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法律赋予那些已经达到一定年龄但尚未成年和虽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公民所享有的可以从事与自己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的能力。享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中国,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它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亦称“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部分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具有的部分的或者一定范围的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在我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自然人出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不断增加,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法律允许自然人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参与满足其生活需要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既能满足未成年人学习、生活需要,又不会给社会和他人利益带来不利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9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依此条规定,第一,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与他们的年龄、智力水平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也有智力、能力上的诸多差异,应当根据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情况区别对待。判断在一具体的民事活动中,行为人是否具有与该行为的性质、后果等相适应的年龄、智力水平,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的数额等方面来认定。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他民事活动,即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已经超出了未成年人的判断、处理能力,不能由未成年人独立进行,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第三,单纯为未成年人带来利益而不需要承担民事义务的行为,如接受奖励、接受无负担的赠与、报酬等,可以独立进行,不需要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有些自然人虽年龄已满18周岁,属于成年人,但因为其精神健康状况等原因,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后果等,为保护其本人、他人的利益及交易安全,法律认定他们在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时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可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对超出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的行为则给予一定限制。我国民法总则第22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依此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包括存在精神障碍的精神病人、痴呆症人及身体极度衰弱、生活不能自理、意思不能表达的老人等,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除此以外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才能具有法律效力。至于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精神健康状况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的数额等方面来认定。 ☚ 特别民事行为能力 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规定范围内以其独立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