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陆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陆逊183—245三国吴名将。本名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孙策婿,出身江南士族。始任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劝督农桑。曾镇压会稽、丹阳、山越人,使其丁壮当兵,老弱垦殖,得精兵数万人。善设谋略,与吕蒙计议,骄关羽,使其无备,乘势夺取荆州。以功任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黄武元年(222年),刘备亲统大军伐吴,逊为大都督,让刘军深入五、六百里,坚持七、八月不战,俟蜀军兵疲意沮,乃以火攻之,大破刘军四十余营,使备逃入白帝城,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升任辅国将军,领荆州牧。七年(228年),魏将曹休侵吴,逊领兵大破魏军于夹石(在今安徽怀宁、桐城间)。黄龙元年(229年)任上大将军,右都护。赤乌七年(244年)继顾雍为丞相,后以干预太子继位问题多次被孙权责备,忧郁致死。 陆逊(183—245)三国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本名议,字伯言。陆康从孙,孙策婿,陆绩从侄,陆瑁兄。初入孙权幕,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平丹阳费栈之乱,得精兵数万。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以克蜀将关羽所据南郡功,封华亭侯。迁镇西将军,进封娄侯。吴黄武元年(222 年)拜大都督、假节,于夷陵之战用计火攻大败蜀军,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七年于石亭大破魏军。黄龙元年(229 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辅佐太子。赤乌七年(244 年)代顾雍为丞相。卒谥昭侯。 陆逊陆逊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恩威并施,刚柔相济/削峰平谷,取长补短/示弱隐强,暗渡陈仓/临敌制变,以长击短/深谋远虑,釜底抽薪/忍辱负重,求同存异/审时度势,察微知著/针锋相对,以战止战/防微杜渐,纠以礼法/宽猛相济,因时制宜/兵以利动,政以民成/不动如山,以退为进/因隙使间,以敌攻敌 陆逊是东吴集团杰出的韬略家,英姿勃发,气吞山河,建出其不意之策,败关羽于绝境; 提江东精锐之师,摧刘备于全盛。 陆逊智略超人,局量宏大。韬略属高远、圆融、灵变、深厚一路。 陆逊lù xùn〖名词〗 陆逊183—245三国时孙吴将领。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本名议,江东大族出身。孙策之婿。少孤,年二十一始仕于孙权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宁西南)屯田都尉,并领县事。时值该县连年干旱,他开仓谷以赈贫民、劝督农桑,并召兵镇压吴、会稽、丹杨、鄱阳等地叛民,授定威校尉。善谋略,曾与吕蒙共谋袭取荆州。黄武元年(222年),孙权任为大都督拒刘备攻吴,以火攻大破蜀军于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黄武七年(228年),又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潜山县东北)。后任荆州牧,久驻武昌(今湖北鄂城)。赤乌七年(244年),代顾雍为丞相,掌吴国兵权。孙权欲废太子,他屡谏不被采纳,忧愤而死,时年六十三。 陆逊 117 陆逊183—245三国时吴军统帅,军事家。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嘉定县)人,本名仪,字伯吉,出身士族,孙策婿。少孤,刻苦读书,有定国安邦之志。年21孙权任为东西曹令史,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领县事有政绩。后孙权令以右都督讨丹阳费栈,他虚张声势,猛攻一方智破山寨,费栈兵败自杀,收降俘数万强者为兵。建安二十四年(219),与吕蒙共谋袭取荆州。擢授抚边将军,兼领宜都太守,封华亭侯。刘备为夺回荆州伐吴,孙权任为大都督,他采避长击短、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方针,自秭归实施5、6百里之战略退却,至夷道、猇亭一线转为防御,与蜀军相持6个月。黄武元年(222)闰大月,以火攻大败蜀军。未几又大破魏扬州收曹休于石亭。后任荆州牧,长镇武昌。内调后,官至丞相,因屡谏孙权废太子事未见纳,忧愤而死。 ☚ 司马懿 谢玄 ☛ 陆逊 陆逊183—245本名议,字伯言,三国吴郡吴县 (今上海市) 人。世江东大族,父为九江都尉陆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府。后还吴,初为孙权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 并领县事。其时连年干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权以兄策之女配逊,以为帐下右部督。又与吕蒙商定袭取关羽之计,于建安二十四年 (219) 攻克公安、南郡,拜逊抚边将军,领宜都太守,封华亭侯。逊又率兵攻打蜀将,大破之,前后斩获招纳,凡数万计。权以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黄武元年 (222),刘备率兵攻吴,权以逊为大都督,假节,率众将等五万人迎击。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陆逊乃以逸待劳,坚守七八个月,待蜀兵疲惫意沮,乃用火攻。