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阿勒巴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阿勒巴图

蒙古语音译, 意为 “承担赋役的人”。即在蒙古封建领主制下,向领主承担赋役的属民。清译作“所属之人”或“所属旗人”。向大领主承担赋役的小领主也可称为阿勒巴图, 但通常是指向领主承担赋役的阿拉特(平民) ,其人身隶属于领主, 不许逃亡。为蒙古社会的基本生产阶级, 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阿勒巴图

阿勒巴图

“阿勒巴”意为贡赋,包括实物税、军役、劳役等。提供阿勒巴的人叫阿勒巴图。在卫拉特蒙古,下一级领主对上一级领主,阿拉特对封建领主都有提供阿勒巴的义务。因此,阿拉特是其领主的阿勒巴图,而领主也是其上一级领主的阿勒巴图。但两者有本质的不同:就大小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来说,阿勒巴只不过是剥削来的贡赋的再分配,作为阿勒巴图主要是指某种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就阿拉特与封建领主的关系来说,阿勒巴是由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决定的。阿勒巴图这一称呼意味着阿拉特遭受领主的经济剥削,并对其有人身依附的关系。

☚ 沙比纳尔   图什墨尔 ☛
阿勒巴图

阿勒巴图

蒙古语。“阿勒巴”意为“赋役”, “阿勒巴图”即“承担赋役的人”或称“贡民”。蒙古族牧民中人数最多的一个被统治阶层。被规定必须依附于某一王公或领主,在所属领主规定的地区内从事游牧,不得擅自离开主人的领地, 据清代《理藩院则例》载明,违反这个规定则当逃犯论处。被强迫负担一切封建贡赋、劳役和兵役。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因作战或服役有功,被封建主提拔担任旗内的官职, 得以免除一切赋役,成为阿勒巴图中的一个特殊阶层,蒙古语称享有这种权利的人为“额尔和坦”。

☚ 扎差   沙比那尔 ☛
阿勒巴图

阿勒巴图

蒙古语音译,意为“承担赋税劳役义务的人”。清代译作“所属之人”或“所属旗人”,亦被称为“扎萨克” (旗长) 管辖下的贡民等级、编入中央政府的户籍丁册。蒙古封建领主制社会中的平民等级之一,占总人口的80%以上,是最基本的直接生产者。阿勒巴图在旗领主扎萨克分配的牧场上,经营小规模的个体畜牧业经济,向领主交纳实物税,负担各种劳役,并承担中央政府的兵役义务和驿传方面的劳役。与领主有人身隶属关系,未经许可不能离开所在旗。阿勒巴图中的极少数人可以担任低级官吏,任职者免缴实物税和免服劳役。

☚ 苏鲁克   沙比(毕)那尔 ☛

阿勒巴图

蒙古语音译,意为“承担赋役的人”。在蒙古封建领主制度下,作为领主的属民,承担各种赋役。清译作“所属之人”、“所属旗人”。分为两种:向大领主承担赋役的小领主,亦可以此称之。通常主要是指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向领主承担赋役的阿拉特(平民),人身隶属于领主,不许逃亡,为蒙古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阶级。清代视其与僧俗封建主的具体隶属关系,又分称阿勒巴图(箭丁)、哈木济勒嘎(随丁)、沙比那尔(庙丁)。在僧俗封建主统治下,一切赋役皆由其承担,十分沉重,既要服兵役,自带马匹、装备,守卫边境,支援战争;又要承担驿站的劳役,维持驿递交通线,无偿供应过往官员及军人的食宿;而且还要向领主服贡役,遇有进贡、会盟、移营、嫁娶诸事,皆向阿勒巴图索取,甚至封建主被罚款和欠债,也要由其偿还。阿勒巴图可因担任旗内的官职,或因作战、服役、输财有功得免除赋役负担而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成为阿勒巴图中的特殊阶层。

阿勒巴图

蒙古语。 “阿勒巴”意为“赋役”,“阿勒巴图”即承担赋役的人或纳贡者。他们分为三个阶层:上等户是失去特权的异姓领主,叫“莎音洪”;中等户是领主征用实物的主要对象,叫“都末达洪”;下等户只有少数牧畜或没有牧畜,无力缴纳领主财物,是领主征用奴役的主要对象,叫“阿达嘎洪”,他们人数最多,是蒙古社会生产的主要担当者。清代译作所属之人或所属旗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