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陽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陽侯波神。《淮南子·覽冥》:“武王伐紂,渡于孟津,陽侯之波,逆流而擊。”注:“陽侯,陵陽國侯也,其國近水,(溺)水而死,其神能爲大波,有所傷害,因謂之陽侯之波。”劉歆《遂初賦》:“遭陽侯之豐沛兮,乘素波以聊戾。”陳琳《神女賦》:“望陽侯而瀇瀁,睹玄麗之軼靈。” 陽侯(1次) 本谓波涛之神,此指大波涛。凌~之氾滥兮《章·哀》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石流黄 > 陽侯 陽侯 yánghóu 即石流黄。 古代名物 > 神異類 > 神怪部 > 神 > 陽侯 陽侯 yánghóu 傳説中的波濤之神。相傳本爲古陵陽國君,畏罪投江化爲神,一說溺死於江而爲神,常於江海之中興風作浪。其說始於先秦。《楚辭·九章·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爲客。淩陽侯之氾濫兮,忽翱翔之焉薄。”王逸注:“陽侯,大波之神。”洪興祖補注:“《戰國策》云: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則舟覆矣。《淮南》云:武王伐紂,渡于孟津,陽侯之波,逆流而擊。[高誘]注云:陽侯,陵陽國侯也。其國近水,溺死於水,其神龍爲大波,有所傷害,因謂之陽侯之波也。”今本《淮南子·覽冥訓》與洪注所引略同。《漢書·揚雄傳上》:“陵陽侯之素波兮,豈吾纍之獨見許。”顏師古注引應劭曰:“陽侯,古之諸侯也,有罪自投江,其神爲大波。”晉·木華《海賦》:“若乃三光既清,天地融朗,不汎陽侯,乘蹻絶往,覿安期於蓬萊,見喬山之帝像。”《初學記》卷六引晉·張華《博物志》:“昔陽國侯溺水,因爲大海之神。”一說陽侯爲古帝伏義氏六佐之一,爲江海之神。此當爲附會之說。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衆水 > 陽侯 陽侯 yánghóu 亦稱“侯波”。“陽侯之波”的省稱。大波。《文選·枚乘〈七發〉》:“侯波奮振,合戰于藉藉之口。”李善注:“《楚辭》曰:‘陵陽侯之氾濫兮。’王逸曰:‘陽侯,大波也。’”吕延濟注:“侯波,陽侯之波也。”參見“陽侯之波”。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