于是蜀军大败,“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刘备逃入白帝城中,仰天长叹: “吾为逊所折辱,难道是天意吗?”备死,其子刘禅即位,诸葛亮秉政,与权连和。权每与禅、亮书信,常请陆逊过目,有所不安,便令改定。黄龙元年 (229),拜逊上大将军,右都护。又征逊辅太子,并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军国,时有征战。赤乌七年 (244),逊代顾雍为丞相。及太子有废立之议,逊上疏谏争。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通信,下狱死。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愤不平,于赤乌八年病故,时年63岁,家无余财。 ☚ 周瑜 杜预 ☛ 陆逊183—245三国吴名将。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世家大族。孙权侄婿。精于谋略,曾与吕蒙定袭取关羽之计。黄武元年(222年),以火攻计大破刘备于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后又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怀宁、桐城间)。官至丞相。参见“军事”中的“陆逊”。 陆逊183—245三国吴国名将。本名议,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豪门。孙策之婿。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用计智取了战略要地荆州,战败名将关羽。两年后,刘备率军数十万伐吴,锐不可挡,他领兵抗击,在兵力悬殊情况下,坚守七八月不战,待蜀军疲惫,实行火攻,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吴黄武七年(228年),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怀宁、桐城间)。后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官至丞相。 陆逊183~245三国时吴将领。本名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拜为偏将军,助吕蒙奇袭江陵,擒杀蜀将关羽,夺取荆州,升右护军、镇西将军。吴黄武元年(222年),刘备伐吴,拜为大都督,率兵相拒,先避其锐,主动后撤,坚壁不战,待其疲惫,以火攻,大破蜀军。七年,又大破魏军曹休兵10万,歼万余。后久镇武昌(今湖北鄂城),官至丞相。逊文武双全,善谋略,治军严而待卒宽,用兵慎而变化多,是吴之名将。 陆逊 陆逊183—245三国吴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本名议,字伯言。江东世族出身。曾任孙权将军府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并领管县事。海昌(今浙江海宁西南)连年亢旱,逊开仓谷赈济贫民,劝课农桑,百姓称颂。后历任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之职。逊重视经济发展。黄龙元年( 229 )上书, 反对严刑峻法,有罚无恕的作法,指出农桑衣食,民之本业,干戈不息, 民有饥寒,宜育养士民,宽其租赋。嘉禾元年( 232 )又提出: “国以民为本,强由民立,财由民出”, “得民则治,失之则乱”的民本思想。认为必须使人民生活安定,不可用尽其力。数年后,国用稍丰,可再图进取。赤乌七年( 244 ),因魏、蜀、吴三国战争频繁,农民不能耕种,江淮地区缺乏储粮,逊上疏建议重视农业生产,命令诸将扩大耕地,进行屯垦。孙权称善,令“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人牛,以为四耦”。吴国重视农业即从此始。 ☚ 祖冲之 卫温 ☛ 陆逊183—245字伯言,本名陆议,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世代为江南士族。三国吴名将,娶孙策女妻之。与吕蒙大破关羽于荆州。领宜都太守、抚边将军,封华亭侯。黄武元年(222)刘备攻吴,相持七八月,连破蜀四十余营,取得夷陵之战胜利。黄武七年 (228)又破魏曹休于石亭。后任荆州牧;官至丞相。因立太子嫡庶之事,数被孙权责备,因愤恚而卒,时年六十三。 陆逊183—245三国时吴名将、丞相。本名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江南士族。孙策婿。初为孙权幕僚,后为海昌屯田都尉。善谋略。经吕蒙推荐,召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屯陆口,以功封娄侯。曾与吕蒙定袭取关羽之计。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攻吴,他任大都督。坚守七、八月不战,直待蜀军疲惫,利用火攻。大破刘备于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加拜辅国将军。黄武七年(公元228年), 又破魏扬州牧曹休于石亭(在今安徽怀宁、桐城间)。后任荆州牧,久镇武昌(今湖北鄂城)。后任丞相。 陆逊183—245三国吴国名将。字伯言。本名议。吴郡吴县华亭(上海松江)人。江东著名士族。为笼络江东名门望族,孙权妻以孙策女。善谋略。围攻丹阳山越,虏掠无数,仅精卒就达数万人。与吕蒙合谋袭破关羽,夺得荆州。在夷陵之战中用火攻大败刘备,稳定了吴、蜀之间的疆域。后又大败魏扬州牧曹休。建议孙权省刑罚,反对孙权耀威夷洲(台湾)、朱崖(海南岛)及辽东。在孙权诸子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党于太子孙登,为孙权所不容,忧愤而死。终官吴国丞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