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陕西省工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陕西省工业

1949年以来,陕西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过41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了行业比较齐全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结构和分布有了很大的改善,生产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1990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442.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2%; 拥有乡及乡以上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12625个,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2645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9948个,各种合营企业32个(包括中外合营企业13个)。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352.3亿元,职工194.68万人,利税总额39.06亿元。陕西工业的巨大成就,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陕西现代工业的发端,始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官办的西安机器制造局。1934年12月陇海铁路通车至西安,一些使用新式机器的现代工厂逐渐成立,开始办起面粉厂、火柴厂、三酸厂和纺织厂等。抗日战争爆发后,从沿海内迁了一些工厂到陕西境内的陇海路沿线,加速了本省现代工业的发展。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也陆续兴办了一些主要为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群众服务的小型工业。但由于地处内陆,交通闭塞,人才匮乏,基础一直非常薄弱。到1949年,全省工业企业只有120多家,固定资产原值7776万元,全年工业总产值只有2.86亿元。
陕西工业经历三个建设高潮。经过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到“一五”、“二五”时期是第一个建设高潮。这一时期,陕西被列为国家计划重点投资地区之一。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在陕西的就有24项,占近1/6;加上与之同时安排的50个大中型项目,13年共完成工业基本建设投资36.41亿元,其中1953年~1962年10年中完成投资35.63亿元,占同期全省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额的61.8%。建成并投产了一大批骨干纺织、机械和军工企业,形成西安市的纺织城和电工城两大工业区。到1962年末全省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7.57亿元,比1952年增长17.3倍。工业总产值达到18.14亿元,比1952年增长2.5倍,平均每年增长13.4%。第二高潮是1966~1975年的三线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受到了“十年动乱”的严重干扰和破坏,但根据中央关于开展大规模内地建设,改变全国工业布局的决策,国家大量增加了对陕西工业基本建设的投资。从1966年到1980年(三线建设到1975年结束,陕西省有些项目到1980年才建成),15年间,全省全民工业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05.97亿元,比1965年以前16年完成投资增长1.5倍。建成并投产包括航天、航空、电子、能源、民用机械等在内的400多个项目,进一步建成了陕西现代化工业体系。到1980年末,全省全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4.14亿元,比1952年增长87.8倍,工业产值比1952年增长29.6倍,平均每年增长13%。1978年以后进入第三个建设高潮。重点在加强基础产业的同时,对原有工业进行调整和大规模技术改造。在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指引下,成功地建设了一批成套技术引进、利用外资、合资经营、补偿贸易项目,为振兴陕西经济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如成套引进的陕西彩色显像管厂,引进的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空调器、压缩机等生产线,以及西安仪表厂和日本、美国合资生产一系列仪表表和1151电容式变压器等等,是成功的范例。1981~1990年10年间,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145.26亿元,新增固定资产107.6亿元。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工业已成为陕西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24.2%上升到1990的58.5%,成为全省最大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净产值在国民收入的比重由1949年的11.1%上升到1990年的44.7%。地方预算内工业上交的利税占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的70%左右,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重工业比重大于轻工业。在1990年的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为188.02亿元,占42.48%;重工业产值为254.55亿元,占57.52%。形成重工业的比重明显大于轻工业的重型结构。(二)关中地区的工业占全省的绝大部分。关中平原沿陇海铁路,集中了全省工业优势,形成了明显的关中工业带。1990年,关中地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占全省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5.8%,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及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的82.7%。(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占的比重较大。在1990年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总产值为304.1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8.73%;集体所有制工业为61.32亿元,占13.85%;其他类型工业为77.09亿元,占17.42%。(四)大中型企业具有相当优势。全省大中型企业1990年工业总产值为210.3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7.54%,占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6.98%。大中型工业不仅生产规模大,而且技术和资金密集,设备精良,是陕西工业的骨干力量。
陕西有着加速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基础好。有机械、电子、纺织、食品四大支柱工业,尤其是加工工业优势明显。二是有资源优势。陕西煤炭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据最新勘探资料,全省煤炭贮量9000多亿吨,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煤炭品质好,埋藏浅,便于开采。陕南的有色金属矿藏品种多,品位高,储量丰富。最近探明的陕北大气田前景很好,可能成为我国一个新的能源基地。三是有科技优势。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47所,中等专业学校107所,县以上全民所有制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338个;全省全民所有制专业技术人员75.3万人,每万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32.7人,其中自然科技人员37.9万人,每万名职工拥有自然科技人员1220人,仅次于北京和天津,居全国各省市第三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