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刺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刺参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概况】: 异名 白仙茅(云南),大花藦苓草(《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基源 为川续断科刺续断属植物大花刺参的根。 原植物 大花刺参Morina nepalensis D.Don var.delavayi(Franch)C.H.Hsing(M.delaveryi Franch.;M.bulleyana Forr.et Diels) 形态 多年生草本。 茎单1或2~3分枝,高20~50cm,上部疏被纵列柔毛。基生叶线状披针形,长10~20cm,宽0.5~1.2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鞘状抱茎,边缘有疏刺毛;茎生叶对生,2~4对,长圆状卵形至披针形,向上渐小。 花茎从基生叶旁生出,假头状花序顶生,径3~5cm。含10花以上,有时达20花;枝下部近顶处的叶腋中间有少数花存在;总苞苞片4~6对,坚硬,长卵形至卵圆形,渐尖,边缘具多数黄色硬刺;小总苞钟形,无柄,长8~10mm,顶端平截,被长柔毛,并具长短不一的齿刺15条以上;花萼筒状,边缘紫色或全部紫色,长7~9mm,裂片二唇形,顶端再2~3裂,裂口达花萼的一半,边缘具长柔毛及齿刺5条或10枚以上,排列不规则,花冠红色或紫色,径1.2~1.5cm,稍左右对称,被长柔毛,裂片5,长椭圆形,长5~6mm,先端徽凹;雄蕊4,二强,花丝较短,著生于花冠喉部;子房下位,花柱高出雄蕊,柱头头状。瘦果柱形,长4~6mm,蓝褐色,被短毛,具皱纹,顶端斜截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3卷.第1分册.51页.图版17∶5-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00~4000m的山坡草甸、灌木丛林或松栎林中。产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生药】: 采集 秋、冬季采挖,晒干或鲜用。 【化学】: 含酸性粘多糖。 参考文献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89;10(4):181 【药性】: 性味 甘、微苦,温, 功效 补气,壮阳。 主治 神经衰弱,咳嗽,跌打骨折,白带,阳痿。 ❶ 《云南中草药选》:“益胃,镇静,补肾,壮阳。治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子宫脱垂,白带过多,阳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服。 外用:捣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