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与《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字通明,晚号华阳隐居,南朝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一带)人,生于公元456年,卒于公元536年,享年80岁。 他夙好养生,有关养生方术的著作虽未能流传下来,但现存的由他撰集的《养性延命录》,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养生学思想。该书从先秦诸子有关养生的论述,到诸如《妙真经》、《服气经》、《导引经》等养生专著,从名医华佗到文人向秀的养生言论,约40家之言,被辑录成篇,是我国养生史上较早的一本养生学专集。 以下从3个方面简要介绍陶氏所集的养生学思想:
❶得道长寿。陶氏认为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是形和神,他引用司马谈的论述“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形离别则死”。所以,他把调神、养形作为养生的纲领。 这是人体本身内在的神与外在的形的自然结合,若破坏了这个结合的平衡,如“神大用”、“形大劳”,则神必竭,形必毙,以至神无所托,形无附者,焉得天年。 同时又认为自然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人体与自然界的万物息息相关。 养生要遵从“天人一体”的法则,否则就会“不寿而终”。
❷失道丧生。所谓失道丧生,是指违背了客观规律和养生的法则,导致对人体的损害,甚至于损寿夭折。 陶氏收集了诸多养生家关于失道丧生的论述,归纳为情志、饮食、起居的“多”、“大”、“久”、“劳”4个方面:用之过多:如“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志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用之过久: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 用之过劳:如“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 五劳则致人气、血、筋、骨、精和髓消耗殆尽。用之过大:如“大饮则血脉闭,大醉则神散”,“大乐气飞飏 ,大愁气不通”。
❸养生法则。陶氏以更大的篇幅将梁代以前各类书籍所载的养生法则和养生学家的方术予以整理,可概括为6个方面:顺应四时:如“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咸,此皆助五脏,益血气,碎诸病”。调摄情志:一般的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此啬神之一术也”。节制饮食:陶氏提倡“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等。 适当劳动:陶氏赞同“劳苦胜于逸乐”的观点源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数故也”的理论。 节欲保精:陶氏强调节情欲、慎房事,以保养人身的精气。服气导引:陶氏所集,有服气疗病篇,有导引按摩篇,既是健身养生之术,亦为祛邪疗病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