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陆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陆机261—303

西晋文学家。三国吴名将陆逊之孙,陆抗之子。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父死,任吴牙门将。吴亡,居家勤学十年。太康末年(289年)与弟云同至洛阳,深得张华等人赏识,文才倾动一时,人称“二陆”。太傅杨骏辟为祭酒,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赵王司马伦辅政,任为中书郎,及伦谋夺帝位被诛,机被牵连下狱,经成都王司马颍等援救,得免死。颍任机为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太安元年(302年)颍与河间王司马颙以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机军大败。旋被宦官盂玖兄弟谗陷,为颍所杀。其诗辞藻宏丽,讲究对偶,然内容空泛,且多模拟,其中较好者有《赴洛道中作》等。其辞赋成就较高,所作《文赋》系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之重要著作,与《叹逝赋》同为传世名篇。《晋书》本传载《辨亡论》、《豪士赋序》等文亦较著名。原有集四十七卷,已散佚。宋人辑有《陆士衡集》,近人赦立权著有《陆士衡诗注》。

陆机(261—303)

三国吴西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士衡。陆抗四子。吴凤凰三年(274 年)父卒,与兄陆景等分领其兵,为牙门将。吴亡归籍勤学。晋太康八年(287 年)与弟陆云赴洛阳,以才名时称“二陆”,与左思、潘岳等结为“二十四友”。历任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吴王司马晏出镇淮南任为郎中令,迁尚书中兵郎,转殿中郎。赵王司马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预诛贾谧有功,赐爵关中侯,任中书郎。“八王之乱”司马伦败,其徙边遇赦。依成都王司马颖,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 年)从司马颖讨长沙王司马乂,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因兵败被谮冤杀于军。少有异才,文章冠世。工行、草书,有《平复帖》。有史才,著《吴书》未成。精文论,诗歌文赋皆佳,开后世骈文先河,誉为“太康之英”。祀为吴郡名贤。著有《晋纪》《文赋》《陆士衡集》《陆平原集》等。

陆机/丞相箴

☚ 女史箴   陆机 ☛

陆机

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祖陆逊,父陆抗,皆三国吴名将。少任吴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晋太康末,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曾官平原内史。后任成都王司马颖的后将军,河北大都督。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失败后,被司马颖所杀。诗重藻绘排偶,以华美深密见称。有集,已佚,有辑本《陆士衡集》。

☚ 陆机   丞相箴 ☛
陆机

陆机261—303

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与潘岳并称“潘陆”,又与弟云并称“二陆”。出身士族高门,祖逊、父抗皆为三国吴名将。少时任吴牙门将。吴亡,十年不仕。后与弟云同至洛阳,为诗人张华所重。曾任太子洗马、著作郎、中书郎等职,官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晋惠帝太安初,为成都王颖率兵讨长沙王,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遭谗,为颖所杀。其文学成就主要在诗赋。今存诗百余首,讲求词藻,崇尚排偶,多模拟之作,缺乏新意,是当时形式主义诗风主要代表。唯《赴洛道中作》较清新,其中“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等句,情景交融,不失为佳构。赋以《文赋》为名篇,第一次把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等问题提到文学批评范畴,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有《吊魏武帝文》、《豪士赋序》等,亦较有名。原有集四十七卷,已散佚。宋人辑有《陆士衡集》。

☚ 张翰   陆云 ☛
陆机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陆逊为吴丞相,父抗为吴大司马。吴末帝凤凰三年(274),抗卒,机与诸兄弟分领父兵,为牙门将。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吴亡,退居旧里,闭门勤学达十年之久。太康末,与弟雲一起至洛阳,以文才称名于当时。太熙元年(290),太傅杨骏辟为祭酒。与石崇、潘岳、挚虞、左思等依附外戚贾谧,号称“二十四友”。擢太子洗马。晋惠帝元康二年(292),改著作郎。元康三年,复为太子洗马。元康四年,拜郎中令,随吴王晏出镇淮南。元康六年,入为尚书中兵郎,转殿中郎。元康八年,补著作郎。永康元年(300)赵王伦辅政,用为相国参军,赐爵关中侯。永宁元年(301),进中书郎。次年,赵王伦被诛,机亦被拘捕治罪,得减死徙边,遇赦而止。成都王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又荐为平原内史。太安二年(303),成都王颖举兵讨长沙王乂,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鹿苑之战,机军大败,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有《陆机集》。集中多四言诗、乐府诗,又多拟古之作。入洛以前,诗尚模仿,少有创新,间亦能抒发国破家亡之痛,凄清可诵。入洛以后,宦海浮沉,身履危艰,所作渐多人生悲欢、仕途坎坷之词。如《赴洛道中作》写客游之哀伤,《长歌行》写大志不遂的苦闷,《陇西行》写“世鲜兴贤”之愤慨,《折杨柳》写人生易逝之悲凉等,大都感情真切动人。当然后期的奉制、酬酢、代作诗也不少,皆属于浮泛应景之作。《晋书》本传称陆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这是兼诗文而言之。钟嵘专论其诗,以为“其源出于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诗品》卷上),刘勰又以为“思能入巧,而不制繁”(《文心雕龙·才略》),“情繁而辞隐”(同上《体性》),均切中陆诗的特点与不足之处。《晋书》卷五四有传。

