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雄鸡断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雄鸡断尾

典源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人异于是。牺者,实用人,人牺实难,己牺何害。’王弗应。”
释义用法 周景王时,宾孟做王子朝的师傅,有一次他看到公鸡自己弄断尾巴,侍者告诉他这是害怕被用来作祭品。宾孟受到触动,劝景王立王子朝为太子,以免将来作牺牲品。后以此典指牺牲某一部分以保全自身的行为。
用典形式
【断尾】 清·钱谦益:“悼往鸡群看断尾,谋新鼠穴梦乘车。”
【宾孟鸡】 清·王夫之:“李斯犬在难成虎,宾孟鸡全岂似鸾。”
【断尾鸡】 清·王夫之:“峰端悔不斮青畦,偕隐学成断尾鸡。”
【断尾雄鸡】 宋·苏轼:“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雄鸡断尾】 清·王士禛:“雄鸡能断尾,野鹤讵乘轩。”

雄鸡断尾xióng jī duàn wěi

形容人因忧谗畏讥,自我隐晦。《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晋·杜预注:“畏其为牺牲奉宗庙,故自残毁。白居易《答桐花》:雄鸡自断尾,不愿为牺牲。

雄鸡断尾

 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注释】
 ①宾孟:周景王的宠臣,也是周景王之子子朝的师傅。②惮:害怕,耽心。③牺:古时宗庙里作祭祀用的纯色牲畜。④王:指周景王,公元前544年至前520年在位。
 【意译】
 宾孟走到郊外,看见一只雄鸡自己啄掉尾上漂亮的羽毛。他问这是什么原因,他的仆人说:“雄鸡是害怕自己成为祭品。”宾孟就急忙回去把这件事告诉周景王, 并且说: “雄鸡大概是怕被人利用啊!”
 【解说】
 一只雄鸡害怕自己被人用作祭品,于是不惜啄掉尾巴上漂亮的羽毛,来保全自己的性命。这只雄鸡太聪明了,他懂得不能因小失大,而能当机立断,尽管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毕竟保住了根本。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这只雄鸡身处危境,那种用自伤自残的方法来保全生命实在是不得已,雄鸡的内心该是多么地痛苦啊!但是,环境的险恶,随时都有丧失性命之虞,这不仅仅是一只雄鸡的忧患,而且往往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现实。像白居易笔下的“新丰折臂翁”,不惜“偷将大石槌折臂”,才得以“从兹始免征云南”。“新丰折臂翁”的命运与寓言中那只雄鸡的命运何其相似, 问题在于, “新丰折臂翁”不仅忍受了折臂的痛苦,还对自己”一肢虽废一身全”感到万分庆幸。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在专制社会里,统治者掌握了生杀大权,人民的生活极其悲惨,同时,也应看到一些老百姓逆来顺受,不敢反抗,这也是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一个方面。《雄鸡断尾》据称是中国古籍中所记载下来的最早的寓言之一,它采用动物故事作寓体,言短意丰,对后来的寓言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相关名言】
 一切关于死的苦闷,对于强者无异是猛列的鞭挞,把求生的力量刺激的更活泼了。

——法国 罗曼·罗兰


 劳动人民如果不把自己从贫困中解放出来, 谁也不会把他从贫困中解放出来。

——苏联·列宁


寓言《雄鸡断尾》意译和解说 - 古代寓言 - 可可诗词网

雄鸡断尾

 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注释】
 ①宾孟:周景王的宠臣,也是周景王之子子朝的师傅。②惮:害怕,耽心。③牺:古时宗庙里作祭祀用的纯色牲畜。④王:指周景王,公元前544年至前520年在位。
 【意译】
 宾孟走到郊外,看见一只雄鸡自己啄掉尾上漂亮的羽毛。他问这是什么原因,他的仆人说:“雄鸡是害怕自己成为祭品。”宾孟就急忙回去把这件事告诉周景王, 并且说: “雄鸡大概是怕被人利用啊!”
 【解说】
 一只雄鸡害怕自己被人用作祭品,于是不惜啄掉尾巴上漂亮的羽毛,来保全自己的性命。这只雄鸡太聪明了,他懂得不能因小失大,而能当机立断,尽管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毕竟保住了根本。不过,从另一方面看,这只雄鸡身处危境,那种用自伤自残的方法来保全生命实在是不得已,雄鸡的内心该是多么地痛苦啊!但是,环境的险恶,随时都有丧失性命之虞,这不仅仅是一只雄鸡的忧患,而且往往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现实。像白居易笔下的“新丰折臂翁”,不惜“偷将大石槌折臂”,才得以“从兹始免征云南”。“新丰折臂翁”的命运与寓言中那只雄鸡的命运何其相似, 问题在于, “新丰折臂翁”不仅忍受了折臂的痛苦,还对自己”一肢虽废一身全”感到万分庆幸。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在专制社会里,统治者掌握了生杀大权,人民的生活极其悲惨,同时,也应看到一些老百姓逆来顺受,不敢反抗,这也是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一个方面。《雄鸡断尾》据称是中国古籍中所记载下来的最早的寓言之一,它采用动物故事作寓体,言短意丰,对后来的寓言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相关名言】
 一切关于死的苦闷,对于强者无异是猛列的鞭挞,把求生的力量刺激的更活泼了。

