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刺史府
即雍州刺史的官署。雍州本为古九州之一,其具体地望,各说不一。东汉光武时曾以关中置雍州,旋罢;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复分凉州而置,管辖自三辅至西域的广大地区。三国魏沿置,治所设于长安,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宁夏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西晋于长安置雍州,统京兆、冯翊、扶风、安定、北地、始平、新平等七郡。其后辖境不断减缩。刺史之职,汉武帝初置仅为监察官,后曾数次改称州牧。东汉中叶以后,逐步发展演变成高于郡的地方行政长官,并形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魏晋南北朝沿用之。州刺史的属官,《通典》记载称:汉有别驾、治中、主簿、功曹书佐、簿曹、兵曹、部郡国从事史、典郡书佐、孝经师、月令师、律令师等,汉魏之际复增祭酒、文学从事员,晋又有武猛从事员;自魏晋以后,刺史多带将军开府,则州与府各置僚属,州官理民,府官理戎。雍州刺史府基本上均设于长安。另,东晋南朝时曾侨置雍州,辖境约当今河南西南与湖北交界处一带,治所设于襄阳(今属湖北)。此雍州刺史府自然与长安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