☚ 欧阳建   陆雲 ☛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西晋文学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与潘岳并称“潘陆”。吴丞相陆逊之孙。吴亡,十年不仕。太康末入晋,历任太子洗马、著作郎、中书郎等职。成都王荐为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为成都王率兵讨长沙王,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被成都王杀害。原有集四十七卷,已散佚,宋人辑有《陆士衡集》十卷。
索引:陆机,士衡,平原。

陆机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曾任东吴牙门将。所著《文赋》为我国古代重要文学、美学论文。《文赋》探讨的是文学创作中具体的和有规律性的问题。它认为文学作品的产生或感于物,或本于学,是“万物”与作家“情志”相互作用的结果。创作的艺术想象十分重要,“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它使创作达到了高度自由的境界。它还论述了创作心境,“感兴”即灵感,创作文体等问题。陆机美学的意义在于他第一次最为具体明确地从美学角度来探讨文艺,特别是艺术想象问题更涉及了创作中的核心,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

☚ 尚清省   文赋 ☛

陆机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祖陆逊是东吴丞相,父陆杭是东吴大司马。陆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20岁时吴国灭亡,陆机与弟陆云退居旧里,闭门读书达十年之久。太康十年(289),与弟陆云入洛,拜访太常张华。张华深为器重,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并广为称扬,一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兄弟二人誉满京华。贾谧“二十四友”文人集团,陆氏兄弟亦入其列。累迁国子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永康元年(300),赵王伦专政,以陆机为相国参军,次年又以为中书郎。赵王伦篡位阴谋失败,陆机涉嫌,幸得免死。后入成都王幕,参大将军军事,又表为平原内史,故世又称为“陆平原”。太安二年(303),成都王举兵伐长沙,以陆机为前将军前锋都督,兵败被杀,夷三族。
陆机博学多能,具有较高的艺术天赋,也是西晋太康、元康年间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人称“太康之英”。他首先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诗、赋、文样样精通。其诗“才高词蟾,举体华美”(钟嵘《诗品》),着意追求形式的华美整饬,以其浑厚的学力,繁缛的辞藻和纯熟的技巧,表现出一种雍容华贵之美。开了西晋诗坛的先风,形成“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文心雕龙·明诗》)的局面。今存辞赋大多篇幅短小,文笔清灵。或感时节之推移,或悲故旧之先逝,或抒怀乡之情思,往往回环往复,曲折情深。而文的创造成就,尤其可观。如著名的《辩亡论》,悬论滔滔,势不可挡。《叹逝赋序》、《豪士赋序》等,实已开启西晋骈文的先河,他是骈文的奠基者。而在文学理论上,陆机造诣也颇深。所作《文赋》是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有不少很有价值的见解,对后世文学创作与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赋”的形式来写文学理论著作,这本身亦值得称扬。此外,除了文学创作,他在史学,艺术方面也多有建树。他曾著《晋纪》、《吴书》(未完成)、《洛阳记》等多种文学著作,惜今已佚。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所书《平复帖》流传至今,是书法史的珍品,另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可知,他还著有画论。可以说,陆机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通才。
据《晋书·陆机传》,陆机所著诗赋文章有300多篇,今已不全。原来文集亦久已散佚。南宋徐民遗辑其遗文10卷,与陆云集合刻为《晋二俊文集》。明人张溥亦辑有《陆平原集》(收入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今有金涛声整理本《陆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 何劭   夏靖 ☛

