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陕西纺织工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陕西纺织工业陕西纺织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丝绸业已比较发达。到了盛唐更加兴旺。宋代以后,丝绸业日渐凋敝,整个纺织业也落后不堪。直到20世纪30年代,生产方式仍是土织土染的手工作坊。1936年西安开办了大华纱厂,成为陕西现代纺织工业的开端。嗣后数年,沿陇海铁路竞相开办了4家纺织厂和1家纺织机械制造厂。为了培养技术和管理人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工商资本迅速涌向沿海城市,陕西纺织工业也随之停滞。到1949年,全省只有6个纺织厂,有棉纺锭8.83万锭,织机1609台,毛纺锭40锭,印染能力650万米,全部固定资产原值仅3629万元,职工3040人。50年代初,国家把陕西确定为发展纺织工业的重点省份之一。从1951年开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在西安和咸阳建成了两个纺织城。到“二五”末期的1962年,棉纺锭达到78.2万锭,棉织机达到18472台,毛纺锭达到5524锭。建起了一批丝绸、针织复制和纺织机械制造工厂,组建了包括大学和技工学校的纺织教育体系以及纺织科研所、纺织器材研究所、纺织职工医院、纺织设计院等事业单位,使陕西省成为全国一个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60年代以后,除继续新建和扩建了一批棉纺织厂和印染厂外,重点补充和充实了陕北毛纺工业基地和安康丝绸工业基地,使全省纺织工业布局趋于合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陕西把纺织工业作为技术改造的重点行业,围绕棉改涤、色改花、窄改宽、粗改细的技术改造措施,引进了一批气流纺纱机、各种无梭枳机、宽幅及特宽幅织机、印染及后整理生产线等具有国际70年代末和80年代水平的先进设备,不断增加花色品种,提高质量,提高工艺生产水平,使纺织工业的面貌焕然一新。至1990年,全省有乡及乡以上的纺织企业473个,全年工业总产值达52.05亿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9.5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7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5542元。全省纺织工业达到的生产能力为棉纺锭139.29万锭,气流纺纱机1.4万头,织机3.17万台,印染布年生产能力5.01亿米,毛纺锭5.16万锭,化纤年生产能力3万吨,缫丝能力3.7万绪,丝织机1450台,针织复制年加工能力2万吨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