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除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除名chúmíng

从名册中去掉姓名,表示从集体编制中除去
 △ 他已被公司~。

除名chúmíng

〈动〉从名册中去掉名字,取消其原有的资格:被学校除名│除名是一种处分。
【同义】开除。

除名

古代对官吏犯罪进行处罚的一种规定,即: 因犯罪而取消其官籍。秦律已有除名规定,汉律沿用。晋律规定,官吏犯十恶罪及故意杀人,虽蒙赦也要除名。唐律规定,除名可以比作徒刑三年,除名满六年后降三级叙用。明、清律规定,凡职官犯罪,罢职不叙,追夺除名者,官爵皆除。宋高承《事物纪原》十:“何法盛《晋中兴书》曰:‘胡母崇为永康令,多受贷赂,除名为民。此事不他见,疑始于晋。”唐杜甫《杜工部集》二一《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除名配清江,厥土巫峡邻。”

古代名物 > 刑罰類 > 刑名部 > 髡官 > 除名
除名  chúmíng

亦稱“奪爵”、“除籍”。刑罰名。將犯人官職或爵位除掉。《史記·蒙恬列傳》:“高(趙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死罪,除其官籍。”《漢書·景帝紀》:“奪爵爲士伍,免之。”顏師古注:“謂奪其爵,令爲士伍,又免其官職,即今律所謂除名也。”《太平御覽》卷六百五十一引《晉律》:“除名比三歲刑。”《唐律疏議》卷三:“諸除名者,官爵悉除,課役從本免,六載之後,聽叙,依出身法。若本犯不至免官而特除名者,叙法同免官例。”

除名

除名

取消原来身份。《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军吏梅平得病,~还家。”张元济《致上海筹募各省水灾急赈会》:“[元济]衰病侵寻,不堪为社会服务,恳即~。”

☚ 革职   开除 ☛
罢官

罢官

废 剥 除名 削籍 夺爵 罢免赐罢 罢秩 免罢 免官 去官 丢官 掉官 黜革 夺官 罢黜 撤官 镌官 隳官 解官 放官 褫官 除官 黜官 黜免 黜汰 黜斥 革除 解罢 解落 解弁 落职 退职 解秩 贬黜 贬裁 镌斥 褫削 褫职 革任 革职 斥黜 削去官职 辞免官职 解免官职 解官免职 解除官职 免去官职
免去官爵:贬黜 黜退
革除官爵:削爵 免削
罢官免职:黜官
辞官免职:解印 解组 解绶 解印绶
解官免职:解落
贬官免职:贬剥 贬废
免除现职,改任他职:除改
免去官职仍留任所办事:革留 革职留任
革职并审讯:革审
多次当官又多次罢官:三起三落
(解除官职:罢官)

☚ 斥退   解职 ☛

除去

除去

除(除开;除却;除掉;屏除;破除;剪除;排除;脱除) 去(去除;去掉;罢去;屏去) 出 打(~枝;~叶) 洗(洗革;洗荡;湔洗) 省(省却) 却(~病;忘~) 辟 襄 耘 摒(摒弃;摒挡) 祛(祛除;~疑) 阙 蠲(~浊流清) 撤(撤除;~火) 消(消除;消却) 抹 拸 拨 离 剪(剪弃) 翦 盥 屏 排夺 涤汔 删夷 振刷 谢却
驱除:驱拂 驱攘 削落 祛除 逐除
 药物把感受的风寒散发出来:表(~汗;解表;发表)
 驱逐贫穷:逐穷
驱除邪恶:辟邪
削除:刊 削(削免;削落) 夺(剥~)删(删刈;删夷) 剪落 剪截 翦落 剟除 锼剔 雕剿 雕除 雕除
 罢免,削除:黜削
 废除,削除:革铲
手术切掉:切除铲咋
割掉,除去:割除 刈除 耕薙 芟薙 芟荑
摘去,除去:摘除
拔掉,除去:薅(薅除) 札 拔除 振拔抽拔
 用镊子拔除:镊挦
除去集体成员资格:开除 开革 革退 革除 斥革 斥落 斥除 斥退
 革除差役:革役
 从名册中除去姓名:除名 退名 黜名黜除 开革
除去没有用的部分:掐头去尾 去头去尾斩头去尾
除去伪装:剥去伪装
除去罪过、积习、耻辱、仇恨等:洗濯 洗涤
用力除去:排(~出)
斩断去除:斩除 斩芟
全部除掉或移走:连锅端
除去不用:屏(屏弃) 摒(摒弃) 禁弃