陆士衡集/陆平原集/陆机集/陆士衡诗注

☚ 左太冲集   陆士衡集 ☛

陆机

陆机(261—303),西晋诗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祖、父皆东吴名将。少时任吴牙门将。吴亡,闭门读书,十年不仕。太康末入洛阳,历任太子洗马、著作郎、中书郎等职,后被荐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其诗被南朝梁钟嵘奉为“太康之英”(《诗品》),南朝梁刘勰也称:“张潘左陆,比肩诗衙”(《文心雕龙·明诗》)。他的乐府诗多写行役之苦、离别之哀。诗作情景交融,真实感人。其拟古之作,重藻绘排偶,历来受到批评。名著《文赋》在古代文学与美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以艺术构思为中心,全面探讨了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对后世,特别是对刘勰的《文心雕龙》产生了深刻影响。原有文集47卷,已散失。今存诗116首。有中华书局出版的《陆机集》十卷传世。


陆机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陆机

 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祖陆逊,吴丞相。父陆抗,吴大司马。吴灭后,陆机闭门读书10年。太康末,与弟陆云入洛,以文才名重一时。仕晋,起于祭酒,后归附成都王司马颖,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后为河北大都督,战败,为司马颖所杀。与弟陆云齐名,世称“二陆”。后人辑有《陆士衡集》。
陆机

陆机261—303

西晋著名辞赋家、诗人、文学理论家。《晋书》有传。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年20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著《辩亡论》述吴之得失。太康(280—289)末与弟云入洛阳,张华见之如旧交,云:“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为太傅杨骏祭酒,迁太子洗马、著作郎。赵王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赵王伦被诛,受连减死徙边,遇赦而止。顾荣劝其还吴乡,他负其才望,志匡世难,故不从。时齐王冏矜功自伐,受爵不让,陆机厌恶,作《豪士赋》以讥刺。后见朝廷屡有变难,投奔成都王司马颖,为平原内史。太安(302—303)初,奉司马颖之命率兵20万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大败于鹿苑。孟超谗毁陆机有异志而败,司马颖大怒,使牵秀收捕。陆机临刑叹曰:“华亭鹤泪,岂可复闻乎!”遂死于军中,时年43。死之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陆机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据《晋书·陆机传》载,其所作诗、赋文计300多篇。他的诗作今存一百几十首,艺术上亦较可取,被钟嵘誉为“太康之英”(《诗品》);“演连珠五十首”全为《文选》所录,影响很大。他的辞赋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更占有重要地位。今存赋作35篇,多为残章。比较完整和有影响的是:《感时赋》、《思亲赋》、《述思赋》、《豪士赋》、《遂志赋》、《怀土赋》、《思归赋》、《叹逝赋》、《大暮赋》等,七体赋有《七微》(一作七征)、《七羡》,名为文实为赋的有《吊魏武帝文》。另有《文赋》一篇,形象地阐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和方法是著名的文论篇章(详见《文赋》条)。陆机的辞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思乡怀亲为突出的内容,这种题材对后世离别赋作有一定的影响。二是虽然整体作品质量不高,但“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名篇名句甚多。陆机以他天才秀逸、辞藻宏丽的文才,享有很高的声誉。张华说他“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葛洪著书称美说:“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14卷,注云梁47卷,录1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陆平原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今有中华书局1982年版《陆机集》行世。

