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雪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雪赋 题解 原文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置旨酒超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 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子《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墐扉,裸壤垂缯,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掩日韬霞;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奕奕;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成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霤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嫮。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承隅,灿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缤纷繁鹜之貌,皓旰皦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辉。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心服,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缛;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枕,念解珮而褫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节岂我名,节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译文 时值年底,天色已晚,寒风郁积,愁云不散。梁王心中不快,出游兔园。准备下盛宴美酒,聚集起好友宾朋,召来邹阳,请来枚乘;司马相如最后赶到,在宾客之右坐定。 片刻功夫,微霰飘零,密雪降下,梁王高歌《北风》之曲,吟咏《南山》之篇。又把简札送给司马相如,说:“运用您高妙的文思,发挥您华丽的辞采,将眼前景色,为我如实描绘。”相如听罢,离席而起,恭恭敬敬,上前施礼,说:“我听说雪宫建立在东方的齐国,雪山峙立在遥远的西域,姬昌曾吟咏‘今我来矣,雨雪霏霏’的诗句,姬满也曾高唱《黄竹》之歌。《曹风·蜉蝣》曾将麻衣与雪比色,楚辞中宋玉也曾弹奏《幽兰》、《白雪》之曲。雪厚满尺是丰年之兆,若深达一丈则弊大于利。由此看来,雪之时义可谓远矣。请允许我先从其开始谈起,至于严冬降临,寒气上升,焦溪干涸,汤谷结冰,火井已灭,温泉冷冻,沸潭不涌,热风难兴,北门涂隙,裸人着衣。于是河海产生乌云,大漠扬起飞沙,云气连绵,重叠密布,掩盖了太阳,遮蔽了霞光。冰粒淅沥,从天而降。白雪纷糅,多而且广,大略可言,当时情状:漫天飞扬,交错不断,时而聚集。时而分散;朦朦胧胧,飘飘荡荡,漫无边际,纷纷扬扬;连续飞舞,洒落人间,徘徊不定,委积眼前,开始时,沿着屋脊而覆盖了栋宇,到最后,透过帘幕进入房室,起初轻盈回旋于阶下,后来飘舞萦绕于帷席,既可以随方物成为玉圭,又能够随圆物成为玉璧。俯看原野则万顷如同缟素,仰瞻山岭则千峰一片洁白。在这时,楼台如厚厚的玉璧,大路如串起美玉。庭前的台阶似用瑶制成,林中挺立着玉树琼枝。洁白的仙鹤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鲜艳的白鹇也消逝了从前的素质,美女惭愧于自己的妖冶,玉颜也显不出平常的容姿。至于积雪未化,阳光鲜艳,就如同烛龙衔耀照昆山一般辉煌;等到(雪稍融化)冰柱悬挂,依檐承隅,就如同河伯开蚌列珍珠那样灿烂。至于那缤纷飞舞的样子,明亮皎洁的仪态,回旋疏散、萦绕聚积的气势,风吹之下,忽散忽聚,晶莹闪烁的奇景,本自展转不定,变化无穷,令人嗟叹,难以尽知,至于反复娱人,欣赏不止,夜深幽静之时,令人多所怀想,风吹楹柱,呼啸作声,月上帷帐,内外通明。斟出湘吴美酒,披上狐貉皮衣,欣赏庭中鹍鸟的双双起舞,仰瞻云中大雁的孤单独飞,踏着交积的霜雪,怜惜离枝的落叶。想的是千里之外的知己,希望能与其携手同归。” 邹阳闻听之后,自愧弗如,内心叹服,对相如所赋非常感动,恭恭敬敬,乃欲赋之,于是站起身来,续作积雪之歌,歌辞说:“携佳人啊遮御重帷,拿过绮衾啊安坐芳缛。烧好熏炉啊点燃明烛,斟上桂酒啊奏起清曲。”又继续写出白雪之歌,歌辞说:“乐曲已奏啊美酒已陈,朱颜红酡啊希望相亲,放下帷帐啊接近衾枕,解下环佩啊脱衣就寝。怨恨年岁啊飞快地流逝,感伤此后啊相会无因,谁人曾见啊阶上的白雪,阳春三月啊依旧长存。”歌唱完毕,梁王才反复体会,吟咏玩味,看完之后,激动不已,回过头来,看了一下枚乘,枚乘会意,续作尾声。