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果卫矛
【名称出处】:《贵州草药》 【概况】: 异名 扣子花、岩风(《中药大辞典》)。 基源 为卫矛科卫矛属植物长刺卫矛的根。 原植物 长刺卫矛Euonymus wilsonit Sprague 形态 常绿攀援状灌木,高达6m。 树皮灰褐色,小枝具四棱。单叶对生,薄革质,有短柄,叶柄长1~1.5cm;叶片为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狭窄或呈楔形,长8~15cm,宽2~5cm,基部叶脉略呈3出状,表面叶脉凹陷,边缘有疏浅锯齿。 聚伞花序3~4回分枝,总花梗长2~4cm,花柄长4~5mm,花白绿色,直径约7mm,4数,雄蕊具锥形花丝。蒴果球形,直径约2cm(连刺),淡黄色,密生黄色细长软刺,刺长5~8mm。种子有橙黄色假种皮。花期6月,果期10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276页.2605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密林中,潮湿岩缝间。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 全年可挖根。 【化学】: 含卫矛醇。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12 【药性】: 性味 辛,温。 功效 祛风,除湿,止痛。 主治 风湿疼痛,劳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贵州草药》:“治风湿疼痛:扣子花30g,煨水服;或煨水洗患处。” ❷ 《贵州草药》:“治劳伤:扣子花30g,泡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