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aй Гaвpилович Чepнышeвcкий,1828-1889)著。 中译本由周扬据莫斯科1935年英文版《国际文学》连载柯根的英文转译本译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书名《生活与美学》),1979年重印本用现名。车尔尼雪夫斯基出身于伏尔加河畔萨拉托夫城的神父家庭。 1846年考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文史专业,毕业后返回故乡任中学教员。 1853年迁居彼得堡,1856年负责《现代人》杂志的领导工作。 他的革命活动引起沙皇当局的不安,1862年俄国农民起义遭镇压后即被捕。拘留两年后,被当局利用伪证判处7年苦役,终身流放西伯利亚。 在漫长的苦难历程中,他对自己的革命信仰始终忠贞不渝,坚持从事文学和学术活动。1889年被允许回到萨拉托夫,4个月后以脑溢血去世。 主要著作有《果戈理时期俄国文学概观》(1855-1856)、《资本与劳动》(1860)、《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1860)等。《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最重要的美学著作,1855年出版。全书19章,分别探讨美、丑、崇高、滑稽、悲剧等美学范畴,论述了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等各种艺术门类,并比较阐述了艺术中的美与现实中的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艺术的作用等等。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尊重现实生活,不信先验的假设”为出发点,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论点,论证现实之外没有真正的美,艺术不仅再现现实的本质特征,而且要对它作出相应的判决,从而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美学观,阐明了人本主义美学观,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