尾声说:“皎洁的羽毛虽然白啊,质地不坚还又轻;晶莹的玉石虽然白啊,不过徒自守坚贞;都不如今日这白雪啊,随时节降下又融化,漆黑的夜幕来遮盖,不能掩藏它的皎洁,明亮的太阳升起后,也不顽强表现自己的气节。气节并非我的美名,也从来不是我的坚贞,我随着乌云来升降,听从风吹任飘零。随物展示原情状,任地显现自身形。洁白本随机遇立,玷污亦由浸染成,开阔心胸坦荡荡,无虑无求任西东。” 赏读 谢惠连的《雪赋》是古代写景状物的名篇。其中虚构了梁王宴请宾客的场面,通过席间的宾主唱和问答,对雪进行种种描写。全篇以虚构的司马相如“雪赋”为中心部分,叙述了雪的产生,描写了雪的艳美。最后带出邹阳的“积雪之歌”和枚乘的“乱曰”。突出了“因时兴灭”、“纵心皓然,何虑何营”的思想,这和当时崇尚淡泊无为的老庄思想紧密相关,使读者在读此赋时,除了欣赏到绚丽多姿的雪景之外,顿有一种飘逸清新的感受,思想也不由自主地得到了净化。” 全篇气势磅礴,描写生动,音韵谐调,用词考究,骈赋的形式美又能给人以充分的美的感受,看来它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并非偶然。 《雪赋》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①。乃置旨酒,命宾友②,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③,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④,授简于司马大夫曰: “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⑤而起,逡巡⑥而揖,曰: “臣闻雪宫建于东国⑦,雪山⑧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⑨,姬满申歌于《黄竹》⑩。《曹风》以麻衣比色⑪,楚谣以幽兰俪曲⑫。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以阴德⑬。雪之时义远矣哉! “请言其始,若乃玄律穷,严气升⑭,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⑮,北户墐扉,裸壤垂缯⑯。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䨠⑰ ,揜日韬霞,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⑱ 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奕奕⑲ ,联翩飞洒,徘徊委积⑳ 。始缘甍而冒栋㉑,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㉒,末萦盈㉓于帷席。既因方而为珪㉔,亦遇圆而成璧㉕。眄隰则万顷同缟㉖,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㉗ ,庭列瑶阶㉘ ,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㉙ 。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㉚ ,衔燿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霤承隅㉛,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㉜。 “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𤽂曒絜之仪㉝;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㉞,御狐貉之兼衣,对庭鹍㉟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然㊱心服,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 “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缛。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而为《白雪之歌》,歌曰: “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𨠑 ㊲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㊳枕,念解佩而褫绅㊴。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 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㊵,顾谓枚叔,起而为乱㊶。乱曰: “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㊷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㊸。