☚ 陆云   陆冲 ☛
陆机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人。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祖父陆逊是东吴丞相,父陆抗是东吴大司马。陆抗去世时,陆机14岁,即与其弟兄分领父兵,为牙门将。20岁时,吴灭,与其弟陆云退居旧里,闭门勤读。太康十年(289),陆机与陆云来到洛阳,拜访太常张华。张华大为爱重,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广为称扬,使陆氏兄弟享誉京师,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当时贾谧当权,开阁延宾,一时文士辐凑其门,其中著名的有24人,号“二十四友”,陆氏兄弟亦入其列。历任国子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永康元年(300),赵王伦专擅朝政,以陆机为相国参军。次年,赵王伦阴谋篡位,以陆机为中书郎。伦败,陆机涉嫌,收付廷尉,赖成都王颖、吴王晏等救助,得减死,徙边,遇赦而止。后入成都王幕,参大将军军事,又表为平原内史。太安二年(303),成都王举兵伐长沙王,以陆机为前将军前锋都督。兵败,为怨家所谮,被杀,夷三族。
陆机擅长诗赋和论文,在太康文坛上享有盛名,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其诗内容贫乏,追求词藻,强作对偶,柔靡无力,且多模拟前人,敷衍成篇,不能流露真情实感。但也有少数作品略有可取。如《赴洛阳道中作》,描写羁旅在外的感慨,有景有情,少雕琢铺排之语。陆机的赋今存近30篇,多为摘录。其中咏物赋10篇,咏仙人1篇(另有《织女赋》仅存一句,未知是赋天上之织女抑人间之织女),论文1篇,讽谕赋1篇(《豪士赋》),其余都是抒情言志之作。其赋大多篇幅短小,文笔清灵,且多有序,这是他赋作体式上的一个特点。尤能显示出陆机杰出成就的是他的《文赋》。《文赋》是文学史上最早采用“赋”的体裁写成的文学理论著作。这对赋的表现领域是一个开拓,反映了赋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一篇杰出的文学理论著作,它不仅在观点上发前人之所未发,而且在赋的写作上具有结构绵密细致,论述具体周详的特点。特别是《文赋》论述上的形象性特点,对后来的文学理论著作,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司空图的《诗品》等等,都产生了一定影响。陆机的散文,思想内容比诗、赋更为充实,时有峭健之笔。其中著名的有《辨亡论》,《吊魏武帝文》、《汉高祖功臣颂》等。《辨亡论》可称为西晋论文中最为博大的篇什。《吊魏武帝文》,是看到曹操遗令有感而作,文中肯定了曹操的事功,又对这位叱咤风云的豪杰在死亡面前不能摆脱对家庭琐务的牵挂之情而暗含讥刺,文笔时而峭拔豪放,时而委婉细腻。
陆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除文学创作而外,他在史学、艺术方面也多有建树。曾著《晋纪》,还著有画论。

☚ 左思   陆云 ☛

陆机

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中国古典文学词典)。西晋时期文学家。生于261年,卒于303年。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在太康、元康年间的文学家中声誉最著。《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所作诗、赋、文共约300余篇。今存诗107首,赋27首,文127篇,此外还有一些史学、艺术方面的著作。

陆机

045 陆机

西晋文学家。对连珠式推论贡献颇大。所作连珠,以两段式为多,亦有三段式的。其推导过程更为复杂。如“(臣闻)仕重于力,才尽则困,用广其器,应博则凶。是以物胜权而衡殆,形过境则穷。故明主程才以效业,贞臣底力而辞丰。”整个推导过程,既有演绎又有归纳,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呈现出辞句间错综的“互相发明”关系。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陆士衡集》。

☚ 王弼   鲁胜 ☛
陆机

陆机261—303LuJi

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人。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出身于东吴世族大家。20岁时,吴灭,退居旧里读书。太康十年(289)到洛阳拜访太常张华。以才能为世所重。曾附会贾谧,参与“二十四友”之游。历任国子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后成都王荐为平原内史。太安初,为成都王率兵讨长沙王,兵败被杀。
陆机是西晋太康、元康间著名文学家,后人誉为“太康之英”。诗歌注重形式技巧,追求辞藻和对偶。多摹拟前人写作乐府诗和拟古诗。如《拟古诗》模仿《古诗十九首》,曾名重一时。此外记行诗《赴洛道中作》二首,写去国远行途中所见所感,内容真切,较少雕饰,是他五言诗的代表作。陆诗以辞藻典雅、句法整饰见长,但也有雕饰刻炼太过的毛病。
今存赋27篇。《叹逝赋》写亲故凋零,感叹人生,笔法深曲。《文赋》最为有名,是文学史上最早采用“赋”的体裁写成的文学理论著作,对文学创作过程、方法、体式、技巧等问题作了探讨。又有《吊魏武帝文》,因感慨曹操遗令而作,“序巧而文繁”,笔法多变化。《演连珠》50首,每首8句,说理精深,属辞圆熟。
明人张溥辑有《陆平原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今人郝立权有《陆士衡诗注》。

