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1874—1961福建同安集美(今属厦门市)人 同盟会员。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主席等职。著有《南侨回忆录》。 别名:陈甲庚 西名:Tan Kah Kee 陈嘉庚1874—1961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厦门人。1890年离乡随父侨居新加坡,从事橡胶种植业和多种商业,成为南洋著名的华侨资本家。1910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任福建保安会会长,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热心兴办家乡和华侨的文化教育事业,1913年起,先后在集美等地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学校。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独资支持该校至1937年由国民党政府接办时止。“九·一八”事变后,倡导侨胞出钱出力,抵制日货,抗日救国。1938年在新加坡倡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被推举为该会主席。1940年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归国,曾到延安慰劳边区抗战军民,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年创办《南侨日报》,揭露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开展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新中国观感集》。1962年出版了《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陈嘉庚陈嘉庚迎事记——国内严重局势的一面镜子 爱国老人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安全庆祝大会特刊 南侨回忆录 | 金门编辑社编辑 周召南 徐盈等 陈嘉庚 | 1914年版37页 福建联合书局1944年9月版78页 1945年1册18页 (新加坡)南洋印刷社1946年3月版、1982 年再版420页 | 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 郑 良 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编辑委员会编辑 | (香港)新潮出版社1952年6月版77页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1961年8月版 139页 |
战前的陈嘉庚言论史料与分析 陈嘉庚兴学记 陈嘉庚传 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七十周年纪念刊 | 杨进发 王增炳 余纲同 陈碧笙 杨国桢 | (新加坡)南洋学会1980年10月版182页 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3月版125页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版214页 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七十周年纪念刊 编辑委员会编印1984年版 | 出洋记——陈嘉庚外传(上、下) | 洪永宏 |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360页 1985年9月版337页 | 回忆陈嘉庚(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 年) | |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10月版316页 | 陈嘉庚(摄影集) | |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10月版338幅 | 侨魂——陈嘉庚文学传记 陈嘉庚年谱 陈嘉庚先生传 陈嘉庚先生印象记 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廖承志在陈嘉庚先生公祭 大会上的悼词 | 郭玉聪 陈碧笙 陈毅明 魏应祺 长江 |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404页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版260页 厦门集美学校出版1册16页 新中华报1940年5月31日 人民日报1961年8月16日,侨务报1961 年4期,新华月报1961年9期 | 我所敬佩的陈嘉庚先生 爱国老人的高贵品质——悼陈嘉庚先生 爱国华侨的旗帜——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 陈嘉庚与文化事业 | 黄炎培 庄希泉 | 人民日报1961年8月16日 光明日报1961年8月17日 福建日报1980年1月11日 *文汇报1980年1月22日,新华月报 1980年4期 | 振奋中华民气的人 爱国爱乡 热心兴学——陈嘉庚先生的办学活 动简述 | 张飞舟 陈毅明 | 体育报1980年3月3日 福建日报1981年4月3日 | 陈嘉庚与厦门大学 | | 福建日报1981年4月6日 | 忠贞不渝的爱国者——忆陈嘉庚先生二三事 人民的怀念——记爱国华侨陈嘉庚兴办教育的 事迹 | 林丽珠 陈有仁 | 福建日报1981年4月7日 光明日报1981年5月16日 | 热爱祖国教育事业的陈嘉庚 “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人民怀念的华 侨巨子陈嘉庚 | 罗晃潮 王良嘉 | 南方日报1981年8月9日 湖北日报1981年9月2日 | 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有关陈嘉庚先生的一 段史实 | 洪卜仁 | 厦门日报1982年5月15日 | 陈嘉庚——爱国华侨的一面旗帜 决定性的转折——陈嘉庚访问延安 