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隶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隶释》

 古文字学著作,二十七卷。南宋洪适撰。适字景伯,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壬戌中博学鸿词科,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著名学者洪迈之兄。此书成于乾道二年(1165),作者以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安抚浙东时。第二年序而刻之。作者耽嗜古隶,区别汉隶为五种书:释、缵、韵、图、续。有四种已备,惟“韵书”未成。此书摹录汉魏碑碣一百八十九种。分释、缵、图、续四部分。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凡汉魏碑十九卷,《水经注碑目》一卷,欧阳修《集古录》二卷,欧阳棐《集古目录》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无名氏《天下碑录》一卷,共二十七卷。每碑标目之下,具载郦、欧、赵三书之有无。欧、赵之书只录其目,不录其文。此书为考释隶书形体而作,每篇皆对译为楷书字,并有注疏,兼考核其有关史事,加以论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说:“自有碑刻以来,推是书最为精博。”作者又有《隶续》二十一卷,是本书的续篇。此书代表了宋代隶书研究的最高水平,是研究文字学、历史学的重要典籍。

《隶释》

汇集考订汉隶之文字书。宋洪适撰。27卷。成书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次年刊行。前19卷摹录汉魏碑刻189通,全文以楷书写定,继而辨疏文字,考核相关事实。后8卷辑录汉魏碑目,不隶其文。书中第二十卷辑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21、22卷辑自宋欧阳修《集古录》;23卷辑自欧阳棐《集古录目》;24至26卷辑自赵明诚《金石录》;27卷辑自《天下碑录》。《四库全书提要》评价:“自有碑刻以来,惟是书最为精博。”虽考订有疏漏纰缪、牵合之处,“百醇一驳,究不害其宏旨。”传世有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王云鹭刻本、清乾隆(1736—1795年)间汪云秀刻本。

隶释

隶释

字书名。宋洪适(kuò)著。二十七卷。前十九卷收录汉隶书写的碑文一百八十余种,止于西晋刊立的张平子碑。对碑文中汉隶的不同写法和通假用字一一加以辨释疏证。如孔庙碑及后碑,以“胡辇”为“瑚琏”,以“於氏”为“於是”,孙叔敖碑以“刑”为“形”,以“波”为“陂”之类,全书辨正甚多,是考察汉隶字形和用字的重要资料。后八卷汇集《水经》、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诸家碑目。洪氏又有《隶续》二十一卷,是续《隶释》之作,今已残缺不全。

☚ 类篇   隶续 ☛
隶释

303 隶释

碑贴考证汇编。南宋洪适撰。27卷。著录汉魏隶书文学183种,前19卷载隶书碑刻以楷书录其全文,对假借通用之字,一一疏证,其中碑文与史事有关者,并详辨异同。后8卷为汇辑诸家碑目。此后,洪氏又撰《隶续》21卷,盖《隶释》之续篇,补其所遗,体例与正篇同。

☚ 宣和书谱   隶辨 ☛
隶释

隶释

汉魏隶书石刻著录。二十七卷,续二十一卷。南宋洪适著。洪适(1117—1184),初名造,后改适(kuò),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擅长文章辞令,与弟遵、迈并称“三洪”。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鸿词科。孝宗时任司农少卿,官至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对汉碑有很好的癖好。尽数十年之力搜集丰富的资料,著成《隶释》。
《隶释》成书于乾道二年(1166),著录汉魏隶书石刻文字一百八十三种,并附辑《水经注》中的汉魏碑目和欧阳修《集古录》、欧阳棐《集古录目》、赵明诚《金石录》和不著撰人《天下碑录》中的汉魏部分。而《集古录》、《金石录》等书都仅有汉碑的目录和跋语,未收碑文。碑文的收录,为洪适首创。他把隶书体的汉碑碑文用楷书写出,故名《隶释》。此后又陆续收集到一批石刻,编为《隶续》二十一卷。两书共著录汉碑碑文、碑阴等二百五十八种,魏和西晋碑十七种,汉晋铜、铁器铭文和砖文二十余种。洪适在书中对每一碑刻的文字都依其字画写定,再将以某字为某字注明于后。碑文之后附有较好的考证,对有关史事作了考释。书中还用图来表示汉碑的不同样式,并著录了不少汉画象石。这在其他金石书中是罕见的。
《隶释》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同时也是同类著作中的姣姣者。《四库全书总目》评说:“自有碑刻以来,推是本为最精博。”
清代早期传世的《隶释》,只有明万历王云鹭刻本。内收汉魏碑十九卷、《水经注》碑目一卷、《集古录目》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和无名氏《天下碑录》一卷,与二十七卷数相合。其中的《集古录目》和《金石录》,只撮目而未录文。《隶续》则有曹宣扬州诗局本及抄本。乾隆年间有汪氏的《隶释》、《隶续》刻本,但所依底本不好。《隶续》缺第九、十卷,与二十一卷数不合,已失原书面貌。同治年间洪氏覆刻汪本,并收入黄丕烈的《隶释刊误》。