☚ 潘岳   刘琨 ☛
陆机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西晋文学家。出身于东吴世族大家。二十岁时,吴灭,退居旧里读书。后任国子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其诗歌注重形式技巧,追求辞藻和对偶。多摹拟前人写作乐府诗和拟古诗。如 《拟古诗》模仿《古诗十九首》,曾名重一时。《赴洛道中作》二首,写去国远行途中所见所感,内容真切,较少雕饰,是其五言诗的代表作。陆诗以辞藻典雅、句法整饰见长,后人誉为“太康之英”,但也有雕饰太过的毛病。今存赋二十七篇。《文赋》最为有名,是文学史上最早采用“赋”的体裁写成的文学理论著作,对文学创作过程、方法、体式、技巧等问题作了探讨。明人张溥辑有《陆平原集》。

☚ 左思   刘琨 ☛
陆机

陆机261—303Luji

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父陆逊为东吴丞相,父陆抗为东吴大司马。吴亡,陆机与其弟陆云退居故里。后入洛阳,得张华引荐,享誉京师,并成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历任国子祭酒、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后入成都王幕,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参加成都王讨伐长沙王的战争,兵败被杀。陆机是西晋太康年间声誉最高的文学家,被称为 “太康之英”。其诗多为乐府和拟古诗,《赴洛道中作》二首抒写去国离乡的悲苦之情,感情真挚,凄楚动人,是其五言诗的代表作。陆诗形式整饬,辞藻繁缛,对仗工整,表现了雍容华贵的形式美,然不免雕琢、繁缛之弊。其赋今存27篇,以《文赋》为最有名,其文名作颇多,《吊魏武帝文》、《豪士赋序》、《演连珠》等,均对偶工整,声律和谐,用典繁密,是西晋骈体文的典型,陆机即成为骈体文的奠基人。有 《陆平原集》传世。

☚ 嵇康   陆云 ☛
陆机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他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三国时吴国的名将。他生得高大英俊,才华出众。父亲死后,他出任牙门将。后来吴国灭亡,陆机在家中闭门读书。西晋太康末年,陆机与弟弟陆云同到京城洛阳,文才从此闻名,当时被称为 “二陆”。
陆机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受到大臣张华的赏识,后来又为成都王司马颖所器重,官平原内史,世人称为陆平原。等到司马颖讨伐长沙王司马乂,任命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被谗,为司马颖所杀。
陆机的诗文辞藻宏伟、华丽,讲究排比、对偶,开六朝文风之先。他的诗现存104首。代表作品有《拟古诗》、《赴洛道中作》、《门有车马客行》、《长歌行》和《叹逝赋》、《吊魏武帝文》等。此外,他著的《文赋》是一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对10种文体的风格特征作了分析,第一次将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的问题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后人辑有《陆士衡集》。

☚ 张华   郦道元 ☛

陆机

认为美是审美对象丰富多样的客观属性,能使人心灵愉悦,可以“移心”。认为“览壮艺以悦观,聆和乐而怡心”,感官和心灵的舒畅是美感的特征。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会因人、因时、随世而各不相同。提出艺术创作内容和形式“双美”的命题。重视创作中的感情因素,强调继承、创新及灵感的作用。提出“诗缘情”的著名命题。参见“文学”中的“陆机”。


陆机261—303

西晋文学家、文论家。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吴丞相陆逊之孙,吴大司马陆抗之子。吴亡,10年不仕。太康末,与弟云至洛阳,名动一时,时称“二陆”。入晋,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其诗追求藻采、对偶,多为拟古。骈文成就高于诗,《辨亡论》、《吊魏武帝文》较有名。所作《文赋》为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著作。原有集十四卷,已佚,宋人辑有《陆士衡集》。参见“美学”中的“陆机”。

陆士衡集/陆机集

☚ 三国志选   陆士衡集 ☛

陆机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陆机的《文赋》,是探讨文艺美学的专门著作,也涵盖了散文美学的理论和观点。因其研究的深入与论述的具体,其价值在陆诗之上。他写《文赋》的目的是“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利害之所由”,以利于创作上的“曲尽其妙”,但全文重点不在前者,而在于后者。他从文章创作的原因讲起,广泛论及构思、谋篇、行文、风格、体裁以及他体会到的创作甘苦。他本是作家,加上潜心体味,精心表达,因此《文赋》在探讨文学创作内部规律上,十分深入和具体,这是《典论·论文》所不能相比的。其中许多精到的见解,对刘勰的文学理论颇有影响。

