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隋唐五代文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隋唐五代文学

018 隋唐五代文学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隋唐五代,是一个由南北分裂而进入统一,达到空前强盛而最终又复归分裂的时期,也是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高度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文学,进入了一个鼎盛阶段。隋朝在中国文学从南北朝向唐发展过程中,是一个短促的过渡期,文学基本承六朝余绪。但卢思道、薛道衡、杨素等人,写有一些从军和出塞的诗歌,透出一股刚健清新之气,可看作唐代边塞诗的先声。唐代,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两宋文明之新运,揭开了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开始了一个“巍巍济济,辉烁古今”的一统盛世,文学也开始了一个最为繁荣的时代,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诗歌、散文、小说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同时还兴起了词和变文这两种新的文学形式。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峰,流传至今的就有2500多位诗人所作的近5万首诗歌。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和优秀作品,不仅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享誉千古的伟大诗人,而且还有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等各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明代胡应麟曾说:“甚矣,诗之盛于唐矣!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飘逸、浑雄、沉深、博大、绮丽、幽闲、新奇、猥琐,靡弗诣矣。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纵观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诗歌从未有过像唐诗这样宽广的领域、丰富的内容、完备的体式和多样的风格,可谓五彩缤纷,辉煌灿烂,有如奇峰突起,高接云天,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并对中外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散文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实现了文体革新,散文代替骈文占据了文坛的主要地位,产生了一大批反映社会现实,有为而作的散文,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晚唐的讽刺小品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已进入文人自觉创作的成熟阶段。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具备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优秀作品如《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等,至今仍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并产生了一批小说名家。变文,是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对后来的鼓词、弹词有很大影响。中唐以后渐趋定型的词,到了晚唐走上繁兴。出现了温庭筠、韦庄等早期词人。进入五代十国以后,战乱频仍,文学萎缩,只有相对稳定的西蜀和南唐,出现了一个词的天地。南唐后主李煜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个。唐五代词的发展为有宋一代之代表文学——词的兴盛开辟了道路。

☚ 魏晋南北朝文学   宋代文学 ☛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在中国历史上,属于封建社会中期。这是由长期南北分裂进入统一,达到空前强盛,而最后又陷于大分裂的时期,也是封建经济和文化获得高度发展的时期。隋代文学,基本上承六朝余绪,成就不高,但也提出了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这一时期是由六朝文学向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隋唐五代文学,主要是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基本的文学形式在唐代都已出现,诗和文的创作更取得了高度的成就。唐代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实践,为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唐代的文学理论家,既有重视作品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的一派,如陈子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又有侧重于探讨作品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的一派,如皎然、司空图等。他们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主张,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过来又推动、指导了创作实践。

