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Táo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邱北、陇川,广西之田林等地均有。汉、蒙、回、瑶、壮、傣、苗、满、水、京、哈尼、布朗、锡伯、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 俱收载。其源不一,郑樵列其三: ❶ “陶唐氏之后,因氏焉。”帝尧初以陶为业,封於唐故称陶唐氏。“陶唐氏之后” 亦即帝尧之后。此以技为氏。系出祁姓。 ❷“虞思为周陶正、亦为陶氏。” 《姓氏考略》 则云: “虞阏父为周陶正,后为氏。” (按: 虞思,夏之诸侯有虞之君,少康奔有虞,虞思妻之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遂收夏众,复禹之绩。不当为周陶正。显见郑樵有误,当从 《姓氏考略》 之说。) 虞阏父,虞舜之后,周武王时为陶正。陶正、周代官名,掌管治陶之事。此当以官为氏,系出妫姓。 ❸ “ 《左传》 商人七族有陶氏。”未详所出。 ❹或为唐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总论·有故改氏》: “五代陶穀(谷),本姓唐氏,避晋祖讳,改为陶氏。” ❺清代满族之陶佳氏改为单姓“陶”。见《满族姓氏录》。 ❻蒙古族之陶姓,则由土尔扈特氏所改。本部落名,以为姓,后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为单姓。 ❼锡伯族之陶姓,亦由陶佳氏所改; ❽达斡尔族之陶姓,来源有三: 或直取汉姓而为姓; 或由托木哈拉所改,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得; 或由吐钦莫昆所改,亦取其莫昆之首音谐以音近之“陶”而为单姓。注 ❻—— ❽见《中国人的姓名》。 东汉有陶谦,丹阳人,徐州牧; 东晋有陶潜,诗人; 梁代有陶弘景,秣陵人,医家; 明代有陶宗仪;当代有陶行知。
陶Yáo现行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有分布。此姓系乌海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疑此为皋陶之后。皋陶,或作 “咎繇”。是陶、繇二氏同源。以名为氏,系出偃姓。) 一音táo,为现行常见姓。 陶táo❶陶器。見“陶匏”。 ❷加工。見“陶匏 ❷”。 ❸炎熾。《後漢書》張衡《思玄賦》:“躋日中于昆吾兮,憩炎天之所陶。”注:“陶猶炎熾也。” ❹暢。《文選》枚乘《七發》:“陶陽氣,蕩春心。”李善注引薛君《韓詩章句》曰:“陶,暢也。” ❺熹。應瑒《西狩賦》:“皇宰弈而陶運,樹匡翼而大摹。” 陶 陶(一)táo 挖,掏。《大雅·绵》一章:“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毛《传》: “陶其土而复之,陶其土而穴之。”郑《笺》:“诸侯之臣称君曰公。复者,复于土上,凿地曰穴,皆如陶然。”陈奂《传疏》:“ 《毛传》 读陶为掏。”一说: 通“窑”。朱熹《集传》:“陶,窑灶也。”(二) yáo见〔陶陶〕 条。 ☚ 陵 陶陶 ☛ 陶读音·iao(ˊ),为iao韵目,属ao—iao韵部。余昭切,平,宵韵。 ❶通“窑”,烧制砖、瓦等的生产建筑物。唐慧琳注:“陶,窑也,烧瓦器土室也。” 上一条: 㑾 下一条: 隃
陶读音d·ao(ˋ),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大到切,去,号韵。 ❶[陶陶]驱驰貌。《诗经》注:“陶陶,驱驰之貌。”《集韵》:“陶陶,驱驰貌。” 上一条: 翿 下一条: 悼
