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陈西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陈西滢1896—1970江苏无锡人 陈西滢 陈西滢1896—1970散文家、翻译家。原名源。江苏无锡人。1912年到英国读中学、大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底与王士杰、胡适等人创办综合性杂志《现代评论》周刊,任文艺部主编,后在该刊开辟“闲话”专栏。1929年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1938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3年再去伦敦,在中英文化协会工作。1946年任国民政府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任常驻代表,退休后侨居伦敦。他的作品,早年多在《现代评论》《新月》等杂志刊载。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西滢闲话》《西滢后话》,译有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和《梅立克小说集》等。 ☚ 茅盾 郁达夫 ☛ 陈西滢 陈西滢1896.5.10—1970.3.3原名陈源,字通伯,笔名有西滢等。江苏无锡人。1912年赴英国,先读中学,后入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攻习政治经济学和文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1924年12月,他和王世杰、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文艺部主编,并以在《现代评论》上发表《闲话》而著称。1929年出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1934年国民党政府调他到英国伦敦,在中英文化协会工作,1946年任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驻代表。1966年辞职。他的著作有杂文集《西滢闲话》( 1928年6月新日书店出版)共收78篇,以英国随笔的闲话絮语、轻松幽默笔调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思想内容较驳杂。如在北京女子师大事件上,陈西滢站在章士钊、杨荫瑜一边,指责女师大学生和支持她们的鲁迅等人,说女师大是“臭毛厕”(《臭毛厕》),认为鲁迅等人是“土匪”(《吴稚辉》)。在《五卅运动》、《多数与少数》中,主张“大家竭力抵挤外人”。在《线装书与白话》、《中国的精神文明》等篇中反对复古派的排外主张。1963年,《西滢闲话》在台北重版时,梁实秋在《序》中说; “陈西滢先生的文字晶莹透剔,清可鉴底,而笔下如行云流水,有意态从容的趣味”。他还有翻译作品《父与子》等多种。 ☚ 陈子展 陈企霞 ☛ 陈西滢 陈西滢1896—1977Chen Xiying现代散文家、学者。江苏无锡人。原名陈源,字伯通,笔名西滢。1912年赴英国求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1923年他与胡适、徐志摩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并开始创作短评、杂感。1924年,他参与编辑《现代评论》周刊,在该刊物上,他开辟了“闲话”专栏,发表大批时事短评,后来结集为《西滢闲话》出版。这些文章在“自由主义”的幌子下,赤裸裸地攻击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鲁迅和其他革命作家曾给予陈西滢以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 叶灵凤 《呐喊》《彷徨》 ☛ 陈西滢1896~1970Chen Xiyingcontemporary proser and translator,his original name was Chen Yuan. Works: Random Remarks of Xiying,Father and Son,etc.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