另见:铲除 扫除1 清除 除草

☚ 除去   除去坏人 ☛

除名

对企业旷工职工处理一种形式。职工无故旷工超过法定期间,企业行政有权从职工名册中除掉其名。不属于行政处分。1982年《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职工无正当理由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超过15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超过30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名。” 1986年《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第13条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被除名,劳动合同自行解除。因此,除名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对符合行政处分的违纪旷工干部,可在先给予行政处分(留用察看、开除处分除外)的同时给予除名处理。但对企业中属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任命的干部,应由主管部门处理。


除名

中国古代刑名,即对有罪之官吏除去官籍之名降为庶人。据《陈书·沈洙传》记载,汉律规定:“死罪及除名,罪证明白,考掠已至,而抵隐不服,处当列上”。说明除名之刑已见于汉世。《太御御览》记载,晋律曰:“除名当三岁刑。吏犯不孝、谋杀其国王侯伯子男官长、诬偷受财枉法及掠人和卖诱藏之奴婢,虽遇赦,皆除名为民。其当除名而所取饮食所用之物非以为财利者,应罚金四两以下,勿除名”。这是历代法律对除名之刑的较为详细的规定。《唐律疏议·名例·除名者》规定,除名者须六年后听再录用。

除名

中国封建时代对官吏犯罪的一种处罚方法,即开除官籍。《史记·蒙恬列传》:“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死罪,除其官籍。”《秦简》称被开除官籍者为废官,永远不得叙用。汉承秦制,也有除名的规定。《晋书·刑法志》载,魏有“杂抵罪七”,大致就是夺爵除名之类。《隋书·刑法志》载开皇律规定:“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唐因隋制,对除名规定更具体。《唐律疏议·名例》:“诸犯十恶、故杀人、反逆缘坐,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又:“诸除名者,比徒三年”。凡被除名之人,出身以来,官爵悉除,课役从本色,即无荫从庶人,有荫从荫例。被除名之后,并非永不叙用。《唐律疏议·名例》:“六载之后听叙,依出身法。若本犯不至免官,而特除名者,叙法用免官例。” 明清律均有类似规定。

除名

除名

刑罚名。职官犯罪以职位折抵刑罚称 ‘除名。’《唐明律合编》: “除名配流知法。除名者免居作。犯10恶,故杀人,反逆缘坐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即: 监临主于所监守内犯奸、盗、略人,若受财而枉法者亦除名。……其杂犯死罪,即: 在禁身死,若免死别配及背死逃亡者并除名,会赦者听,从当赎法。唐律又有诬告职官除免之法: 除名者比徒3年,免官者比徒2年,免所居官者比徒1年。诸除名者官爵悉除。……依出身法若本犯不至免官,而特除名者,叙法同免官例。凡职官犯罪,罢职不叙; 追夺除名者,官爵皆除。”

☚ 除免   除名比徒三年 ☛

除名

从名册中除掉姓名,使之退出原来所在单位或集体。

除名

指用人单位对违犯劳动纪律且屡教不改的职工停止录用,并在本单位花名册中除名。除名虽然也是对违犯劳动纪律者的一种惩罚性处理,但不属于行政处分,同开除的性质有所不同。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8条规定,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且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名。职工被除名之后,一般在企业所在地落户。如果本人要求迁回原籍,应当按照从大城市迁到中小城市、从沿海地区迁到内地或者边疆、从城镇迁到农村的原则办理。符合这一规定的,企业主管部门应当事先同迁入地的公安部门联系。迁入地公安部门应当凭企业主管部门的证明,办理落户手续。迁回农村的,生产队应当准予落户。

除名

除名

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对于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三十天的职工,将其姓名从本企业名册中除去而采取的组织处理措施。除名虽然也是对违反劳动纪律的一种惩罚性处理,但它不属于行政处方,与开除处分性质不同。除名一般由厂长或经理提出、由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决定,并报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管理部门备案。

☚ 奖惩条例   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 ☛

除名

removal;removing one's name from the rolls;taking somebody's name off the books;expunging somebody's name from a list


除名

expelled

除名chú míng

官制用语,因病或犯罪除去官爵名籍者称除名。《三国志·魏书·方技·华佗传》:"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在唐宋两朝,为处罚犯罪官吏的方式之一,即除去官爵名籍,贬为平民。《唐律疏议三·名例》:"诸除名者,官爵悉除,课役从本色。"《疏议》曰"课役从本色者,无荫同庶人,有荫从荫例。"

除名

削去官爵,在京簿(具员簿)上除名,课役从本色(有门荫者从门荫例课役,无门荫者同庶人)。六年以后听叙复(有特旨例外)。《宋会要·职官》46之1:“(雍熙)二年正月,除名人曹翰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分司西京。”《宋史·曹翰传》:“狱具,当弃市,上贷其罪,削官爵,流锢登州。雍熙二年起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分司西京。”《宋刑统》卷2《以官当徒除名免所居官》:“诸除名者,官爵悉除,课役从本色。六载之后听叙,依《出身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