陶读音t·ao(ˊ),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徒刀切,平,豪韵。 ❶陶器,用粘土烧制的器物。 ❷制造陶器。 ❸引申为培养、教育。如:熏陶。 ❹快乐。 ❺姓。 上一条: 蜪 下一条: 啕 陶《广韵》徒刀·豪;dó‖táo陶冶;教育(方言指自习而得):伊的英文全靠家己~的yī'eyīngbbún zuán kò gāgî dó e(家己:自己)。 《管子·地数》:“黄帝問於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化為一家,為之有道乎?’”宋·苏轼《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帝年节词语制》:“妾等幸侍禁嚴,仰陶化育,願上萬年之壽,永鷹百順之祥。” 陶{}四5211①动养;养育。江淮官话。湖北广济:伢儿真难~‖伢儿~大不容易。②动乐群好友。吴语。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流品》:「甬俗称乐群好友者谓之~。」③名堂。江淮官话。湖北蕲春。章炳麟《新方言・释宫》:「古之宫寝起于陶复陶穴,故蕲州谓堂为~。」   陶tao❶陶器。《礼记·郊特牲》:“器用~匏(pao),以象天地。”(匏:笙竽类乐器。象:模拟。) ❷烧制瓦器。《吕氏春秋·慎人》:“舜耕于历山,~于河滨。”《孟子·告子下》:“万室之国一人~,可乎?”(室:家。乎:语气词。) 陶táo❶用黏土烧制的器物 △ ~器|~罐|~俑。 ❷制造陶器;比喻教育、培养 △ ~冶|熏~| ❸喜悦;快乐 △ ~醉|乐~~。 ❹姓。 另见924页 yáo。
陶yáo皋陶(ɡāoyáo),人名,传说是舜的臣子。 另见772页táo。 陶匋❶用陶土烧制的器物:~瓷︱~器︱~俑(yong)︱彩~︱白~︱黑~。 ❷制造陶器:~钧︱~铸。 ❸比喻教育、培养:~冶(ye)︱熏~。 ❹喜悦;快乐:~然︱~醉︱~~︱乐~~。 陶táo❶ 用黏土烧制的瓦器:彩陶│陶瓷│陶器。 ❷ 烧制陶器,引申为造就,培养:陶冶│陶铸│熏陶。 ❸ 快乐,欢乐:陶然│陶醉。 ❹ 姓。 陶见[鬱陶] 陶táo快乐,和乐。《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毛传:“陶陶,和乐貌。”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漾舟陶嘉月。”《文选》李周翰注:“陶,乐也。”《九怀 · 危俊》:“陶嘉月兮总驾。” 另见【陶(yáo)遨】【陶陶(yáoyáo)】 陶táo见“陶冶”。 陶tao陶吧 陶瓷 陶雕 陶管 陶匠 陶钧 陶粒 陶器 陶然陶塑 陶陶 陶土 陶文 陶冶 陶艺 陶俑 陶醉 白陶 彩陶 黑陶 熏陶 乐陶陶 陶(一)táo (二)yáo【辨形】 左是阝,不是卩。10画。形声。 【辨义】 陶(一)táo ❶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车|陶瓷|陶管|陶匠|陶器|陶土|陶瓦|陶文|陶俑|陶犬瓦鸡|白陶|彩陶|黑陶|彩陶文化。 ❷ 快乐: 陶然|陶陶|陶醉|陶然而醉|陶陶兀兀|乐陶陶|自我陶醉。 ❸制造陶器,比喻造就,培育:陶钧|陶冶|陶铸|陶情养性|熏陶|丝竹陶写。 ❹姓。 〔陶猗之家〕指富有的人家。 (二)yáo 〔皋(gāo)陶〕上古人名。 【辨析】 二音都可表示名物义。区别在于: 一、构词方式及词性有所不同: 陶(一)táo构成偏正式、并列式、附加式合成词和叠音单纯词或单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并作名词性、形容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yáo构成联绵单纯词,只作名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陶(一)táo用于器物名,并表示动作行为、精神状态和用于姓氏;(二)yáo用于古人名。 三、使用频度不同: 陶(一)táo多义项,常用字音,使用频度高;(二)yáo单义项,只用于“皋陶”。 四、字音沿革状况不同:陶(一)táo是古今通行字音,现代仍常用;(二)yáo只用于古语词。 陶táo