——法国 罗曼·罗兰


 劳动人民如果不把自己从贫困中解放出来, 谁也不会把他从贫困中解放出来。

——苏联·列宁


典故“雄鸡断尾”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 可可诗词网

雄鸡断尾

典源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人异于是。牺者,实用人,人牺实难,己牺何害。’王弗应。”

释义用法 周景王时,宾孟做王子朝的师傅,有一次他看到公鸡自己弄断尾巴,侍者告诉他这是害怕被用来作祭品。宾孟受到触动,劝景王立王子朝为太子,以免将来作牺牲品。后以此典指牺牲某一部分以保全自身的行为。

用典形式

【断尾】 清·钱谦益:“悼往鸡群看断尾,谋新鼠穴梦乘车。”

【宾孟鸡】 清·王夫之:“李斯犬在难成虎,宾孟鸡全岂似鸾。”

【断尾鸡】 清·王夫之:“峰端悔不斮青畦,偕隐学成断尾鸡。”

【断尾雄鸡】 宋·苏轼:“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雄鸡断尾】 清·王士禛:“雄鸡能断尾,野鹤讵乘轩。”


寓言《雄鸡断尾》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雄鸡断尾

 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
 遽归告王,且曰:“鸡其惮为人用乎?”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这是一则仅具雏型的散文寓言,是中国古籍中所记载下来的最早的寓言之一。
 中国现存最早的寓言是什么?学术界有三种主要说法:一、《周易》卦爻辞中的寓言(约公元前11世纪),高亨、严北溟等主此说;二、《墨子》书中的寓言(公元前5~4世纪), 胡怀琛等主此说;三、记载于《左传》中的早期寓言(约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公木、陈蒲清等主此说。《周易》以事物比喻或象征人事,其精神与手法跟寓言是相通的,它是寓言成熟的重要推动力。但是,总的来说,其中还没有形成具有情节的故事,缺乏寓言故事的必备条件之一:故事性。当然,这可能是占卜之辞记载简略所致,按理在当时或更早的年代,民间便有了寓言故事。但是,从典籍记载来看,应把《左传》中所记载的发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故事视作寓言雏型。
 “雄鸡断尾”是鲁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0年)周景王的宠臣宾孟给景王讲的一个寓言,《国语·周语下》也记载了这个故事。故事的背景是: 周景王立子猛为继位人,后来又因宠爱子朝,想废掉子猛,改立子朝。子猛、子朝各有一派势力,斗争很激烈。宾孟是子朝的师傅,他看到景王已老,一旦逝世, 子朝一派就会失败,因此他借这个故事劝景王当机立断,迅速废子猛,立子朝。他说自己到城郊去看到了一件怪事:一只雄鸡自己啄断美丽的尾羽。侍从的人说:“这是雄鸡害怕自己被作为祭品。”古代称祭祀用的动物为“牺牲”,作牺牲的动物要求“毛羽完具”(《周礼·地官·牧人》郑玄注);雄鸡啄断了自己的美丽的羽尾,就不会被当作牺牲了,可以保住生命。因此,宾孟劝景王应象雄鸡一样采取果断行动。
 宾孟用雄鸡断尾的故事讽谕周景王,其用意是幽深隐晦的,设喻上闪烁其辞。它的直接寓意, 仅在果断采取行动这一相似点上,而且利用了“断”的两种意义(断绝、决断),是一种双关手法。后来的俗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机立断”,也许与这个故事的比喻义有关。不过,寓体和寓意的联系仅仅建立在双关上,显得不够有机。
 如果从故事本身看,它所表现的寓意似乎是一种自残远祸、舍小全大的思想。鸡有美丽的羽毛会招来杀身之祸, 自己把羽毛啄断,就可以逃避祸患,羽毛是小事,生命才是大事。这一思想,从消极方面发展,就是一种苟全性命的人生哲学;从积极方面,则教导人们要眼光远大一些,不惜牺牲微小利益以保全大局。这一思想对后代影响颇大,与西方文学亦有相通之处。钱钟书《管锥编》对此有详尽论述。他说:“按陆佃《埤雅》卷四《狨》云:‘取其尾为卧褥、鞍被、坐毯。狨甚爱其尾,中矢毒,即自啮断其尾以抑之,恶其为深患也。牦牛出西域,尾长而劲, 中国以为缨,人或射之,亦自断其尾。左氏所谓雄鸡自断其尾。’夫中矢方自断其尾,则二兽见事迟于此鸡多多矣。故董逌《广川画跋》卷四《雄鸡断尾图》云:‘余闻麝被逐则自抉其脐;猩猩被执则啮其肤;蚺蛇取胆者或不死,见人则示其创处;翠碧人网得之,不急取则断其羽毛。凡物殚为世用者,其虑皆知出此,然不若雄鸡先患而预图之。’此鸡殆禽中之‘新丰折臂翁’哉! 西方传说,海獭见逐, 即自啮断其外肾而逃,知人所欲得止此也;《堂·吉诃德》中尝取为比喻,亦可参观。”
 这个故事在中国寓言发展史上,有三点值得重视:一、它的时代早于诸子寓言;二、虽然《左传》中有“蹊田夺牛”(前598年)、“老人结草”(前594年)等比它更早,但是它的寓言性质最完备,且采用动物故事作寓体,隐约地透露出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着一些动物寓言;三、它的即兴创作手法,对后来的《战国策》寓言有很大影响。宾孟即兴创作了这则寓言用作说服国王的手段;战国的策士们往往采取同样手段游说诸侯。如:“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大路),方北面而持其驾……”(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鹬蚌相争)。宾孟即兴创作这则寓言时,故事可能取材于民间,战国策士们大概也是一样。总之,它们之间非常相似。虽然,几百年后产生的《战国策》寓言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要成熟得多,但没有幼稚就不会有成熟,所以不可低估这则寓言的影响。