☚ 葛洪   刘勰 ☛

陆机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今江苏松江县附近)人。祖逊、父抗皆三国吴名将。少时任吴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太康末与弟同至洛阳,是太康时期文坛最著名的作家。陆机的诗注重形式,雕琢词句,成就不如散文。他的散文《文赋》是一篇名作,总结前人的写作经验又结合自己的创作感受,目的是“论作文之利害所由。”内容包括文学创作的过程与经验,如文学上的想象、感兴和文学语言的创造性等问题,也谈到了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等文体的特征。另外,他的《演连珠》、《叹逝赋》和《吊魏武帝文》都很可观。《吊魏武帝文》对曹操功业的估价很有见地,那种凄怆的吊古之情也写得很浓郁。

☚ 潘岳   陆云 ☛

作《辩亡论》/为文患才多

☚ 望坐而拜   作《辩亡论》 ☛
陆机

陆机

字土衡,吴郡吴县华亭 (今上海市松江) 人。祖逊,父抗,皆三国名将。陆机少时任吴牙门将。吴士,十年不仕,居家读书,太康末,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采倾动一时,时称 “二陆”。入晋,历任太子洗马、著作郎、中书郎等职,后成都王荐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及成都王(司马颖) 讨长沙王 (司马义),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被谗,为颖所杀。《隋书·经籍志》 著录有集四十七卷,已散失。宋人辑有 《陆士衡集》 十卷,严可均收其入 《全晋文》 卷九十六至九十九。陆机是太康 (280—289) 时期重要诗人。刘勰说: “张潘左陆,比肩诗衢”(《文心雕龙·明诗》)。沈约说: “降及元康,潘陆特秀。” (《宋书·谢灵运传论》)钟蝾说: “陆机为太康之英” (《诗品序》)。可见陆机在当时诗坛影响是很大的。陆机的诗今存116首,内容比较贫乏,形式讲究辞采、对偶。《拟古十二首》 模仿 《古诗十九首》,历来受到批评,清代王夫之说 “平原拟古,步趋若一”。但也有少数比较好的篇章。陆机的乐府诗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艺术上比较成熟。陆机描写行役、离别的诗,情景交融,真实感人,如《赴洛道中作二首》。陆机的赋现存25篇,多为感时咏物思亲之作,思想深沉,感情真挚,富有生活情趣,如 《叹逝赋》、《浮云赋》、《思归赋》,等等。陆机的文现存22篇,多结合现实,有感而发,议论时事,说明事理,情浓意深,形象感人,如《吊魏武帝文》、《汉高祖功臣颂》 等。陆机是中国古代有影响的文学理论家。他的名著 《文赋》,以艺术构思为中心,全面探讨了文学的创作过程,阐述了许多重大的文学理论问题。陆机主张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应该完整的统一起来,内容起主要作用,强调艺术构思过程中情与物的结合,强调想象的重要作用,他提倡创新,反对抄袭,对感兴、立意、修辞、剪裁、音律等表现方法和技巧都有深刻的论述。

☚ 左思   迦梨陀娑 ☛

陆机261~303LuJi

man of letters and calligrapher of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Works:Treatise on the Fall of a State,Accompanying the Army,Preface to the Rhapsody on the Great Man,etc.

陆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 (今江苏苏州)人。祖陆逊,吴丞相。父陆抗,吴大司马。机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应儒术,非礼不动。抗卒,机领父兵为吴牙门将。晋灭吴,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时成都王司马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讨长沙王义,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皆有怨心,颖左长史卢志心害其宠,谮之于颖。后陆机与长沙王战于鹿苑,机军大败,赵七里涧而死者如积,水为之不流。牵秀与宦人孟玖等并谮机,遂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曾作 《辩亡论》等文章三百余篇。

陆机261—303

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孙,陆抗子。少时任吴国牙门将。吴亡,家居勤学。太康末,与弟陆云同至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曾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成都王司马颖讨长沙王司马乂,任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被谗,为司马颖所杀。其诗追求藻绘,注重排偶,且多模拟之作。《赴洛道中》描写行役,情景交融,较为优秀。所作《文赋》,为重要的文学论文,价值在其诗歌之上。有《陆平原集 》(一名《陆士衡集》。

陆机261—303

西晋文学家。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上海松江)人。士族出身。陆抗之子。吴亡入洛,仕至平原内史。八王之乱时党于成都王司马颖,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兵败后为颖所杀。所作乐府诗虽模仿曹植,但重辞藻而忽视了思想内容。善散文,《吊魏武帝文》、《辩亡论》均为当时佳作。 《文赋》则是古代重要文艺理论论文。今有后人所辑《陆士衡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