陶táo陶鬱陶。《禮記·檀弓下》:“人喜則斯陶。” 鄭玄注:“陶,鬱陶也。” 陸德明 《經典釋文》:“陶,徒刀反。” 陶táo〖动词〗 熏陶,感化(1)。《袁州州学记》: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天下太平,就讲习礼乐来感化我们的百姓。 陶táo❶ 陶器,用黏土烧制的器物。《吕氏春秋·君守》:“皋陶作刑,昆吾作~。”用作动词,烧制陶器。《孟子·告子下》:“万室之国,一人~,则可乎?” ❷ 烧制陶器的人。《孟子·滕文公上》:“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冶;~冶亦以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厉:损害。) ❸ 造就,培养。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成天下之才。” ❹ 喜悦,快乐。《礼记·檀弓下》:“人喜则斯~,~斯咏。”(斯:则,就。)谢灵运《酬从弟惠连》:“傥若果归言,共~暮春时。” 另见791页yáo。
陶*CCD5 (一)tao❶用土烧制的瓦器:~器/彩~/~瓷。 ❷烧制瓦器:~冶/~铸。 ❸比喻教育;培养:熏~/~情。 ❹欢喜;快乐:~然/~醉/乐~~。 ❺姓。 (二)yao[皋陶]gaoyao传说中上古人名。相传曾被任为掌刑法官。后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卒而未继位。 (三)dao[陶陶]daodao<文>驱驰的样子:清人在轴,驷介~(《诗经》)。 教养1 教养1陶 诱养 抚导 冶铸 教养童蒙:养蒙 教养弟子:养徒 教养徒众:养众 预先教养:豫养 (教育培养:教养) ☚ 培养的方式 培育2 ☛
长 长长(~河;~空;深长) 修 曼(曼长) 条(~枝;苗~) 永(~巷)覃 悠 挻 羡 袤 长和短:长短 修短(~适中) 遐促 悠短 长短不一:一长一短 土地面积的长和宽:广袤 广运 广员 广圆 广轮 这么长:许长 长得看不见尽头:绵长 漫长 悠漫 广远绵长:灵长 极长:百寻 长的样子:讦(讦讦) 黝 参参 揭揭 骖骖 敖敖 漫长的样子:陶(陶陶) 绵长的样子:靡迤 长而曲的样子:捄 长而下垂的样子:若若 长而美好的样子:淋漓
另见:距离 ︱短 ☚ 长 长度 ☛
挖掘 挖掘挖(~田;~洞;淘~;开~) 掘(掘发;~井;开掘) 掏 撅(~坑;~洞) 挑(挑挖;挑抉;挑剜;~野菜) 扒 抠(抠挖;~出) 撩 搰 洿 堑(~山湮谷)剜(~肉) 劚(~地) 刨(~土;~坑) 凿(~井;开~;疏~;穿~) 开(开穵;开浚) 发 穿(穿掘;穿凿) 鉋 陶 镌鑱 挖土:掘土 起土 穴野 挖荒地:开荒 在采矿、铁路等工程中挖掘地下巷道:掘地 用手扒土:掊 用镐刨地或刨茬儿:鐯(~高梁) 挖洞:掘穴 挖地道:穴土 以锄刨坑:锄掊 挖河道、隧道等:开凿 开凿水道:开津 开浚堵塞的水道使通畅:通堙 挖开口子:开口 挖空:窬(~木为舟) 掏出:搯擢 深挖:浚(~井;~渠) 深挖壕沟:深堑 (挖,发掘:挖掘)
另见:工具 挖去 土 获得 矿物 ☚ 挖掘 挖取 ☛
陶器 陶器陶(陶器;~匏;~瓷;彩~;白~) 瓦(瓦器;~壶;甕瓦) 盆盂一类的瓦器:瓯 用陶土烧成的瓦器:陶瓦 陶瓦和木棍:陶桴 陶瓷器:窑(柴~;官~) 用高岭土烧制的器物:瓷(瓷器;~瓶;~砖;彩~) 胎中含铁量较多的瓷器:铁胎 (用粘土烧制的器物:陶器) ☚ 各种器物 有值价的器物 ☛
制陶 制陶甄 烧焙制作:煅 烧制 烧制陶器:陶 烧制瓦器:甄陶 烧制砖瓦:陶埴 烧土为砖:堲 烧砖 烧制屋瓦:陶瓦 烧制陶器和铸造金属器物:陶铸 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陶冶 熔化陶冶:融陶 (制作陶器:制陶)
另见:制作 器物 ☚ 制作食品 金属制作 ☛