雄鸡断尾

比喻处事过于谨慎、瞻前顾后,自甘无用。《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 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杜预注:“畏其为牺牲,奉宗庙,故自残毁。”宋苏轼《分类东坡诗》十三《僧爽白鸡》:“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雄鸡断尾

公鸡折断尾巴。比喻摧残自身以保全性命或地位。春秋时,周景王的宠臣宾起有一次到城郊去,看见一只公鸡把自己尾巴上的羽毛全都折断了。宾起感到纳闷,便问身旁的侍者,侍者回答说:“它大概是害怕人们把它杀掉作为祭祀的供品吧。”(见《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雄鸡断尾xióng jī duàn wěi

the cock plucks out its tail lest it should be used as a victim-commit suicide in fear of being killed
❍ 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左传·昭二十二年》)On one occasion Bin Meng had gone to the suburbs,where he saw a cock plucking out its tail.He asked what could be the meaning of such a thing,and his attendants said,“It is afraid for itself lest it should be used as a victim.”

雄鸡断尾xióng jī duàn wěi

雄鸡怕作祭品而断其尾。比喻人怕被戮而自尽。“断尾”割去尾巴。《左传·昭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

雄鸡断尾

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王子朝、宾起受到天子周景王的宠信,景王和宾起都喜爱王子朝,就打算立他为太子。王子朝得意洋洋地把自己得宠的情况告诉了刘献公与妾所生的儿子伯蚠。当时,伯蚠正事奉贵族单穆公。他十分讨厌宾起的为人,很想找机会杀了他。同时,对王子朝话中流露出来的想做太子的话也极为反感。他认为,周景王如果立他为太子是违背礼制的,而且,他总感到王子朝有叛乱的企图,所以也希望除掉他,只是一时没有机会。
有一次,宾起到郊外,看到有一只雄鸡正在把自己尾巴上的羽毛啄掉。他感到很奇怪,就问手下的侍从这是为什么。侍从说:“这是它害怕充当祭品而在自我摧残。”古时,常用完整的鸡鸭牛羊等动物做祭品来祭祀祖宗。侍者认为,雄鸡自己弄断尾部羽毛,使人感到这只鸡已不完整,这样,就可避免充当祭品了。宾起听了,顿受启发,便匆匆忙忙回来报告景王,而且说:“鸡大约是害怕被人使用吧!人和鸡就不一样了。做祭品是被人使用,被人使用确实很难,但为自己所用又有什么害怕呢?”景王听了并没有作出反应,事实上正中下怀。
夏季四月,景王要到北山去打猎,让所有的公卿都随同前往,打算杀掉单穆公和刘献公。但是周景王突发心脏病,暴死于周大夫荣锜氏家。
景王死后,贵族们拥立太子猛继承王位,这便是悼王。
没几天刘献公也去世了。因没有嫡子,单穆公就立刘蚠为继承人。
隔了数日,刘蚠借拜见新天子之机,乘势攻打宾起,把他杀了。
“雄鸡断尾”比喻害怕被杀而自尽,后来就用来比喻由于忧畏谗讥而自甘无用,甚至自我作践。

雄鸡断尾xióngjī-duànwěi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牺:牺牲,此指古代祭祀时宰杀作为祭品的鸡。雄鸡因怕做牺牲而自残其身。后以“雄鸡断尾”比喻明智者忧谗畏讥,为避祸而自残其身。

雄鸡断尾xiónɡ jī duàn wěi

雄鸡怕做祭祀的祭品而自断其尾。比喻为避祸而自我伤残自甘无用。

雄鸡断尾xióngjī-duànwěi

〔主谓〕 原指雄鸡怕做祭祀的牺牲品,故自残毁。后用以比喻人怕被杀而自杀。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
△ 常用于描写自我残毁。
也作“断尾雄鸡”。

雄鸡断尾xióng jī duàn wěi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宾孟适郊,见雄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断尾:截断尾巴。后比喻人因惧害灾祸而自残其身。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