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阿里不哥之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阿里不哥之乱 1260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召开忽里台,即大汗位,建元中统。蒙哥少弟阿里不哥在漠北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即大汗位,据有漠北地区。驻军六盘山的蒙古军主帅浑都海,奉蒙哥命主管陕西政务的刘太平,以及四川蒙古军的一些将领,拥护阿里不哥为汗,企图以秦蜀之地响应。忽必烈为了争取汉族封建主武装力量的支持,任命汉族官僚士大夫担任军政要职,采取一系列符合中原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并仿辽、金旧制,建立中统年号,把开平作为中心,同阿里不哥抗争。忽必烈遣廉希宪为京兆等路宣抚使,急驻赴任,杀刘太平、霍鲁海和四川军中附阿里不哥的将领。又诏令陕西四川宣抚使八春节制诸军,命巩昌权总帅汪良臣统率陕西以军防御六盘山的军队。九月,阿里不哥派阿蓝答儿领兵南下,至西凉府与浑都海军会合东来。忽必烈命诸王合丹、合必赤与八春、汪良臣等率蒙汉军迎战。两军大战于删丹(今甘肃山丹),阿里不哥军溃败,忽必烈于是完全控制了关陇川蜀地区。同时,忽必烈亲自率军北征,攻打阿里不哥。前锋移相哥败阿里不哥军,迫使他退守吉利吉思。忽必烈命宗王移相哥统领一军留驻和林,以待阿里不哥。十月,忽必烈领兵南返,回到开平。1261年秋,阿里不哥又移帅东还,袭败移相哥军后,乘胜南下。忽必烈得警,急征调张柔、严忠嗣等七处汉军,并令董文炳率射手千人,塔察儿率军七万人随从出征。十一月,双方战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苏赫巴托省南部),死伤相当,各自退兵。因忽头烈切断了汉地对漠北的物资供应,阿里不哥陷于困境,便派阿鲁忽前往主持察合台兀鲁思。但阿鲁忽取得汗位后,拒绝向阿里不哥提供物资,并扣留其使者,于是阿里不哥举兵西击阿鲁忽。阿鲁忽近战大胜而回,不再戒备。阿里不哥的后军突然进至阿力麻里地区,阿鲁忽败走和田、喀什噶尔,阿里不哥军遂驻阿力麻里。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众叛亲离,又怕阿鲁忽报复,走投无路,不得不投附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战后,忽必烈从此控制了岭北局势。 阿里不哥之乱蒙古贵族忽必烈、阿里不哥兄弟争夺帝位之战。元宪宗八年(1258),蒙哥汗率军攻宋,由其幼弟阿里不哥留守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翌年,蒙哥卒于军,时忽必烈统兵围鄂州,得阿里不哥争位消息,北归,于中统元年(1260)在开平(后称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帝位。四月,阿里不哥闻讯,亦纠合部分蒙古贵族于和林西按坦河召开忽里尔台(族众大会),自立为帝,密约关中、陇、蜀等地蒙古将领响应。忽必烈任廉希宪为宣抚使,率汪良臣等平定诸叛将。阿里不哥为忽必烈军所败,奔于乞儿吉思之地,物力、财力十分匮乏,处境窘困。中统二年(1261),阿里不哥率军南犯,与忽必烈所部蒙、汉诸军大战于昔木土脑儿(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南部),复被击败,退回漠北。次年,阿里不哥发兵攻察合台后王阿鲁忽,在阿力麻里等地大肆杀掠,引起部下不满,随从部众多叛离,又遇连年饥荒,势穷力尽,于至元元年(1264),被迫降忽必烈。后病死。长达4年的战乱始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