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雁门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雁门集

雁门集

诗别集。元萨都刺作。萨都剌字天锡,雁门人,故名。原本八卷,明毛晋初得别本,并为三卷,后又得荻匾王氏本,乃录三卷所未收者,另为《集外诗》一卷。是为四卷本。萨都剌才力敏捷,尤长于诗,《上京即事》、《过居庸关》、《早发黄河即事》等作,均流丽清婉,兼豪迈奔放,艺术成就较高。有明毛晋刻本。另有《萨天锡诗集》,分前集、后集。有影印明弘治年间刻本。清萨龙光重编加注,分为十四卷,附诗余一卷,倡和录等一卷。注释较详。有清嘉庆年间刻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萨龙光辑本标点排印,题《雁门集》。

☚ 清容居士集   道园学古录 ☛
雁门集

雁门集

一卷。萨都剌撰。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一五著录明成化二十年(1484)张习刊本《雁门集》八卷。旧写本《雁门集》六卷,有至正间干文伟序。明弘治十六年(1503)李举刊本《萨天锡诗集》。明谢肇淛小草斋写本《萨天锡诗集》。日本明历三年丁酉刊本《新芳萨天锡杂诗妙选全稿》。康熙二十八年(1689)侯文灿《名家词集十种》本《天锡词》一卷,词十五首。光绪二十一年(1895)江标《宋元名家词十五种》据谦牧堂旧藏《汲古阁未刻词》本,刊《雁门集》一卷,词十五首。盖皆从集本录出。《全金元词》据江本入录,其讹脱处据成化集钞本及清嘉庆萨龙先刊本校补。

☚ 可庵诗馀   天锡词 ☛
雁门集

雁门集

诗别集。元萨都刺撰。萨都剌因其先世定居雁门,遂以雁门名其集,生前手自编定,次为二十卷。其友人吴郡干文传为作序,序称“又有《巧题》百首,皆七言律,另为一集”。而《巧题》已不可见。萨集最早刻本为元顺帝至正(1341—1368)年间所刻,八卷,而世罕流传。明英宗天顺(1457—1464)间,萨都刺诸孙萨琦又辑萨都剌诗,重编六卷本《雁门集》,以诗体分卷,乐府古调及诗馀、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绝句各一卷。清圣祖康熙十九年(1680),萨希亮曾重刻此本。又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赵廷猗刻有八卷本《雁门集》。关于八卷本,张金吾有汲古阁旧藏之元至正刊本八卷,尚有明抄本及清虞山钱氏述古堂抄本。明孝宗弘治十六年(1503),东昌太守李举刻《萨天锡诗前后集》,不分卷,以诗体分类,《四部丛刊》所影印者即此本。明末毛晋得别本刊行,并为三卷,后得王氏旧本,以此本未载者别为《集外诗》一卷。《四库全书》所收即毛晋刻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八卷之本,今不可得,故姑仍以此本著录。”萨都剌诗刻本较多,除以上各本外,还有明成化二十年张习刊八卷本、清宣统元年(1909)湖北印刷局仿康熙十九年刻本排印之六卷本、《十元人集》本等。而在各本之中,以清萨龙光编注的《雁门集》为最完备,有清仁宗嘉庆(1796—1820)年间刊本。萨龙光以萨希亮重刻六卷本、李举本、毛晋本、《元诗选》本互相参校,编成十四卷附录一卷之《雁门集》,有详细校记和注释,诗均编年,惟亦有误断。金开诚、葛兆光《历代诗文要籍详解》从编年、考校笺释、补辑三方面分析此本优缺点,足资参考。此本除嘉庆刻本外,尚有1924年重刻本。此外,还有日本永和丙辰(1376)刻本《萨天锡杂诗》,其中七律八十七首、七绝二首、五绝一首、疏文七篇,为国内所传各本所无;《历代诗文要籍详解》推测该本所收七律与已佚的《巧题》百首相关。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载有《新芳萨天锡杂诗妙选稿全集》,系日本明历三年丁酉刊本,傅按语云:“此本无序跋,诗后附文七首,皆为缁流而作。其诗太半为汲古阁本所不载。”今有殷孟伦、朱广祁校点之《雁门集》,其底本即萨龙光编注之《雁门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萨氏诗选注本则有刘世俊等选注的《萨都剌诗选》,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 范德机诗集   道园学古录 ☛