☚ 唐代古文运动   魏徵 ☛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社会的昌盛和相对稳定,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以及知识分子思想的活跃,形成了文学史上百花争艳,全面繁荣的新阶段。尤其在唐代,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基本的文学形式都已出现,成为后世各种文体的渊源; 而诗歌创作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朝是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合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一国家。由于长江流域有相当发展的文化,国家统一之后,南北互相补充,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与交流。在文学上,大多因袭齐梁文体,重在模拟,南北朝的浮艳文风依然占着统治地位。但在形式格律上,隋诗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其中七言诗形式的发展尤为显著。如卢思道、薛道衡的七言歌行、隋炀帝的 《江都宫乐歌》 等,接近于唐代的七律。这是从南北朝文学向唐代文学过渡的最初阶段。
唐朝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措施,社会很快走向安定和繁荣,文学却在酝酿状态中,为后来的兴盛准备着条件。这时的诗风并未迅速转变,齐梁余波犹存。虞世南、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宫廷诗是这一时期诗风的代表。但是他们继承前人的经验,完成了五、七言律诗形式的创造,对诗歌发展有一定贡献。新起诗人 “初唐四杰” 提出轻“绮碎”、重 “骨气” 的主张,陈子昂举起了在复古中实现革新的旗帜,以 “风雅兴寄” 和 “汉魏风骨” 为榜样,从根本上为新的诗风开辟了道路。
盛唐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艺术上更加成熟,形成了各自独创的风格。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更是把自 《诗经》、《楚辞》 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和现实主义传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李白被称为 “诗仙”,杜甫被称为 “诗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灿的明珠。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以批判现实为主旨的新乐府运动和古文运动应运而生。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等人为代表,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起到 “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与元九书》)的作用; 古文运动以韩愈、柳宗元等人为代表,主张在文体上恢复先秦两汉的文学传统,反对六朝以来追求形式主义的骈文文风,其中心思想是务去陈言,“文以载道”,目的是崇尚儒学,恢复 “道统”,排斥佛老,以适应克制内扰,抵御外患,巩固唐王朝统一的政治需要。这一时期的诗文,无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还是在艺术形式的创新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由于城市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复杂,中唐时期还出现了表现社会现实,反映市民生活情调的传奇小说,这是中国短篇小说达到成熟的标志。由于佛教的提倡,音乐的发展,寺庙中讲唱佛经故事的变文和配合 “胡夷里巷” 歌曲的曲子词等艺术形式也兴盛起来。
晚唐诗歌,随着国势的衰危动乱,风格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杜牧、李商隐的诗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调,形式上趋于华艳纤巧。皮日休、杜荀鹤等人则继承了中唐白居易新乐府及韩柳古文运动的传统,以锋芒锐利的诗歌和小品文反映了唐末的阶级矛盾。五代十国时期,文学转向衰颓,但词的创作却有新的发展。从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到韦庄、冯延巳、李煜等人的词,题材范围扩大,艺术技巧不断探索,为宋词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唐代国内各民族文化和中外文化的大交流,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教等外来文化的传入,少数民族和外国的音乐、舞蹈等的传入,使唐代文学在题材、体裁方面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而唐代文学传人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对毗邻国家文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隋唐五代文学,主要是唐代文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 魏晋南北朝文学   宋代文学 ☛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全面繁荣发展的新时期。隋唐时代结束了汉末以来近400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尤其是李唐王朝,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强大的封建帝国。经济的发达,思想的活跃,文化教育事业的昌盛,国际交往的扩大,以及各种艺术的繁荣,都为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隋唐五代文学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诗歌方面。唐代诗人们继承了《诗经》与《楚辞》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在两汉以来民歌及文人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推陈出新,不断创造,使诗歌出现了空前蔚为大观的繁荣景象。当时的诗坛上,名家辈出,高手云集,如初唐四杰及陈子昂、盛唐时的李杜、王孟、岑高、中唐时的元白、韩柳、刘禹锡、李贺、晚唐的小李杜等,都是雄视百代的诗坛巨匠。在诗型上诸体兼备,而且古风更上一层楼,近体又别开生面。在风格上不同的流派千帆竞发,百花争艳。唐诗在思想和艺术上所达到的水平,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难以企及的。诗歌以外,散文的革新,传奇的勃兴,变文的出现,以及词的产生,也都反映了这个时期文学的繁荣。旨在反对六朝以来骈俪文风的古文运动,结束了骈文在文坛的统治地位。韩愈,柳宗元等人在政论之外写下了不少游记、传记、寓言、杂文等优秀的文学散文。晚唐的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又创作出很多光彩四射的讽刺小品。他们的作品对后期散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在魏晋六朝小说基础上兴盛起来的唐代传奇,内容愈加丰富,题材益为宽广,同时艺术也日趋精美和成熟。变文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样式,是伴随着唐代佛教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文体。现存变文本身的艺术价值虽然较低,但对后世的弹词、诸宫调、小说、戏剧等都有一定的影响。萌芽于南朝而形成于唐代的词,是一种新体诗。它不仅流行于民间,如敦煌曲子词。而且得到不少文人的喜爱与试作,如白居易、刘禹锡以及花间派鼻祖温庭筠等。到了五代十国时代,出现了一些以词著称于世的名家,如韦庄、冯延巳、南唐二主等,其中尤以李煜成就为高。唐五代词在词史上虽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对宋词的繁荣具有直接的影响。

☚ 徐庾体   王绩 ☛
000060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