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麻痹的康复医疗
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的慢性脑部退行性疾病,尤多见于老年人。据统计,震颤麻痹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00/10万人口、60岁或60岁以上则明显增加,为1000/10万人口。本病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其中半数左右会成为严重的残疾。
本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症状性两种。原发性震颤麻痹是慢性脑部退行性病变,主要是中脑的黑质等神经介质多巴胺减少所致。症状性震颤麻痹又称震颤麻痹综合征。可由脑炎、锰和一氧化碳中毒、药物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等所引起。
震颤麻痹的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少动和姿势反射障碍。肌强直,表现为锥体外系型齿轮样肌张力增高,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的强直更为显著。少动表现为各种动作缓慢,行走困难,呈小步态,两足擦地行走,两上肢伴随动作减少或消失。少动也可影响呼吸肌。少动也可表现为慌张言语,如构音不全,重复言语或口吃。上肢和面部肌肉的少动表现为本病典型的小字型和假面具样的脸部表情。此外尚可见植物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如唾液分泌增加,出汗增多,下肢水肿等。还常见忧郁症。
震颤麻痹早期为代偿期,可采用理疗如10%碘化钾直流电离子眼枕法治疗,医疗体育、按摩、水疗,特别是心理治疗,包括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了解震颤麻痹情况,共同来使疾病早日康复是很重要的。代偿期也可结合临床症状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和金刚烷胺等。震颤麻痹后期为失代偿期,已经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需要考虑选择用左旋多巴、金刚烷胺、抗胆碱能药物,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炔丙基丙胺(Deprenyl)和多巴胺激动剂等。药物治疗对震颤、僵直和少动有效。对姿势反射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而理疗、心理疗法和功能锻炼在康复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震颤麻痹患者的功能锻炼很重要,内容包括:
❶增加动作范围的锻炼
❷言语功能锻炼
❸日常生活动作的锻炼。
增加动作范围的锻炼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维持四肢和躯干的各关节的活动范围,特别要注意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
(2) 呼吸肌的训练 令患者反复进行深吸气和深呼气,以锻炼肋间肌、膈肌和呼吸辅肌等。
此外,还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理疗,例如对颈肩部出现僵直的患者,可用温热疗法如白炽灯、红外线或者局部蜡疗。出现呼吸肌的运动障碍时,可用低频脉冲电疗,刺激膈神经; 对肋间肌的锻炼可用调制正弦中频电疗,其目的都是为增强肌力,达到呼吸训练的目的。
(3) 反复姿势训练 矫正躯干和四肢的屈曲姿势,反复训练保持躯体直立和四肢处于良好的位置。
(4) 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要求两眼向前看、身体站直、两上肢的协同动作与下肢起步合拍,足尖尽量提高,足跟先着地,跨步要慢,步距要小,并作方向转换训练。又可在地板上画上一系列正常跨步足印,可令患者按足印进行步行训练。
(5)基本动作训练 各种基本动作训练对维持日常生活起很重要的作用。基本动作训练包括坐下、起立、卧床、起床和床上翻身等。
(6)面部动作的锻炼 帕金森病多呈面部表情动作减少,常张嘴,呈假面具样面部表情,所以必须加强面部各种动作的锻炼如展眉、紧闭眼、鼓腮、露齿和吹口哨等动作。
言语功能锻炼 震颤麻痹患者常由于少动出现说话声音单调和低沉、构音不全、重复言语或口吃。
(1) 首先嘱患者要全身放松,因为精神紧张可使咽喉部和颈部肌肉紧张,而致声带活动受限。
(2) 由于肌强直可影响发音,因此要求患者对镜大声反复发[a:]、[
:]和[
∶]音;嘴唇涂以蜂蜜, 以舌舔之以锻炼舌、唇动作有利于言语功能的康复。
(3) 结合呼吸的言语训练是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大声数1~10,反复训练后速度变快,一口气能数的数字也增加。
(4)语调锻炼对震颤麻痹患者很重要,因为震颤麻痹患者言语低沉和含糊不清,所以要求患者对言语的高低和清晰度进行锻炼。
日常生活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的锻炼主要的目的是使震颤麻痹患者尽量保持独立生活的能力,其内容包括就寝、起床、穿脱衣服、淋浴、炊事、就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