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 露滴分光
南宋程大昌《演繁露》中有一段重要记载:“凡雨初霁或露之未晞,余点缀于草木树叶之末,欲坠不坠,则皆聚为圆点,光莹可喜。日光入之,五色俱足,内铄不定。是乃日光品,著色于水,而非雨露有此五色也。”这段文字十分细致地描述了他从一滴水的观察中,首次正确阐明了光的色散。“日光入之,五色俱足”,是日光照射雨露所产生的自然现象,而并非雨露本身有此五色。程大昌还进一步对日光的五色来源提出了“日之光品,著色于水”的重要论断,即现象的本质是太阳的“光品”把颜色赋于水滴。这已相当接近于太阳光分解即“分光”的现代概念,也是我国学者对光的性质的早期阐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