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硯部 > 品類 > 陶硯 陶硯 táoyàn 硯之一種。因以陶土燒製而成,故名。宋·米芾《硯史·陶硯》:“相州(今河南安陽)土人自製陶硯,在銅雀上以熟絹二重淘泥澄之,取極細者燔爲硯。有色緑如春波者,或以黑白埴爲水紋,其理細滑,著墨不費筆,但微滲。” 陶硯陶質之硯臺。以極細之陶土燒製而成,紋理細滑,着墨不費筆,但微滲。始於秦、漢。近代自漢墓中屢有發掘,俱屬陪葬品,為研究古硯形製之資。隋、唐時代多燒製青瓷白磁,注重實用。據各地出土物考,宋以後之陶硯,大抵係端溪石等貴重硯臺,已轉為文房賞玩及裝飾品。明代有“青花瓷硯”、“法花三彩硯”等佳作。明季宜興窰燒成 “紫泥硯”。清代吕均窰所製硯,響名一時,現已衰落。北宋米芾《硯史·陶硯》 曰: “相州人士,自製陶硯。”當今工藝家潜心於陶硯之研創,頻出新製品,但殊忽實用性,而以美術品争芳斗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