陈嘉庚倾资兴学 陈嘉庚与《南侨回忆录》 陈嘉庚先生与师范教育 振兴航业 巩固海权——缅怀陈嘉庚先生倡办 航校的业绩 | 陈少斌 林维仁 舒志超 张高 郭梁 谢高明 叶振汉 | 中国青年报1982年10月12日 华声报1983年2月20日 羊城晚报1983年5月22日 厦门日报1983年8月13日 厦门日报1983年9月1日 厦门日报1983年9月1日 | 我所知道的陈嘉庚先生 忆陈嘉庚先生二三事 陈嘉庚与集美学校 倾资兴学 高风共仰——陈嘉庚与集美学校 嘉陵江风云——陈嘉庚抗日重庆行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悼念爱国老人陈嘉庚 先生 | 颜逎卿 叶振汉 陈佐洱 黄如捷 鸿子 廖承志 | 厦门日报1983年9月17日 福建日报1983年10月11日 文汇报1983年10月18日 华声报1983年10月23日 厦门日报1983年10月23日 广东侨报1983年10月28日 | 浅论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华侨的光辉旗帜——陈嘉庚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纪念爱国老人陈嘉庚 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 魏明 郭坤聪 叶飞 | 厦门日报1983年10月29日 深圳特区报1983年10月31日 人民日报1984年10月18日 | 深切怀念爱国老人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与新中国经济建设 | 庄希泉 阳阳 | 人民日报1984年10月19日 华声报1984年10月21日 |
陈嘉庚先生创办上杭公学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忆在陈嘉庚先生 身边十年 | 李兆华 张其华 | 华声报1984年10月21日 福建日报1984年10月22日 | 我的父亲 我所认识的陈嘉庚先生 弦歌相续无穷世——虞愚追忆与陈嘉庚先生的 翰墨因缘 | 陈国庆 郭瑞人 王永志 | 福建日报1984年10月22日 福建日报1984年10月22日 福建日报1984年10月25日 | 陈氏家族 陈嘉庚与进步文化事业 深切怀念爱国老人陈嘉庚 三访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提案斥汉奸 陈嘉庚与蒋介石的决裂 | 蔡绍文 为之 许德珩 丁波 | 华声报1984年10月28日 华声报1984年10月28日 华声报1984年10月28日 羊城晚报1984年11月17日 团结报1984年12月22日 文汇报1985年1月6日 | 女校钟声——记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女校 陈嘉庚为范长江创办《华商报》慷慨解囊 抗日激流中的陈嘉庚先生 黄炎培与陈嘉庚 陈嘉庚毁家兴学记 | 单复 张津等 胡京春等 尚丁 黄炎培 | 辽宁日报1985年3月5日 人民政协报1985年8月2日 华声报1985年8月27日 华声报1985年12月24日 新教育1919年1卷5期,东方杂志1919 年16卷12期 | 吴铁城与陈嘉庚间一段侨务公案 陈嘉庚(1874—1961) | 李朴生 关国煊 | *传记文学1963年3卷3期 *传记文学1979年34卷6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3册第204页 | 陈嘉庚先生办教育 陈嘉庚先生与厦门大学 陈嘉庚和“归来堂” 一九四四年在印尼峇株 | 洪丝丝 王亚南 怡君 陈嘉庚遗稿 陈毅 明注述 | 人物1980年4期 科学与文化1981年2期 青年一代1981年2期 泉州文史1981年5期 | 陈嘉庚的办学思想与实践 试论陈嘉庚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是怎样寻找救 国救民之路的? | 王增炳等 陈碧笙 方式光 | 教育研究1981年7期 厦门大学学报1981年增刊 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2期 | 报效祖国 振兴中华——简论陈嘉庚对中国革 命的贡献 | 沈立新 | 社会科学(上海)1982年2期 | 陈嘉庚 华侨领袖和福建体育 陈嘉庚怒斥汪精卫的几件史实 陈嘉庚开拓“集美”体育园地 试谈陈嘉庚的兴学动机——与“兴学报国论”者 商榷 | 郭玉聪 杨国卿 方式先 杨国卿 陈国良 | 技工教育1982年4、5、6期 福建体育科技1983年3期 史学月刊1984年1期 体育文史1984年2期 集美师专学报1984年3期 | 爱国兴学 倡办师校——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 一百一十周年感言 | 谢高明 | 集美师专学报1984年3期 | 爱国华侨陈嘉庚 论陈嘉庚倾资兴学及其影响 建设福建的卓识远见——记陈嘉庚先生关心家 乡建设二三事 | 高书智 林金枝 曾讲来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84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84年5期 福建论坛1984年5期 | 试论陈嘉庚的教育思想 陈嘉庚倾资兴学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 一百一十周年 | 骆怀志 张高 余思伟 黄霭玲 | 福建论坛1984年5期 百科知识1984年10期 中国建设1984年11期 | 和陈嘉庚先生相处的日子里 日本人论陈嘉庚 论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思想 记郭沫若和陈嘉庚交往二三事 | 张楚琨 郭梁 蔡仁龙 陈少斌 | 中国建设1984年11期 南洋问题1985年1期 南洋问题1985年1期 华夏1985年1期 |
