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除陌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除陌钱 唐朝杂税之一。始于783年。规定:凡公私支付和买卖及相互送礼,每缗(1000钱)初征20文,后增至50文;城市店主和经济牙人自行填表,登记买卖钱数;不经中介人的交易给帐簿记录,不立帐簿的如实具陈;所报不实被揭发者,隐瞒100文,杖60,罚款2000文,并支付揭发者奖赏费10000文。由于听人自报,大多隐瞒,怨声载道,官府又没得到多少收入,第二年被迫取消。 除陌钱 除陌钱税赋名。唐代置。也称经济活动税。即: 物币交换,物物交换都要缴纳除陌钱,以交易额定税,每缗纳税20文,后增至50文。缴税方式有两种: 官缴和自行报缴。偷漏者罚。《资治通鉴·唐纪·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 “所谓除陌钱者,公私给与卖买,每缗官留50钱,给他物及相贸易者,约钱为率。敢隐钱100,杖60,罚钱2000,赏告者10缗,其赏钱皆出坐事之家。于是愁怨之声,盈于远近。”后废。 ☚ 赤侧 淳化元宝 ☛ 除陌钱 除陌钱唐德宗时课于交易所得的一种苛捐杂税。始于建中四年( 783 )。除陌法规定,公私支付及实卖,每缗纳税二十钱,后增至五十钱。买卖有两种。一种通过市牙(牙商),根据官府发给印纸,填记交易数额及双方姓名,并由市牙汇总交纳除陌钱。另一种不通过市牙,由店铺直接交易,店铺须自备私簿登记交易额,以便申报纳税。如物物交换,则折钱计税。每笔交易额税率5%,另行付给经手人一笔费用。公家实际所得不到一半。泾原变兵尝以废除此类苛税为号召。兴元元年( 784 )与间架税同时废除。 ☚ 行户祗应 雀鼠耗 ☛ 除陌钱 除陌钱唐德宗建中四年 (783年) 政府以军费不足为名对市场交易所得及公私支付钱物所课征的一种交易税。规定凡交易所得和公私支付钱物,每100钱,官府抽取20—30文税钱,后增至50文。如果以物易物,就要将物品折合成现钱,再依百分之五的税率抽取相应货物作为税收。通过牙商进行的交易,由牙商持官府发给的印纸,对买卖进行登记,并负责核算交纳。不通过牙商进行交易的店铺,由店铺自备私簿,登记交易额,自动申报纳税。对于偷漏税者,钱达百文者,杖60,罚钱2000,并赏告发者钱10缗,由犯者承担。征税过程中,由于牙商得以专其柄,率多隐盗,而公家实际所入不得其半,一般商民则大受其害,怨声载道。实施不久便同间架税一齐被废止。 ☚ 口赋 间架税 ☛ 除陌钱唐代征收的交易税。始于玄宗末年。税额为百分之二。德宗时增至百分之五,懿宗时又增至百分之八。交易时由政府给牙人印纸,令其登记收税。若为物物交换,则折钱计税。不经牙人交易者允许自行报税。偷漏者满百文罚二千钱,杖六十。捡举者有赏。自德宗朝起,支付俸料钱等也征收除陌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