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用陶针在体表特定部位浅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起源很古,现在尚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临床操作时,一般均选用中锋陶针,慢性虚寒病症用轻刺激,急性实热疾患用重刺激。
陶针疗法
用陶瓷片敲击或磨制成针状的医疗用具在病人体表相应的穴位按压,刺割至皮下出血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是古代壮医传统医疗技术之一。该法按刺激方式方法分点刺、排刺、行刺、环刺、丛刺、散刺、集中刺及扩散刺等,按刺激的强弱,则分有重刺、轻刺、中刺、放血刺、挑疳刺等类别。凡热症、表症、阳症及上部或气分病,用虚补实泻,重上轻下手法;寒症、里症、阴症及下部或血分病,用泻实补虚,重下轻上手法;寒热交错、虚实相兼、半表半里及偏于中部之病,则用中部平刺、两胁轻刺手法。刺后用碘酒、酒精或生姜片消毒即可,此法常用于治疗小儿夜啼、中风、中暑、急慢性惊风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