雁门集

别集。三卷。元萨都剌撰。萨都剌(1305?—1355?),字天赐,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蒙古族人。因祖思兰不花、父阿鲁赤于元世祖、元英宗时累有功勋而留镇云、代,遂世居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1327)进士,历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晚年寓居武林,后入方国珍幕府卒。著有《雁门集》三卷,又集外诗一卷。

萨都剌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山水诗较为出色,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也有些作品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如《大同驿》、《黄河月夜》、《鬻女谣》、《织女图》等。有些诗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反战思想,如《过居庸关》、《题画马图》等。诗风清丽俊逸,文辞雄健,间有豪迈奔放之作。萨都剌写词不多,但颇有影响,《念奴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为其代表作。后人誉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

有明毛晋刻本。另有影印明弘治间刻本《萨天赐诗集》,分前集、后集。清萨龙光(萨都剌裔孙)重编加注,分为十四卷,附诗余一卷,倡和录等一卷。有清嘉庆间刻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此本校点出版。

雁门集

诗别集。元萨都刺(1272—?)撰。十四卷,附诗余一卷。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答失蛮氏。先世为西域回族,后定居雁门(今山西代县)。登泰定进士。授镇江录事达鲁花赤(掌印正官)。后历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至御史。因弹劾权贵左迁淮西北道廉访经历,寻致仕。年八十余卒。诗集最初成于至正间,原为八卷。是集为其裔孙萨龙光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以明弘治刻本与毛晋汲古阁本互校,并广泛搜辑佚帙而成。正集收诗七百七十八首,附卷诗余收词十四首。萨都剌幼家贫,入仕前曾辗转于中原、江南为商。足迹遍及燕、赵、荆、湘、闽、浙,接触社会广泛。艺术造诣较深,崇尚豪放,语言清新,用典贴切。以诗揭露社会黑暗,独树一帜。后期多应制、酬答之作,不及前期充实。词多怀古之作。可与辛弃疾词媲美。以嘉庆十二年刻本为善本。该本以时序排列,并有按语。另有《四库全书》本。一九八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嘉庆十二年刻本出版,辑入《古典文学丛书》。

雁门集

雁门集

别集。三卷。元萨都剌撰。萨都剌(1305?—1355?),字天赐,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蒙古族人。因祖思兰不花、父阿鲁赤于元世祖、元英宗时累有功勋而留镇云、代,遂世居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1327)进士,历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照磨、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晚年寓居武林,后入方国珍幕府卒。著有《雁门集》三卷,又集外诗一卷。
萨都剌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的山水诗较为出色,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也有些作品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如《大同驿》、《黄河月夜》、《鬻女谣》、《织女图》等。有些诗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反战思想,如《过居庸关》、《题画马图》等。诗风清丽俊逸,文辞雄健,间有豪迈奔放之作。萨都剌写词不多,但颇有影响,《念奴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为其代表作。后人誉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
有明毛晋刻本。另有影印明弘治间刻本《萨天赐诗集》,分前集、后集。清萨龙光(萨都剌裔孙)重编加注,分为十四卷,附诗余一卷,倡和录等一卷。有清嘉庆间刻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此本校点出版。

☚ 遗山先生集   唐诗品汇 ☛

雁门集

别集。元萨都刺(字天锡,雁门人)作。三卷,又集外诗一卷。有明毛晋刻本,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殷孟伦点校本。另有影印明刻本《萨天锡诗集》。清萨龙光加注重编,并附诗余、倡和录等,注释较详。有清刻本。

雁门集

八卷。又名《萨天锡诗集》。元萨都刺(约1300—约1348)撰。萨都刺字天赐,号直斋。回回人。祖、父定居于雁门(今山西代县),为雁门人。累官闽海廉访知事,河北廉访经历。虞集称其诗最长于情,流丽清婉。八卷本有明成化二十年 (1484)张习刻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另明弘治十六年 (1503)李举刻本 (藏于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本,五卷;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刊元人七种诗本,四卷,均题名《萨天锡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排印清萨龙光编注的嘉庆刊本,共十四卷。详于注释,较它本完备。

《雁门集》yan men ji

A Collection of Yanmen→萨都刺 (Sa Duci)

雁门集

书名。元代回回人※萨都剌撰。14卷,诗余1卷,附录4卷。由其远孙萨龙光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重新编刊。内容多写自然景色、讴歌山川壮美之作,亦有咏史怀古、反映民间疾苦及揭露、讽刺、谴责社会矛盾的篇章。诗词皆备,风格俊逸洒脱,清新自然。原有元至元(1335—1340) 8卷刻本。今不存。后有明弘治十六年(1503)、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等。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嘉庆十二年萨龙光重编本铅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