滓,和蜜冷服,服后躁止得汗而睡。功能为驱逐冷气。主治少阴人阴盛隔阳证。 ☚ 三味参萸汤 温白元 ☛ 00021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