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症cryptorchidism睾丸未能降入阴囊叫隐睾症。正常男性睾丸自腹膜后腰部下降至阴囊,但如未降至阴囊,即为隐睾症,可为1侧,亦可为2侧。治疗:可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无效时可在学龄前手术。 隐睾症 隐睾症一侧或双侧睾丸停留于下降过程中而未降入阴囊,称隐睾。胚胎期的睾丸在两侧腰部腹膜后间隙,随胎儿发育逐渐下降,至胎儿4~6月时,接近腹股沟管内环处,至胎儿7~9个月时降入阴囊。如出生时未降入阴囊(正常足月新生儿约3~4%),也多在出生后1年内降入。有时睾丸引带牵引失常,则睾丸可位于会阴部、股部或耻骨联合部等,称睾丸异位。隐睾大多为一侧性,两侧者约占10~20%; 约70%的隐睾病人睾丸在腹股沟管内。下降不全的睾丸常发育不良。双侧隐睾时因曲细精管的萎缩和生殖细胞的消失,严重妨碍日后的生育能力; 即使是单侧隐睾,如不矫治,对日后生育能力也有一定影响。据统计,男性未矫治的单侧隐睾症患者中仅33%保持生育能力。隐睾内间质细胞的内分泌功能不受影响,故第二性征发育正常。隐睾发生恶性肿瘤的机会较正常位置的睾丸多20~30倍。据成人统计,睾丸肿瘤约8~15%发生于隐睾。 检查隐睾宜在温暖和不紧张的环境中进行,以避免将上缩性睾丸误认为隐睾。后者毋需治疗。 隐睾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如系双侧隐睾不合并腹股沟斜疝,可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其剂量婴儿250单位,1~6岁500单位,每周2次,5周为一疗程,最多两个疗程。单侧隐睾及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无效的双侧隐睾均应在2~4岁作睾丸固定术,以免影响将来的生育能力。 ☚ 性幼稚症 小儿代谢特点 ☛
隐睾症 隐睾症胎儿时,睾丸初位于腹后壁腰部,三个月时下降至腹股沟管内环处,出生时多已降至两侧阴囊内。若睾丸未能降至阴囊内而中途停顿下来,称隐睾症。隐睾症可以是单侧性或双侧性,前者多见于儿童和成年人,后者多见于婴幼儿,一般按隐睾的位置分为腹腔型、腹股沟管型及阴囊上部型。有的睾丸偏离正常下降途径而定位于其他位置(常见的有外环旁的腹股沟浅筋膜下、股三角区,会阴部或阴阜处),则称为异位睾丸。 正常睾丸下降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动物试验和对隐睾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研究,表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障碍,促性腺激素和睾酮分泌不足,或靶组织对睾酮无效应是发生隐睾的重要因素。腹壁发育不良,下降途径中解剖学上的异常也和睾丸下降不良有关。有人对染色体异常和隐睾的关系作了研究,尚无一致的意见。隐睾症常并有其他多种先天性异常如智力迟钝、尿道下裂等,还可有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的畸形。 隐睾症的发病率随年龄而不同。足月产婴儿约为3%,早产儿可高达20%以上,愈早产发病率愈高。这些隐睾婴儿的睾丸大多于生后三个月内下降至阴囊内。一岁时75%足月产隐睾婴儿和90%早产的隐睾婴儿的睾丸可下降至阴囊内。此时隐睾症的发病率约为0.8%,至成年人,隐睾症的发病率约为0.2%。未下降的睾丸位置愈高,患者年龄愈大,睾丸组织学上的变化愈明显,隐睾最早在2岁时可见到组织学上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曲精细管基膜增厚,透明性变,小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曲精细管发育差,精原细胞数目减少乃至消失,支持细胞变性,间质细胞萎缩等,睾丸常比正常的小、软,这些变化和环境温度高有密切关系。 隐睾症主要影响生育力,双侧腹腔型隐睾生育力常很低,年龄较大的隐睾患者生育力亦较低,精液检查精子数常明显减少或无精子。另外隐睾患者睾丸肿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30~50倍; 未下降的睾丸也容易发生扭转和受损伤,故应对隐睾加以重视和积极治疗。隐睾的诊断应与可回缩睾丸、异位睾丸以及无睾畸形相鉴别;可回缩睾丸可用手将其推拉至阴囊内,它们多在青春期自行下降至阴囊内。无睾畸形可通过腹腔镜检查或测定血浆促性腺激素、睾酮及其对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来区别。若血浆促性腺激素值高,睾酮值低并对HCG兴奋无反应,示无睾丸存在。此外还应检查有无其他异常体征,以免忽略隐睾是多种先天性异常表现的一部分。可做染色体检查,还可选择性地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以观察上尿路有无畸形。 隐睾的治疗方法可分为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 ❶激素治疗: 多用于2岁至6岁睾丸仍未下降者。常用药物为HCG,给药方式一般为1000~1500IU,隔日肌注一次,总量在1~2万u间。据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经验,以1500IU隔日肌注一次,总剂量13500IU较好,停药后观察一个月,睾丸下降率近30%。也可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部分隐睾可下降至阴囊。异位睾丸、腹内睾丸、假两性畸形,睾丸发育不全伴疝或水囊肿等不宜用激素治疗。 ❷手术治疗: 激素治疗无效者或不适于激素治疗的隐睾均应行睾丸固定术,一般认为手术应争取在6岁以前进行,最好在2岁进行。以避免睾丸发生严重病理变化。高位隐睾进行睾丸固定术有困难者,可选择进行睾丸自体移植术。手术治疗后的生育力和下列因素有关:手术时的年龄:年龄愈小有生育力的百分率愈高;隐睾的类型:腹腔内隐睾生育力差;单侧隐睾的生育力高于双侧隐睾。其他如手术方式也有影响。6岁以前手术似对防止睾丸肿瘤的发生有作用。 ☚ 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睾丸肿瘤 ☛ 00016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