广大 广大广(广巨;广长;浩广) 博(博大) 唐(唐唐) 芒 漠 恢 砀汪 滂(滂浩;沛滂) 廓(廓恢)洋 褒 扈(扈冶) 溥(溥将) 蒙(蒙涌) 普 亶 弘大 旷大殷大 旁薄 旁魄 闳诞 鸿鸿 旷荡 寥豁 实实 广而大:扈扈 宽阔广大的样子:恢恢 辽阔广大:辽旷 辽阔广大,无边无际:浩瀚无涯 浩无涯际 浩汗无涯 广大无边:汗漫 磻礴 非常广大:恢恢 极其广大:无始无边 广大的样子:皓(皓旰) 陶(陶陶) 滔荡 荡荡 薄薄(~之地) 瀚漫 瀚灏 斥斥 訏訏 杅杅 圹圹 滔荡 鸿溶 昧莫 漭泱 漭瀁 漫汗 盘桓 央央 浪莽 莽然 轧盘 軮轧 泱漭 泱莽 恢炱 恢胎 恢台 深远广大的样子:胶葛 辽阔广大的样子:辽廓 广大无边的样子:漭荡 溟漭 浩浩 磅礴 广潒 迷漫广大的样子:鸿蒙 鸿昧 鸿灵 (面积或空间宽阔:广大)
另见:大 宽广 ☚ 宽广 开阔 ☛ 陶táo;dào(一)徒刀切,平豪。 ❶土器,陶器。《礼记·郊特牲》:“器用~匏。” ❷制作陶器。《墨子·尚贤》:“~于河滨。” ❸熏陶,培养。《宋书·礼志》:“化之所~者广,而德之所被者大。” ❸土制的,陶制的。《韩非子·难一》:“耕渔不争,~器不窳。” ❹欢乐,快乐。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成装候良辰,漾舟~嘉月。” (二) 大到切,去号。见“陶陶” ❸。 陶 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又称陶唐。相传,尧帝曾在此居住。陶曾为曹都,春秋时属宋,战国时为齐所有。陶在历史上的经济地位高于政治地位,其地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范蠡助越灭吴后,泛舟太湖,最后来到陶地,定居贸易,不久巨富,称 “陶朱公”。春秋战国时,陶已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 ☚ 琅邪 析 ☛ 陶táo❶用黏土烧制的。如:陶器,陶俑。 ❷制造陶器。如:陶冶。 ❸比喻教育、培养。如:熏陶。 ❹快乐。如:陶然,陶醉。 ❺姓。 陶táoⅠ ❶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 pottery; earthenware: 彩 ~ painted pottery; 黑 ~ black pottery ❷ (姓氏) a surname: ~ 渊明 Tao Yuanming Ⅱ ❶ (制造陶器) make pottery [earthenware] ❷ (比喻教育、培养) educate; cultivate; mould: 熏 ~ nurture; edify; exert an edifying influence on Ⅲ ❶ (用黏土烧制的) earthen: ~ 俑 earthen figurine; pottery figurine ❷ (快乐) happy; contented: 乐 ~ ~ feel happy and contented 另见 see also yáo。 ◆陶瓷 pottery and porcelain; ceramics
陶yáo ❶ (窑) kiln ❷ (人名用字) a word used in a person's name: 皋 ~ Gao Yao 另见 see also táo。 陶táo❶ 陶情适性|陶然自得|陶熔鼓铸
❸ 自我陶醉 陶陶,甲骨文作  ,金文作    ,小篆作 。 甲骨文从阜从二 “勹”,隸定作 “”,應解爲从阜, 勹聲。“勹” 即 “伏”,古無清唇音,與 “陶” 音近。金文或延續甲骨文字形, 或增 “土” 爲意符, 隸定作 “”。或省 “阜” 而增 “缶”,“缶”兼作聲符,隸定作“匋”。《詩經·大雅·綿》“陶復陶穴”,即掏土穴居,居處如窑。有人認爲,陶穴是下沉式的坑莊,復穴是依坡崖而建的半敞式洞莊,“陶復” 即指大穴裏復有小穴。甲骨文 “陶” 字字形透露出的古人居處信息,與 《詩經》義相近,可能接近本義,引申爲瓦器、製作瓦器、化育、培養等義。燒陶之器爲 “窑”,燒出之器爲 “陶”,音義相承,順理成章,故文獻“陶” “窑” 或通用。