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陆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陆琼(537—586)南朝梁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伯玉。陆云公子,陆从典父。陈永定(557—559)中举秀才。天嘉元年(560 年)为宁远始兴王法曹行参军,兼尚书外兵郎,以文学转殿中郎。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除司徒左西掾,寻兼通直散骑常侍。宣帝即位(568年),重以本官掌东宫管记。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转中书侍郎、太子家令。累迁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又领大著作,撰国史。后主即位(582 年),直中书省,掌诏诰。授散骑常侍,兼度支尚书,领扬州大中正。至德元年(583 年)除度支尚书,参掌诏诰,并判廷尉、建康二狱事,迁吏部尚书,号为称职。卒赠领军将军。早称神童。博学有文采,能诗善弈,精于谱牒之学。续成父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记》,著有《陈书》《陆琼集》等。 陆琼 陆琼537—586字伯玉。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陆雲公子。幼聪慧,六岁能五言诗。侯景之乱时,避居苦读。陈武帝永定(557—559)中举秀才。文帝时为殿中郎,当时重要文告,多出其手。经徐陵推荐,除司徒左西掾,兼通直散骑常侍,聘北齐。宣帝时,累迁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领大著作,撰国史。后主时官至吏部尚书。陆琼曾续其父雲公所撰《嘉瑞记》,自永定讫至德为三卷,今佚。又有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已不著录,可见唐初已散佚。今存文三篇,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诗六首,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主要事迹见《陈书》、《南史》本传。 ☚ 卢思道 祖孙登 ☛ 陆琼 陆琼538—586南朝陈代文学家。字伯玉。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六岁能诗,八岁善弈,当时称为“神童”。年长好学,苦读不怠。仕陈,历任尚书外兵郎、殿中郎、新安王文学、太子庶人、通事舍人、给事黄门侍郎,转太子中舍人。陈后主即位,任度支尚书,迁吏部尚书。因母丧过度哀痛而卒。陆琼继承父愿,撰写成《嘉瑞记》三卷,《陈书》四十二卷,已佚。今存诗《关山月》、《还台乐》、《长相思》、《梁甫吟》等六首,载《文苑英华》、《乐府诗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关山月》诗境完整,诗风平实,为其中拔萃之作。 ☚ 孔奂 陆瑜 ☛ 陆琼 陆琼537—586南朝陈辞赋家。《陈书》、《南史》有传。字伯玉。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幼聪慧有思理,6岁能作五言诗,颇有词采,梁武帝见而奇之。11岁父死,携母避地县之西乡,勤苦读书,昼夜无怠,博学能文。陈文帝即位,任尚书殿中郎。宣帝时任给事黄门侍郎,领大著作,撰国史。陈后主即位,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其父奉梁武帝命撰《嘉瑞记》,琼撰《续嘉瑞记》,自陈武帝到陈后主,成一家之言。卒后,陈后主自制志铭。今存《栗赋》1篇,已残。赋文描写栗子外刺内洁的特征及其功用。原有集,本传载有20卷,已佚。 ☚ 陆倕 陆善 ☛ 陆琼537~586Lu Qiongman of letters of Chen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陆琼537—586南朝陈大臣。字伯玉,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善诗文弈棋,有神童之誉。陈建国,州举为秀才,为始兴王僚佐。又为新安王文学,东宫管记。宣帝为司徒时,以陆琼为司徒左西掾,又兼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北齐。又为太子中庶子,撰国史。后主即位,直中书省,掌诏诰,官至吏部尚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