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雪赋》是一篇清新婉丽的赋作,采用汉人假设主客陈说事物的方式,以梁王为主,司马相如、邹阳、枚乘为宾,引出作赋的设辞,描绘雪这一大自然的奇观。此赋当时就以“高丽见奇”,与谢庄《月赋》同为六朝小赋的名篇。 《雪赋》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假设主客陈说事物,叙述汉梁王雪天游兔园,置酒召宾友,使司马相如为赋的情形。 第二段包括第二、三、四、五四个自然段,由司马相如“避席而起,逡巡而揖”,应命为赋转入赋题正文。在第二自然段中,先举出一些雪的典故,如雪宫、雪山、《小雅·采薇》、《曹风·蜉蝣》……并模仿《易经》常用的“豫之时义大矣哉”,“颐之时义大矣哉”的感叹句式,在举了一串雪的故事之后,以赞叹口气说: “雪之时义远矣哉!”其意思说: “下雪的意义可真来得深远啊!” 第三自然段描述下雪前的严寒至下雪渐多的情景。“玄律穷,严气升”是指下雪的时令,下雪几乎都在冬天。“玄律穷”,指冬季十二月,日月星辰运行到了此月皆周匝还于故处,各自走完了它们一年应走的旅程: “肃”,据郑玄注说是隆冬“严急之气”,到了冬天,天气变得严酷,一年即将完毕,正是下雪的时节。以下举焦溪、汤谷、火井、温泉、沸潭、炎风六例。从它们的命名来看,都应是温度很高的,但到了下雪的时节,它们都走向反面。在这样严寒的时节,人们也“北户墐扉”,连裸人国为了保温,也垂缯御寒,都作了防寒保温的准备。下面六句则是叙述下雪的情景,“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只有朔北的寒风怒吼才会使天气变得更冷,才可以使“连氛累䨠,揜日韬霞”,先下的是淅沥的雨夹雪,终于密集的大雪也随之而来了。 第四自然段写得十分清丽,是全赋最精彩的段落。由初期雪的“氛氲萧索,蔼蔼浮浮”变为“联翩飞洒,徘徊委积”,由“开帘而入隙”变为“万顷同缟”,“千岩俱白”,一幅素裹银装的壮观场面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雪覆盖着大地,使得“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仿佛到了一个素光炫耀的仙境。是嫦娥的广寒宫呢?抑或是西王母的瑶池呢?但都难以和它相比。紧接四句从反面衬写。“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皓鹤、白鹇、纨袖、玉颜都是人间最白净美丽的,然而都为之黯然失色。这种艺术手法曾为以后文学家所仿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美人庭前坐,羞落数朵花”,都是继承这种反衬手法。最后六句是描写太阳出来的雪景。 第五自然段叙述各种情况和各种方式的赏雪,以及由它们引起的各种情感。“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说明赏雪有时在幽静的夜里,有时有风,有时还有明月,穿着狐貉的皮衣,饮着湘、吴的美酒,这样来赏月,自然就有各种不同的感情,自然会“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了。 第三段即第六自然段,叙写邹阳作《积雪之歌》与《白雪之歌》两歌,使第一自然段中的“召邹生,延枚叟”得到呼应,也使他们有了着落。插入这两首楚辞式的歌词后,全赋便呈现错落变化。谢庄的《月赋》同样也是以这样的方式转入收笔的。 第四段即第七自然段是乱辞,对雪的性质以哲理的眼光加以概括。白羽质轻而白,白玉质坚而白,但是它们都是固定不变的,都不如白雪之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兴起无形,消释无踪: 冬天的严凝并不能掩盖它的洁白,太阳的照耀它也可以融化。洁与节都不是雪的自身所具有,它只不过“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一切随大自然的规律而变化,遇着素洁的东西就变为纯净,遇着肮脏的东西就变成污秽。它并没有什么用心,对万物一视同仁,人亦应像雪一样“乘化以归尽”,不须思虑营求于其间。使人读了此赋,除了欣赏绚丽多姿的雪景之外,顿有一种飘逸清新的感觉,思想得到净化,享受到一种超然、宁静的美。这段文字显然是用老庄思想作基调的。 《文心雕龙·明诗》云: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谢惠连正是南朝宋初的人,但老庄思想并未如刘勰所说完全告退,而是巧妙地融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他是老庄初步告退、山水方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中间环结,值得研究南北朝文学者的注意。距惠连约百年光景,北周的刘璠也作了一篇《雪赋》,无论构思、布局和遣词造句都学谢惠连的《雪赋》,不过篇幅较短,手法的创新、艺术的造境也远远不及谢惠连所作。 字数:5008 龙晦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雪赋 雪赋❶辞赋名篇。