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陆修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陆修静406—477南朝宋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县)人。出身士族,早涉婚宦。但他虽外混世务,而内守贞朴,笃好文籍,旁究象纬,通辟谷之术。曾对其同僚说:“时难再得” (《三洞群仙录》卷二引《道学传》),乃弃家入云梦山修道。为了寻访仙踪,搜集道书,曾南至“衡、熊湘、暨九疑、罗浮、西至巫峡、峨眉”(《云笈七签》卷五)。宋文帝时奉召入宫讲道,极受尊崇,太后王氏亲执门徒之礼。宋孝武帝大明5年(461),入庐山隐居。宋明帝泰始3年(467)奉召至建康,居崇虚馆,广集道经,加以校刊整理,将其中经戒、方药、符图等1128卷分为“三洞”,奠定了以后《道藏》的初步基础。泰始7年辑录撰定《三洞经书目录》,为中国最早的道教经书总目。他一生勤于著述,著作还有《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 《洞玄灵宝五感文》、 《陆先生道门科略》、《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烛愿仪》以及《灵宝道士自修盟真斋立成仪》、《金箓斋仪》等。对上清、灵宝、正一等派的斋醮制度作了整理统一的工作,使这些仪式中的“祝香、奏启、请事、礼谢、愿念,罔不一本经文”(《无上黄箓大斋成立仪》)。他曾于庐山东南瀑布岩下起观,名曰“简寂”,卒后谥之曰简寂先生。其弟子中最著名者有孙游岳、李果之等。孙游岳是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的老师。现存著作收入《道藏》。 陆修静 044 陆修静406—477南朝宋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早年出家学道,笃好文籍,兼及象纬。元嘉末(453),在建康(今南京)卖药,左仆射徐湛受宋文帝之托邀其入宫讲道,固辞而去。曾在庐山修道。宋泰始三年(467)奉命至建康,居崇虚馆,整理道教经籍,集经戒、方药、符图等1228卷,分为三洞,初步奠定了道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撰《三洞经书目录》,系最早的一部道藏书目。此外,又编撰斋戒、仪范之书100余卷,道教仪轨因而初具规模。所奉道教祖述三张、弘衍二葛,后人称为南天师道。唐宋以降,南北天师道渐趋合流,到元代归入正一道。卒谥简寂先生。北宋徽宗时加封为丹元真人。 ☚ 寇谦之 陶弘景 ☛ 陆修静 陆修静406—477年南朝宋道士、道教理论家。字元德,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年轻时弃家远游,卖药为生,潜心修道。后隐于庐山,专研道教经典,学问渊博。泰始三年 (467年) 至建康 (今江苏南京),搜采道教文献,整理考订,编成我国最早的一部道教经书目录 《三洞经书目录》。其中列有经书、药石、符图等一千二百余卷,为道藏的编撰奠定了基础。此外,又制订和编撰有关道教斋戒及教义的书籍,共一百多卷,使道教仪式初备,逐渐成为一种正宗的宗教。他受到明帝的尊礼,卒谥简寂先生。北宋徽宗时,被尊为丹元真人。 ☚ 卢循 孙思邈 ☛ 陆修静406—477南朝宋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早年好方外游,弃家修道。宋文帝曾召他入宫讲道,固辞。后隐居庐山。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年),奉诏至建康,居崇虚馆,将所搜道教经书1228卷分为三洞,奠定《道藏》大致规模。所撰《三洞经书目录》为中国最早道教经书总目。又吸收佛教修持仪式,广制斋戒、仪范,完备道教仪式,“意在王者遵奉”。死后谥“简寂先生”。 陆修静 陆修静南朝宋道士,字元德,吴兴东迁 (今浙江吴兴) 人,生于公元406年。早年弃家修道,后至庐山修行。宋泰始三年 (467),陆奉命到建康,在崇虚馆广集道经进行整理、将经戒、符图、方药1228卷分为“三洞”,撰《三洞经书目录》,奠定了后来《道藏》的初步基础。他提倡“祖述三张 (张陵、张衡、张鲁),弘衍二葛 (葛玄、葛洪)”,汇归一流。并根据封建宗法思想,吸收佛教仪式,编成道教斋戒仪范,也使道教进一步适应了门阀与士族地主阶级的需要。他是两晋官方道教各学派的综合者,被他改造的道教称“南天师道”。陆修静著述甚富,现存《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一卷、《洞玄灵宝五感文》一卷、《陆先生道门科略》一卷等。477年卒,谥简寂先生。宋徽宗时 (1100—1125)封为丹元真人。 ☚ 妙应寺白塔 纳贾夫 ☛ 陆修静406—477南朝宋道教徒。字元德。吴兴东迁(浙江吴兴东)人。宋文帝后期,他曾入禁中讲道。文帝被杀,乃离建康隐居。泰始三年(467)奉召返回建康,居崇虚馆,广集道经,校刊整理,将经戒、方药、符图等一千一百二十八卷分为《三洞》,奠定了《道藏》的初步基础。所撰《三洞经书目录》是最古的一部道经目录。其余著作有很多涉及道教斋戒仪范。对完备道教仪式起有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