陈嘉庚与抗战 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首届陈嘉庚学术讨论会纪要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先生与同美汽车路公司 陈嘉庚怒斥汪精卫 陈嘉庚——爱国兴学的光辉旗帜 拳拳爱国心——陈嘉庚在南洋 我的伯父陈嘉庚 陈嘉庚 陈嘉庚 | 曾瑞炎 陈碧笙 冯洋整理 陈碧笙 林成忠 傅建成 张楚琨 向敏 陈共存 骆承烈 熊尚厚 | 历史知识1985年1期 南洋问题1985年1期 南洋问题1985年1期 华侨历史学会通讯1985年1期 公路交通编史研究1985年2期 历史知识1985年6期 群言1985年7期 世界博览1985年9期 新观察1985年15期 中外著名教育家小传第101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3辑第 99页,民国人物传第2卷第241页 | 陈嘉庚 | (美)包华德主编 沈自敏译 |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民国人物传记 辞典第2分册第51页 | 陈嘉庚(1874—1961) 陈嘉庚(1874—1961) 陈嘉庚 陈嘉庚(1874—1961) | 潘懋元 张敏孝 杨国桢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第30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277页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7卷第328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94页 | 华侨旗帜——陈嘉庚 陈嘉庚 陈嘉庚 陈嘉庚 陈嘉庚 记嘉庚先生赣州之行 陈嘉庚 陈嘉庚厦门办学 一个老同盟会员的道路——论著名爱国人士陈 嘉庚 | 王国荣 王增炳 余钢 徐仲林等 庄葳等 祝秀侠 徐浩然 洪永宏 余钢 王增炳 方式光 | 中国现代爱国者的故事第318页 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37页 中国教育家传略第321页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302页 *华侨名人传第114页 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8辑第79页 传记文学选(1)第59页 过去的学校(回忆录)第291页 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第1551页 | 陈嘉庚的政治历程 怀念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先生的遗言 陈嘉庚与蒋介石的决裂经过 陈嘉庚与《南侨日报》 怀念爱国老人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先生坚决抗日的讲话 陈嘉庚先生途经丽水 归来——记著名侨领陈嘉庚的两次回国 记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家乡办学二三事 陈嘉庚先生莅桂记 纪念陈嘉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陈嘉庚 陈嘉庚 | 洪丝丝 庄希泉 庄明理 庄明理 洪丝丝 张楚琨 黄周规 倪政新 季彬 曾卓 田野 陈斌 救亡日报 项南 周末报编委会 读者出版社 | 红旗飘飘(27)第123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78辑第1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78辑第7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78辑第12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78辑第24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78辑第42页 丽水文史资料第2辑第23页 丽水文史资料第2辑第25页 炎黄子孙第1页 南京史料选辑第2辑第150页 桂林文史资料第6辑第44页 集美学校七十年第1页 *新中国人物志(上)第117页 新政协重要人物志第31页 |
陈嘉庚陈嘉庚 爱国教育家陈嘉庚 陈嘉庚爱国主义思想研究 回忆陈嘉庚 陈嘉庚与厦门大学 毛泽东、周恩来与陈嘉庚 陈嘉庚与抗日战争 陈嘉庚回忆录 陈嘉庚: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陈嘉庚传 陈嘉庚与集美鳌园 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归国侨联主席陈 嘉庚先生病逝 | 杨国桢 李小丁等编 朱立文主编 北京集美校友会编 黄顺通 刘正英 黄顺通 刘正英 黄顺通 刘正英 陈嘉庚 曾昭铎 傅子玖 黄顺通 刘正英 | 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58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90页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214页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150页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7页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0页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6页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476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302页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436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36页 人民日报1961年8月12日 | 陈嘉庚先生生病及治疗经过 在追悼陈嘉庚先生大会上李文陵致悼词 | | 人民日报1961年8月14日 福建日报1961年8月22日 | 在陈嘉庚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 讲话 | 乌兰夫 | 人民日报1984年10月22日,人民政协报 1984年10月24日 | 如何评价陈嘉庚,中外学者共切磋——首次陈 嘉庚学术讨论会旁听记 | 李 彬等 | 华声报1984年12月23日 |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 杨梅叶 | 人民日报1990年11月4日 |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纪念陈嘉庚先生诞 辰一百零五周年 | 陈永阶 | 暨南大学学报1980年1期 | 陈嘉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问团函 陈嘉庚与水产海运教育 试论陈嘉庚先生的兴学动机 陈嘉庚教育立国思想浅论 试论陈嘉庚的教育思想 不谋私利的实业家 陈嘉庚对祖国抗战的贡献 略论陈嘉庚先生的教育思想 陈嘉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 韩森选编 刘惠生 曾 瀚 骆怀东 陈毅明 骆怀东 陈少斌等 曾瑞炎 谢高明 任镜波 | 历史档案1983年4期 福建论坛1983年5期 福建论坛1983年5期 厦门大学学报1984年3期 福建论坛1984年5期 集美师专学报1985年4期 近代史研究1986年1期 集美师专学报1986年4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6年4期,高等资料 译丛1986年2期 | 抗战时期陈嘉庚爱国思想的发展 陈嘉庚职业教育观初探 试论陈嘉庚与福建经济建设 陈嘉庚与南洋华侨师范学校 陈嘉庚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陈嘉庚斥汪电报提案考证 试析陈嘉庚爱国主义的特征 陈嘉庚美育思想管见 陈嘉庚关于南洋华侨筹赈总会招募机工志愿抗 日的一组文电 | 沈 芦 陈乃宽 廖赤阳 任贵祥 朱 榕等 周 勇 朱立文 谭南周 云南省档案馆 | 革命人物1986年6期 教育与职业1987年1期 华侨大学学报1987年1期 华夏1987年2期 集美师专学报1987年3期 近代史研究1987年5期 学习月刊1987年7期 龙岩师专学报1988年1期 民国档案1988年2期 | 试论陈嘉庚的教育思想 党的真诚朋友——陈嘉庚 辛苦得来,慷慨捐出——陈嘉庚倾资兴学略述 浅论陈嘉庚先生的三次思想转变 略谈陈嘉庚在抗日斗争中的爱国事迹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华侨领袖陈嘉庚访延始 末 | 孟 晋 曾昭铎 卢茂才 黄肇嵩 陈书明等 袁武振等 | 河南大学学报1988年3期 党史研究与教学1988年3期 福建党史月刊1988年12期 福建党史月刊1988年12期 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9年1期 革命英烈1989年2期 | 陈嘉庚与抗日战争 论陈嘉庚教育思想的特点 陈嘉庚怒斥汪精卫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九四○年陈嘉庚归国 考察片断 | 杨群红 方式光 姜中秋 王光远 鞠克光 | 南都学坛1989年4期 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3期 北京档案史料1990年3期 党史文汇1990年5期 | 华侨殊荣,光照星汉——记“陈嘉庚星”的命名 陈嘉庚与传统文化 试论陈嘉庚对国共两党的认识及转变 试论1890—1934年陈嘉庚的实业思想 陈嘉庚与南洋华侨抗日救亡运动 陈嘉庚率领华侨“慰劳团”在四川的活动及其影 响 | 杨福田 孙 谦 李少雄 孙 谦 郭 梁 曾瑞炎 | 瞭望(海外版)1990年49期 厦门大学学报1991年2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4期 南洋问题研究1993年2期 厦门大学学报1993年4期 八桂侨史1994年1期 | 陈嘉庚的人生价值观 陈嘉庚倾资办学的国际影响 略论陈嘉庚的教育哲学观 陈嘉庚的全民办学思想和实践 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的贡献 论陈嘉庚对支持祖国抗战的特殊作用与贡献 已故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奖及“陈嘉庚星”命名 大会在厦门举行 | 郭 梁 林金枝 孙 谦 郭 梁 毛瑞明 包爱芹 李方诗等主编 | 厦门大学学报1994年4期 厦门大学学报1994年4期 厦门大学学报1994年4期 南洋问题研究1995年3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4期 山东师大学报1998年4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1)第297页 |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纪念诞辰120周年 | 中国人物年鉴编委 会编 | 中国人物年鉴(1995)第269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陈嘉庚 |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辑 |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18页 |
陈嘉庚对祖国抗战的杰出贡献 陈嘉庚(1874—1961) 陈嘉庚荣归故里 华侨旗帜陈嘉庚 陈嘉庚(1874—1961) 陈嘉庚(1874—1961) 陈嘉庚(1874—1961) 陈嘉庚 | 曾昭铎 范济国 黎 霞 陈 民 马洪武等编写 廖盖隆等主编 京 声 溪 泉 肖 黎等主编 | 中国抗战人物研究论集第223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204页 民国社会名流归宿第133页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3卷第640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97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558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26页 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男人第484页 |