南朝宋谢惠连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赋文虚构汉梁王宴集宾客吟咏雪景的故事,共分成三层。第一层写场面,交待咏雪的背景:岁暮时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授简于司马相如骋辞赋雪。第二层是全文中心,以司马相如的回答从正面写雪。先写雪的形成:冬气升,温泉冰,“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掩日韬霞;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接叙雪之形:“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奕奕;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再写雪之性:“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至于缤纷繁骛之貌,皓𤽂曒絜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第三层以邹阳“赋积雪之歌”和枚乘“起而为乱”,咏雪抒情,抒写“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的人生感慨之情,表达“纵心皓歌,何虑何营”的处世哲学。赋文铺排连篇,骈偶华丽,比喻烘托,写来逼真生动;又以虚构情节,千古咏物,独具一格,“脱尽前人浓重之气”(《增订文选集成详注》孙月峰语)。《宋书》本传称“《雪赋》亦以高丽见奇”。 ☚ 梦赋 瓠子歌 ☛ 雪赋 雪赋辞赋名篇。清代石庞作。《晦村初集二集》见载。全赋六百字左右,正读是一首赋,倒读也是一首赋,故标题亦为《雪赋二首》。全赋对仗工稳,韵律和谐,是无懈可击的俳赋。或四言六言八言,或五言七言九言,自然相间;或写景,或抒情,或比拟,或寓意,皆得心应手,措辞精巧,换韵自然,绝无早期回文诗赋生硕晦涩之病。赋中写雪后情景颇多警句:“翠疏巢晓树,驴瘦踏危桥”,“庭垂筯玉,座满琼瑶”,“僧归踏影随明月,鹤睡笼阴暗老松”,“枯枝老树寒依石,野店荒村远接天”、“乡思客恨闲敲韵,夜醉魂摇独梦槐”,“锵锵斧响幽林,绿簑风寒松叶细;寂寂扉关曲径,枯薪担冷岫云微”,“飘花兮飞玉,凄其舞絮兮敲竹。”无论正读还是回文读,皆富诗情画意。比谢惠连同题之作更具艺术特色。 ☚ 梦游太白山赋 常州赋 ☛ 雪赋 雪赋谢惠连 [原文]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xian)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伴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qun)巡而揖,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文则表沴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北户墐扉(jin fei),裸壤垂缯(zeng)。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掩日韬霞。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ai ai)浮浮,瀌瀌(biao biao)奕奕(yi yi);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meng)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pian juan)于墀庑 (chi wu),末萦盈于帷席。既因方而为圭(gui),亦遇圆而成璧。眄(mian)隰(xi)则万顷同缟(gao),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xian)失素;纨(wan)袖惭冶,玉颜掩姱(kua)。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霤(liu)承隅,粲兮若冯夷(ping yi)剖蚌列明珠。至夫缤纷繁鹜之貌,皓𤽂(han)皦(jiao)洁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ying)而转响,月承幌而通辉。酌湘吴之醇酎(chun zhou),御狐貉(he)之兼衣;对庭鹍(kun)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邹阳闻之,懑(men)然心服,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缛,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tuo)兮思自亲,愿低帷以昵枕,念解珮而褫(chi)绅。