“匋” “寶” 皆从缶得聲,故文獻或通用。卜辭或用爲氏族名。銘文或用作氏族名、人名、地名,或通 “寶”。提示: 鄔可晶認爲, 甲骨文 “”是覆蔽或埋伏意義的 “覆”字的表意初文,“匋” 字从人持缶,當是作陶器或所作之陶器的表意初文, “匋” “陶” 與“”本是毫無關係的兩系字, 在東周時期才形近而混淆。録之備考。 楚簡帛文“匋”作  ,第三字形增从土。 陶 甲骨文; 金文; 篆táo,yáo[阝(山崖,陶土出在山丘,意符)+匋(陶本字,聲意符) → 陶(《説文》:“陶,再成丘也,在濟陰。從 ,匋聲。《夏書》曰:‘東至於陶丘。’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陶唐氏。”陶,1.táo,從山上(阝→阜)取陶土以做陶器。陶,是泥與火的藝術,陶器的誕生,意味著人類告别了舊石器時代,見到了文明的曙光,宣告“新石器時代”開始。“陶片”是考古學家手中的鑰匙,是讀懂埋藏在地層中那本“無字天書”的“字母”。引申爲“造就”,以及由於有造就所产生的快樂〈樂陶陶〉。2.yáo,通“窯”。 陶輪。 爲一固定在短軸上的陶盤,制陶人用“午”〈圓木棒〉接觸陶盤,使其旋轉,利用其快速旋轉時产生的離心力,配合雙手將陶坯做成各種形狀〈主要是圓形〉,而且厚薄均匀。今日制陶,甚至制瓷,仍用這一原理。這就奠定了我國“陶瓷文化”天下先的格局。)] 《詩經·王風·君子陽陽》:“君子陶陶。”(君子從來樂陶陶。)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一章》:“制陶是一種專門的工藝,轉相傳授,因而燒出的陶器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陶(10画) ❶táo ❷yáo
  【提示】阝,2画,起笔是横撇弯钩,旧字形3画,起笔是横撇。 *陶táo10画 阜部 (1) 瓦器: ~器|~俑|彩~。 (2) 制作瓦器;比喻培育,造就: ~冶|~铸|熏~。 (3) 喜悦;欢乐: ~然|~醉。 陶 ☚ 陳 除 ☛ 陶táo西周本作匋。从人弄缶(fǒu)形。缶即罐坛瓶等类,即陶器。勹《说文》以为包的本字,实即人字。匋即象人制陶器状。西周又有多阜(fù,土丘或山)字(左耳刀)旁的,作陶。象人在土丘旁做陶器。陶字从左耳刀(阜)从匋,匋亦声(陶与缶古音也通,可能有复辅音ft-,韵母通)。陶器是用黏土烧制的器物。组词如:陶器|陶土(即烧制陶器的黏土)。转为动词,指制造陶器。如:陶冶(用制陶和炼金属比喻给人的品格以有益的影响)。又假借为地名。如:陶丘(本指能制陶黏土的土丘)。又为姓。又转义为喜悦,快乐。如:陶然(快乐状)。组词如:陶醉。又转义指烧陶器(瓦器)或瓷器的窑(yáo),指窑灶。音义也转成窑。这也是古舌尖音到中古脱落的变音。陶或用于古人名。如:皋(gāo)陶(yáo,传说中的上古人名)。 陶★常◎常
táo形声,从阜,匋(táo)声,本义为重叠的山丘,引申为用黏土烧制的器物(质地比瓷器松软)、教育或培养等,假借为喜悦、快乐的样子、姓等。陶 金 篆 隶táo【析形】形声字。古文字形作匋,从缶,包省声,缶本陶制。古书借陶为匋,陶从阝(阜,土山),匋声,本是地名。 【释义】《说文》:“匋,瓦器也。”本义是用黏土烧制的器物。后由冶铸陶器引申为陶冶、化育。[陶冶]本指陶工和铸工,后引申为怡情养性。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phonetic character. In ancient character it is written as 匋(táo). The meaningful part is缶(fǒu, crockery). The phonetic component is包(bāo,bag). 缶(fǒu, crockery)is made of clay. 【original meaning】 The vessel made from cl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