陈嘉庚 爱国华侨领袖、教育家。福建厦门人。曾长期侨居新加坡,从事橡胶事业,热心兴办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1913年至1920年,在集美先后创办中小学和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学校。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进行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倡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当选为主席。曾到延安慰劳边区抗战军民,会见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无限兴奋,不禁“为我大中华民族庆祝”。解放战争时期,又创办《南侨日报》,进行爱国民主活动。建国后,他应毛泽东电邀,回到“梦寐神驰”的祖国,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先后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侨联主席等重要职务。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临终前口授遗嘱,嘱咐亲友:“最要紧的是国家前途”,建议政府“海洋事业一定要大发展”;并交代将国内银行300万元存款全部献给国家。 陈嘉庚中国华侨领袖、著名教育家。福建省同安县(今厦门市同安区)人。生于1874年,卒于1961年。1890年随父经商,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筹款资助革命。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为该会主席。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1913年在故乡创办集美小学,后又陆续创办师范、中学、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幼稚师范等,统称为集美学校。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他还热心侨胞的教育事业,积极培育华侨人才。1949年后曾任侨联主席,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语)。 陈嘉庚 189 陈嘉庚1874—1961爱国华侨领袖、近代实业家。福建同安集美乡 (今属厦门市)人。1890年随父到新加坡经商。先后经营菠萝罐头厂和菠萝种植业、橡胶种植业、航运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到1925年,他拥资1200万元,雇工两万余名,有橡胶、罐头、米、糖、木材等一大批工厂和15000英亩的橡胶种植园,在东南亚和国内设有100余处经销所,成为著名华侨实业家。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他的企业以致命打击,以后连年大幅度亏损,终于1935年宣告停业。他一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1910年在新加坡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筹款支持辛亥革命。1913年开始,在几十年期间先后于集美、厦门、闽南等地创办了许多学校和厦门大学,并捐出资金1000万元,援助福建70余所学校。抗日战争期间,任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大力推动海外华侨支持祖国抗日爱国运动。解放战争期间,积极支援国内和平民主运动,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9年9月,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大会,被选为常委。新中国诞生后,回国定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1961年8月,在北京病逝。著有《南侨回忆录》等。 ☚ 郭乐 穆藕初 ☛
陈嘉庚 063 陈嘉庚1874—1961华侨领袖,教育家。福建同安集美人。1883年入南轩私塾,后侨居新加坡经营工商业。1910年加入同盟会,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回国筹办学校。1913至1920年间,先创办集美两等小学,后发展为包括小学、中学、师范及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专门学校在内的集美学校。又在新加坡倡办华侨师范与中小学校等。1921年创建厦门大学,很快发展为设有文、理、法、商、教育5个学院的闽南最高学府。抗战期间,任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主张民主,反对内战,1949年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后定居国内。历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他一生以办学为己任,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主张有教无类,广育人才,重视女学与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对华侨子弟的教育尤为关注。著有 《南侨回忆录》等。 ☚ 蔡元培 徐特立 ☛ 陈嘉庚 陈嘉庚1874—1961Chen Jiageng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县集美村 (今属厦门市) 人。早年在家乡读私塾。1890年赴新加坡随父经商。1904年以后, 他自立门户, 先后在新加坡开设了数家罐头厂和米店。1906年又开始从事橡胶种植业。此外,还兼营航运业、房地产业, 在厦门办百货公司、酱油厂及同安、同溪、溪安等公路公司。1922年至1925年间,陈嘉庚经营的企业发展到顶峰, 拥有资产1200余万元, 成为南洋著名的华侨资本家。 陈嘉庚一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支持革命。