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歌卒,王乃寻绎吟玩,抚览扼腕,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译文〕 已是岁末,时近黄昏,寒风聚集,阴云密布。梁王心中不悦,到兔园游玩消遣。于是,摆上酒席,招待宾客,请来了邹生、枚叟,相如最末到来,居于众客座位之首。不久,微小的雪粒飘零下来,大雪漫天飞扬。这时,梁王唱起卫风中的《北风》诗,吟起小雅中的《信南山》。梁王向司马大夫授简,并说道:“抒写你深密的情思,驱遣你华美的文词,描摹眼前这自然景色,为寡人作一篇赋吧!” 司马相如于是离席站起,后退施礼道:“臣听说雪宫建筑在东方,雪山屹立在西域。周文王对雪吟咏过‘今我来思’的诗句,而周穆王对雪则反复唱过《黄竹歌》。《曹风》里曾用白雪比喻‘麻衣’的颜色,楚辞中以《白雪》与《幽兰》二曲并列。雪厚盈尺,呈现出丰年的吉兆,雪深一丈,却是不祥的灾象。雪的应时之义可谓深远啊!请允许我谈谈雪的形成吧!四时运行将尽,寒气上升,焦溪干涸,汤谷凝固,火井熄灭,温泉结冰,沸腾的潭水不再奔涌,热风停止流动,家家户户堵塞了北门,不衣国的人穿上了衣服。于是,江河湖海兴云飘雾,广阔沙漠飞沙走石,雾霭沉沉遮天蔽日,掩盖云霞。雪珠先是淅淅沥沥地飘洒,后来大雪纷飞,越下越多。它的情状是:散乱交错,时而繁多,时而稀疏;飘飘浮浮,纷纷扬扬;联翩飞洒,回旋堆积。起初落满屋脊,盖住栋宇,最后吹开帷帘,进入室内。开始轻盈地回旋在台阶、廊屋,后来萦回飘舞在床帷之旁。既遇方而成圭,又随圆而为璧。远望原野,万顷皆白;仰视高山,千峰皆白。这时,楼台像重叠的玉璧,大路似连缀的美玉。庭内台阁如玉阶排列,林中树木犹琼枝挺拔。与此相比,白鹤被夺去了鲜艳,白鹇失去了皎洁。纨袖静女自惭不如,玉颜佳人掩面羞愧。至于积雪的洁白尚未损坏,朝阳鲜亮辉煌,它的灿烂好似烛龙衔着火光照耀着昆仑山。而当它流淌形成冰柱,沿着屋檐房角,它的晶莹恰如冯夷剖开蚌壳,呈现出颗颗明珠。说到那繁盛缤纷的气象,明亮皎洁的仪态,盘旋堆积的姿势,飞聚闪耀的奇观,确实是变化万千,令人嗟叹,难以尽知。如果反复赏玩不已,那么在幽静之夜里一定会有许多感怀。冷风吹着堂柱而发出声响,明月透过纱窗使满屋生辉,欢饮湘吴之地美酒,穿着狐貉的皮裘,面对庭院鹍鸡的双双起舞,仰望云中孤雁的凄厉哀鸣,踏着厚厚的积雪,怜悯树木枝叶的凋零,深情思念飞到千里之外,希望一同携手而归。” 邹阳听后,心悦诚服。心中精密构思,驱遣丽辞,恭敬地接续相如的雪赋。于是,他站起身,吟咏了一首积雪之歌。歌辞是:“携佳人啊掀重帘,拥锦被啊坐芳缛,烤熏炉啊燃明烛,斟桂酒啊扬清曲。”接着,又续作一首白雪歌,歌辞是:“曲既奏响酒已斟,容颜红晕思亲人;放下帘帐头靠枕,解掉玉珮去绅带;怨恨年华易逝人渐老,哀叹再度会面无因缘。君岂见阶上白雪,鲜耀到阳春时分?”歌罢,梁王寻思玩味,以手握腕,看着枚乘说:“请先生起来完成它的尾声吧!”尾声是这样的:“白羽虽白体却轻,白玉虽白空守贞。不如此雪,随时而生灭。月亮辉映不能遮盖它的洁白,太阳照耀不固守它的志节。志节,岂是我追求的名誉?洁白,难道是我渴望的品格?我随云升降,从风飘落,遇不同的物,呈不同的形状;落到何处,便成何处的地形。洁白,是由于遇物干净;污浊,是被外物污染而成。将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还有什么值得思虑、钻营? [评介] 谢惠连是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族弟,颇为灵运所赏识。存诗不多,而这篇《雪赋》却表现出惊人的艺术才华,成为六朝抒情小赋的佳构。 赋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岁将暮”到“为寡人赋之”,写梁孝王于免园赏雪,命相如作赋,相当此赋的小序。第二部分自“相如于是避席而起”,到“愿接手而同归”,写相如对雪景的描绘和赞颂,是赋的主体。第三部分从“邹阳闻之”到“何虑何营”,写相如赋雪之后,邹阳作歌和枚叔为乱,是赋的尾声。 在第一部分里,交待了梁孝王置酒宴请宾客的背景,其时,“微霰零,密雪下”,于是导引出梁孝王命相如作赋。这个开端简洁明快,虚构了几个史传有名的人物,会聚一处,仿佛真有其事。“相如末至,居客之右”,更有细节的真实性,富有生活情趣。 第二部分全方位地描写雪景,是全赋最精彩的段落。虽着意写雪,但力避平铺直叙,摇曳生姿。写雪之前,先引《孟子》、《汉书》、《诗经》、《穆天子传》等涉及记雪的典籍,旨在强调雪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雪之时义远矣哉”。继之,似应转入对雪的铺叙。然而,却从雪形成的自然条件着笔:岁末寒冬,“严气”上升,出现了焦溪干涸,汤谷凝冻,火井熄灭,温泉结冰的现象,于是雪悄然而至,“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由“霰”而“雪”,与前述“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紧密呼应。雪既已至,降雪的情状究竟如何呢?作者由高而低,给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你看,那“散漫交错”的雪花,飘飘浮浮,纷纷扬扬,飞舞在天空中;有些飘落到房檐上,有些飘入室内,有些盖住了亭台,有些铺满了大路,一言以蔽之:“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雪织就了一个广阔的银白世界,在它的面前,“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一切都相形见绌了!