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隆务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隆务寺中国藏传佛教寺院。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始建于1426年。1625年明帝题赐“西域胜境”匾额。1630年第一世夏日仓活佛噶丹嘉措主持寺务,改宗格鲁派。1734年第二世夏日仓建成密宗学院;1773年第三世夏日仓再建时轮学院。为青海黄南境内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僧人多达2300人,活佛14人,僧舍125院,属寺18座。夏日仓已转至第八世。该寺建筑宏伟,装饰华丽。 隆务寺 隆务寺藏传佛教寺院。在今青海同仁县隆务镇西南。约创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左右,初属萨迦派。明宣德元年(1426)重修。大经堂建成于万历年间。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改宗格鲁派,成为格鲁派在该地区的中心寺院。1958年以前,全寺面积1300多亩,有经堂、佛殿35座,僧舍303院,昂欠43座,共9000间。寺主夏日仓,共传七世。最盛时僧徒达2300余人。寺内有壁画、堆绣、明朝皇帝和班禅所赐释迦牟尼像。寺内宗喀巴像,高11米,通体贴金,嵌满珠玉宝石。又有用550两白银修建的高5米的夏日仓的一座灵塔和夏日仓一世至七世的衣钵等。“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重新开放,并渐次修复。 ☚ 法净寺 文都寺 ☛ 隆务寺 隆务寺藏传佛教寺院。在今青海同仁县隆务镇西南。约创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左右,初属萨迦派。明宣德元年(1426)重修。大经堂建成于万历年间。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改宗格鲁派,成为格鲁派在该地区的中心寺院。1958年以前,全寺面积1300多亩,有经堂、佛殿35座,僧舍303院,昂欠43座,共9000间。寺主夏日仓,共传七世。最盛时僧徒达2300余人。寺内有壁画、堆绣、明朝皇帝和班禅所赐释迦牟尼像。寺内宗喀巴像,高11米,通体贴金,嵌满珠玉宝石。又有用550两白银修建的高5米的夏日仓的一座灵塔和夏日仓一世至七世的衣钵等。“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重新开放,并渐次修复。 ☚ 法净寺 文都寺 ☛ 隆务寺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西山脚下。藏语称“隆务大乐法轮洲”。元大德五年(1301)该处建有小寺。明初由隆务地方土官之子三旦仁钦建成该寺,为萨迦派寺院。其弟罗哲僧格被明朝封为“弘修妙吾”国师,扩建该寺。万历年间(1573—1620)改宗格鲁派。天启五年(1625),明帝赐“西域胜境”匾额。崇祯三年(1630),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任寺主,建显宗学院。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廷封噶丹嘉措为“隆务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为隆务寺主和该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该寺由夏日仓二世、三世分别建立密宗学院和时轮学院,成为显密双修之格鲁派大寺,僧人达2300余名,属寺数十座。原大小殿堂31座,活佛昂欠43座,僧舍300余院。寺主夏日仓,共传7世。该寺采用色拉寺杰巴扎仓教程,并于色拉、甘丹2寺设有冷本康村,供该寺入藏学经住宿。此寺历代出高僧,著作颇丰。1980年重建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学院。寺内供释迦牟尼等数十尊塑像,宗喀巴像尤高大造形精美。夏日仓为原隆务12族政教首领,统管寺内外政教大事。下设襄佐,会同隆务昂索,代表寺主夏日仓处理本地政教事务。寺内设总法、干巴、僧官。昂索为隆务12部族世俗首领,世袭受制于寺院。昂索府设法庭、监狱。总法台下辖显宗学院、密宗学院、时轮学院和吉哇四个部门。全寺主要法事活动有祈愿法会、“尼丹”法会、“降凡节”、“五供节”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