1910年,在新加坡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辛亥革命时,被新加坡福建华侨推选为福建保安捐款会会长, 并任新加坡商会董事长, 积极募款支持闽省革命党人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28年5月, 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济南惨案”时,他在新加坡组织华侨成立“山东惨祸筹赈会”,并被推选为会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奔走呼号,激励海外侨胞的爱国热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组织“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被推选为主席,筹集大量款项实物,支持祖国人民的抗日事业。抗日战争时期, 他还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0年3月, 他率领 “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 回国慰劳抗战将士和进行视察。他先到重庆, 目睹蒋介石集团贪污腐化、独裁专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罪行,终于认清了蒋介石集团的面目。5月,他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到达延安, 会见了毛泽东、朱德, 看到人民生活安定, 秩序井然, 纪律严明; 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奋勇抗日, 卓有成效, 确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此, 他由拥护蒋介石转变为拥护共产党。同年12月返回新加坡。后担任南洋闽侨总会主席,新加坡华侨抗敌后援会主席等职。1942年2月, 日军侵占新加坡后, 他避居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在此期间, 写成《南侨回忆录》一书。1945年10月, 日本投降后,返回新加坡。1946年11月,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南侨日报》, 任报社董事会主席, 并聘请胡愈之任社长,使该报成为团结华侨, 宣传爱国, 揭露美蒋罪行和支持祖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力工具。1947年5月,他领导新加坡华侨组成“星州各界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 并任主席。 陈嘉庚热心兴办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 从1913年起,他在家乡集美创办了幼儿园、男子小学、女子小学、师范、幼儿师范、女子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 统称集美学校; 另外还有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医院、农林试验场和教育推广部等。1921年创办了厦门大学。从1924年到1932年间, 他先后创办了道南学校、南洋华侨中学、南侨女中、爱同、崇福、南洋师范及水产航海等学校。 1949年6月,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邀请,陈嘉庚到达北京。9月,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当选为政协常委。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并任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同时继续担任南侨总会主席。1950年2月,陈嘉庚回到新加坡,旋回国定居于集美。1953年1月,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4到1961年,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并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毛泽东曾称誉他为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1961年8月12日, 陈嘉庚在北京病逝。 ☚ 苏联空军志愿队 白求恩 ☛ 陈嘉庚1874—1961中国现代华侨教育家。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积极创办教育事业,1902年在家乡创办学塾。1913年创办集美学校,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水产学校、航运学校、农业学校等。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在南洋还创办了道南学校、崇福学校、爱国学校、南侨师范、华侨中学、水乡航海学校。在国内外共创办学校70多所,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华侨办教育的典范。参见“历史”中的“陈嘉庚”。