☚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宝刻丛编 ☛

隶释

宋代金石学著作。洪适撰。乾道二年(1116年)成书。二十七卷。用楷书写出隶书体的汉碑碑文。连同此后成书的《隶续》共收汉碑碑文、碑阴等258种,魏、西晋碑17种,汉晋铜铁器铭文及砖文20多种。并以图表示汉碑式样,为同时金石书少见。为现存最早的集录考释汉晋石刻文字的专著。

隶释

二十七卷 宋洪适撰。洪适 (1117—1184),字景伯,晚年自称“盘洲老人”,鄱阳 (今江西波阳) 人,金石学家。与弟遵、迈,并称“三洪”,工文词。孝宗时,任司农少卿,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好收藏金石拓本,并据以证史传讹误,考核颇精。著有《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卷、《盘洲集》八十卷等。此书成于乾道二年 (1166),第二年正月出版,前有自序。北宋欧阳修所著《集古录》和赵明诚所著《金石录》都只有汉碑的目录和跋语,收录碑文则始于洪适。他把隶书体的汉碑碑文用楷书写出,故号《隶释》。此书连同后来成书的《隶续》,共著录汉碑文、碑阴等二百五十八种、魏和西晋碑十七种,又收集汉、晋铜、铁器铭文及砖文二十余种。书中还用图来表示汉碑的不同式样,还著录了不少汉画石像,这是其他金石书中所少见的。每种碑文之后都附有较好的论考。此书在清代早期,只有明万历戊子王鹭刻本传世,内收录汉魏碑十九卷。《隶续》则仅存抄本。清乾隆年间,汪氏刻印二书。由于没有好的底本,故《隶续》缺第九、十两卷,第二十一卷也不全,已非原书之旧。同治年间,洪氏复刻汪本,并收入黄丕烈的《隶释刊误》。洪迈在书的序言中说:“吾兄文惠公,区别汉隶为五种书: 曰释、曰缵、曰韵、曰图、曰续、四者备矣,惟韵书不成”。洪适在跋中,讲到成书的过程:“到乾道中,书始萌芽,其后十余年间,拾遗补阙,一再添刻”,才以成书。淳熙年间曾将《隶释》和《隶续》合为一编,今其本不传。传下来的乃各自成书的《隶释》和《隶续》。王鹭刻本二十七卷,除汉魏碑十九卷外,还有《水经注碑目》一卷、欧阳修《集古录》二卷、欧阳棐《集古录目》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无名氏 《天下碑录》一卷。在每碑标目之下,俱载郦道元、欧阳修、赵明诚三书之有无;在辨认碑文中,认为某字即某字者,都作有说明,并引用重要史事加以论证。但是,其中也有疏漏之处。如卫尉嫏方碑,以宽懔为宽栗,以声香为馨香,以邵虎为召虎,以謇謇为蹇蹇,以乐旨为乐只等等。又如郑固碑中的《逡遁退让》,洪适引《秦纪逡巡遁逃》加以诠译。根据《管子》、《汉书》有关文字考证,按 《巡》与 《循》 同,而 《循》转为 《遁》,《遁》 即《巡》字。洪释为遁逃,有误。又如武梁祠堂画像武氏,洪因武梁碑中有后建祠堂雕文刻画之语,遂定为武梁祠堂。后人考证,武梁死于汉桓帝元嘉元年,而画像的文字中,有“鲁庄公”字样,庄字应讳为严,但不改讳,断定此碑乃汉明帝(刘庄)以前所作。《金石录》作武氏石室画像,较为恰当。又如,李翊夫人碑,中有“三五𣎽兮衰左姬”字样,洪适认为𣎽即末字。后人考证,《山海经》上说,刚山多柒木;《水经注》上说,漆水下有柒县、柒水、柒渠,字皆作柒,隶从柒省,去水为𣎽,盖𣎽即为柒, 如此等等。 虽有疏漏, 终不害其宏旨,“自有碑刻以来,推是书惟最精博”。传本有 “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本,后者附有张元济《校勘记》一卷。

隶释

字书。二十七卷。宋洪适撰。前十九卷录建武至青龙年间的隶书石刻文字一百八十九种;后八卷,辑录《水经注》、《集古录》等书中的汉魏碑目及隶书石刻文字。是书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集录隶书石刻文字的专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