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陈莲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陈莲舫19世纪

晚清医家。上海青浦人。初业儒,任官职,后潜心医术,足迹遍及粤、鄂、湘、皖等省。1875~1908年(光绪年间)被征入京都,为孝钦皇后及德宗所重视,令掌御药房。晚年居上海,卒年七十八,有弟子约三百人。撰有《庸盦课徒草》、《纪恩录》、《女科秘诀大全》等书。

陈莲舫

陈莲舫1840—1914

晚清医学家。名秉钧,别署庸瘦。又号乐余老人。江苏青浦 (今属上海) 人。居朱家阁。世代业医,祖陈焘,父陈垣,皆工医。莲舫少年习儒,并随祖父学医。曾入京任刑部主事。后潜心医术,精习经方。其学术宗李杲,临证以保胃气为本。既善治内证、虚证,又长于外证,急证。悬壶里门,四方求诊者,不远千里至。时有国手之誉。为人朴实,不善炫耀。遇病家邀诊皆步行,贫者不受酬谢。陈氏曾行医遍及粤、鄂、湘、皖、浙诸省、医名几遍全国。光绪二十四年 (1898)帝病虚劳,屡药不效。下诏征医: “京外有精通医理之人,即着内外大臣士切实保荐候旨。”经两江总督刘绅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保举,莲舫人宫视疾。会诊时,各地征召入京的医家,各立方药,由太医院裁夺选用。莲舫善用养阴通滞之法,用药平实允当,清灵取胜。独出诸医之上。凡数十诊,每诊均选陈氏处方,甚得帝意。十年之内,莲舫五次奉召入京为光绪帝与西太后视疾,皆称旨。许为良医,敕封三品荣禄大夫,充御医,掌御药房事。赐匾“恩荣五召”。光绪三十四年 (1908) 春,帝病危,莲舫数为诊治,未允好转,至十月崩逝。“陈镌级处分”。遂以年老惮居北土,乞南归。自此迁沪设诊,历任上海广仁堂医务总裁及名善堂施诊所董事。并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自编教材,课徒三百余人。自谓: “知古而不泥古,方是良医; 泥古而不能通今者,迂儒也; 守常而不能济变者,庸医也。”著有《女科秘诀大全》、《医学启悟》、《御医请脉详志》等。子陈山农,孙陈范我,均业医。

☚ 吴谦   赵文魁 ☛
陈莲舫

陈莲舫

陈莲舫(1840~1919年),清末医家。名秉钧,别署庸叟,又号乐余老人,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世代业医,至莲舫已历十九世,其祖父陈焘,父陈垣,皆工医。莲舫少从祖父学医,兼习儒术,业至廪生。以医术闻名遐迩,熟谙经方,洞晓脉理,内外科皆精。悬壶于青浦珠溪镇(今朱家角镇),四方求诊者毕至。其弟陈蓉舫悬壶于上海,亦有医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德宗病虚劳,屡药不效,宫保盛杏荪举荐陈氏入京应诊。陈氏所处方药乎实允当,比较符合皇帝的心意,所以十年之内五进京城。在和马培之共同治疗慈禧太后疾病的过程中,交往甚洽,互相交流治疗经验。后光绪帝病渐起,敕封陈莲舫为三品刑部荣禄大夫。陈氏博学精思,推崇仲景之说。对杂病则宗李东垣,注意顾护胃气。为人朴实,不喜炫耀。所用处方之上有“庸工”印,后易“十九世医陈”。戊戌之后改用“戊戌徵士”,取应召不禄之意。光绪三十年(1908年)后行医于上海,历任上海广仁堂医务总裁及各善堂施诊所董事,从其学者甚众。著有《女科秘诀大全》(1909年),汇萃前人论说,备述妇女病原;《加批时病论》(1909年),系取雷丰的《时病论》批注以供课徒。序称“泥古而不能通今者,迂儒也;守常而不能济变者,庸医也”,表达了他对医学的一些主张。另有《医学启悟》、《陈莲舫先生医案》、《御医请脉评志》等多种著作行世。《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收有陈氏医案29则。子、孙亦多继其业。

☚ 莫枚士   唐宗海 ☛
000135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