雪降之后,景象依然壮观,作者为我们摄取了阳光之下的雪景:“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以神话中的“烛龙衔耀”,形容绚烂夺目的壮丽,确有“分外妖娆”之感。雪融化后,“尔其流滴垂冰,缘霤承隅,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极写冰柱的晶莹明澈,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在幽静的雪夜,“月承幌而通晖”,踏霜雪、驰遥思,不禁触发“愿接手而同归”的遐想。其中“风触楹而转响”一句,以动衬静,深得艺术辩证法的神髓。在这部分里,既有以粗犷笔触的宏观描述,又有特写镜头的微观展示;有降雪的具体描绘,也有雪前、雪后的铺垫和补叙,多侧面、多角度地再现了雪的状貌、雪的风神、雪的世界,令人目不暇接,心迷神醉。 第三部分,继相如赋雪之后,邹阳作歌两首:积雪之歌和白雪之歌,从“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可隐约感到一种淡淡的“怨年岁之易暮”的忧伤。而枚叔“起而为乱”的“乱”辞,无异于为“雪格”写照。作者通过枚叔之口,赞美雪之可贵在于“因时兴灭”,“值物赋象,任地班形”,认为白玉守贞,“未若兹雪”。这种不讲忠贞操守的“雪格”,实际上是六朝时期某些士大夫文人的“人格”的折射。那时,儒家思想偶像已崩坍,在动荡不已的时代里,人们信奉随波逐流的处世哲学。“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即是以赋的语言所概括的这种处世哲学。这就是《雪赋》的认识价值。 《雪赋》以赋的形式,形象地描写了雪和雪景,反映了晋宋时期一种崭新的审美观。虽然,在《诗经》、《楚辞》、汉赋中早已存在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或段落,但是,普遍关注自然景物,大力描写自然景物,却是晋宋时期才出现的文学风尚。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朴素的语言再现了农村的自然风光,刘宋谢灵运的山水诗,更以描摹山光水色而著称于世。走向自然,描写自然,是这个时代方兴未艾的审美潮流。谢惠连将雪景引进赋中,倾其全力地写其“缤纷繁鹜之貌,皓𤽂皦洁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既与当时诗歌、散文描写自然景物的风气相一致,同时又扩大赋的描写领域,开拓出新的天地。 如果说相如赋雪以务求形似(雪的状貌、雪的动态)见长的话,那么,其后邹阳、枚叔作歌,则以抒发情志取胜。这标志着赋的创作从体物为主转向抒情为主,所以《雪赋》是值得重视的一篇抒情小赋。前人评论说:《雪赋》“秀色可餐,已脱尽前人秾重之气,另外一格”(《孙评文选》卷二),即有感于斯。枚叔之歌“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白玉虽白,空守贞兮”,偏于说理,虽略带魏晋以来玄学清谈之遗风,却紧扣雪的形貌和品性,无枯燥乏味之嫌,而有发人深思之处。 这篇赋结构严谨。设主客问答,是楚赋以来赋家惯用的结构模式,在汉赋中多有子虚、乌有、亡是公一类明显的虚构人物。《雪赋》虽沿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但出场人物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真实人物,“假司马邹枚立局”,属于貌似真实的深层虚构,全篇借前人立格,“以相如为正文,以邹枚为后劲”(《孙评文选》卷二),故有结构天然,行止自如之妙。 在语言运用上,虽然也用典,但并无堆垛之感。虽有对仗,但不呆板。句式多样,富于变化,既有“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这类短促的三字句,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更长的句式,如“烂兮若烛龙衔耀照昆山”,“粲兮若冯夷剖蚌列明珠”,参差错落,生动活泼,荡漾着铿锵悦耳的音乐美感。 ☚ 闲情赋并序 舞鹤赋 ☛ 雪赋 《雪赋》南朝·宋谢惠连撰。谢惠连是著名文学家谢灵运族弟,颇受谢灵运赏爱。《雪赋》采用汉赋假设主客命对的形式,托以汉代梁王雪天游宴,招请宾客,命司马相如赋雪,枚乘为乱辞。其中描写雪的飘洒聚积,冒覆凝缀,随物赋形,皓白灿烂的种种景象,辞句清丽,体物极工,脱尽前人华丽之气。随后因雪而发年岁易暮之感慨,赋末乱辞进一步将雪拟人化,形象地表述了作者超然尘襟、委运任化的道家人生观。《雪赋》已超越前代仅仅描摹自然景象的赋作,而使所赋清奇的雪景之中溶入了作者纵心浩然的情趣。 ☚ 诣阙自理表 华歆王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