陈嘉庚1874—1961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今属厦门市)人。早年侨居新加坡,从事橡胶业。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曾创办集美学校、厦门大学。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支援祖国抗战和进行爱国民主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1961年在北京病逝。遗著有《陈嘉庚言论集》等。参见“教育”中的“陈嘉庚”。 陈嘉庚 陈嘉庚陈嘉庚(1874—1961),中国现代教育家、爱国华侨领袖,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乡(今属厦门)。17岁到新加坡,主要从事橡胶园种植和橡胶制品业。中国同盟会会员,曾赞助孙中山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提出侨胞出钱出力,抑制日货,进行救国活动。1938年在新加坡倡立“南洋华侨等赈祖国难民总会”,当选该会主席,1940年到延安慰劳边区抗战军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创办 《南侨日报》,进行爱国民主活动。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等职。 他一生热爱祖国,团结侨胞,他为兴办文化教育公益事业,几乎捐献了全部资产,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20岁时,就在家乡出资建惕斋学塾,1913年创办集美等小学,后增办扩充为集美学校,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前后资助福建省20余县,市70多所中小学办学经费,并在新加坡创办多所学校。他注重学校教育,而且通过多种途径广泛进行社会教育。他还创办了图书馆,体育馆等社会教育机构。他办学有远大目光和整体规划,重视选择校长和培养教师。他认为师范学校应招收贫寒子弟立志为教育服务者,他重视国内外的外侨教育、社会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创办的学校培养的学生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他尽最大努力指导办学。他的教育思想散见于他的 《南侨回忆录》,《新中国观感集》、《住房与卫生》,《民俗非论集》、《陈嘉庚言论集》 中。 ☚ 蒙台梭利 徐特立 ☛ 陈嘉庚 陈嘉庚陈嘉庚 (1874—1961),中国现代教育家、爱国华侨领袖,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乡(今属厦门)。17岁到新加坡,主要从事橡胶园种植和橡胶制品业。中国同盟会会员,曾赞助孙中山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力口坡召开侨民大会,提出侨胞出钱出力,抑制日货,进行救国活动。1938年在新加坡倡立 “南洋华侨等赈祖国难民总会”,当选该会主席,1940年到延安慰劳边区抗战军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创办 《南侨日报》,进行爱国民主活动。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等职。 他一生热爱祖国,团结侨胞,为兴办文化教育公益事业,几乎捐献了全部资产。他认为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 20岁时,就在家乡出资建惕斋学塾,1913年创办集美等小学,后增办扩充为集美学校,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前后资助福建省20余县、市70多所中小学办学经费,并在新加坡创办多所学校。他注重学校教育,而且通过多种途径广泛进行社会教育。他还创办了图书馆,体育馆等社会教育机构。他办学有远大目光和整体规划,重视选择校长和培养教师。他认为师范学校应招收贫寒子弟立志为教育服务者,他重视国内外的外侨教育、社会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创办的学校培养的学生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他尽最大努力指导办学。他的教育思想散见于他的 《南侨回忆录》、《新中国观感集》、《住房与卫生》、《民俗民论集》、《陈嘉庚言论集》 中。 ☚ 蒙台梭利 徐特立 ☛ 陈嘉庚 陈嘉庚1874—1961华侨实业家。福建同安人。17岁去新加坡从父经商,数年后筹集资金,开一小规模菠萝罐头厂,并自营种植业。时橡胶业在马来亚刚创立,前景难测。他试种橡树成功,以此致富。1915年兼营航业,往来新加坡、印度、波斯湾各港口,获利亦多。是年又将罐头厂工人转到橡胶产品制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橡胶业景况繁荣。1923—1925年,积累资财达1000多万新加坡币。包括1.5万英亩橡胶园、几座生胶加工厂、一锯木厂、一罐头厂和一米店。1929—1931年后,世界经济萧条,其事业开始衰落。一生爱国,辛亥革命时曾筹款捐款支持共和。致富后倾资办学。1912—1920年在其家乡创办有集美小学、集美师范学校、集美水产航运学校、厦门大学等。抗战爆发,当选为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主席。据估计,1939—1941年,由他经手的华侨捐款平均每月约有35万美元,召请回国支援汽车运输工作的华侨达36000人以上。被毛泽东誉为“华侨的旗帜”。新中国成立后,定居国内,历任中央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归国侨联主席等职。1961年于北京逝世。 ☚ 荣宗敬 穆藕初 ☛ 陈嘉庚1874—1961福建厦门人。曾长期侨居新加坡,从事橡胶事业,热心兴办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1913至1920年先后在集美、厦门等地创办和赞助许多学校。1921年创建厦门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进行抵制日货等救国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领导华侨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募捐巨款,支持祖国抗战。1938年秋,他向国民参政会提出一个提案: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1940年到延安慰劳边区抗战军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又创办《南侨日报》,进行爱国民主活动。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毛泽东称赞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