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阿Ā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上海之松江县,安徽之贵池,河南之卢氏,山西之太原、长治、运城,甘肃之酒泉,永登,青海之天峻,新疆之塔城、布蝴津等地均有分布。汉、满、彝、傣、土、藏、傈僳、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源不一:
❶ 《姓氏考略》 注引 《风俗通》 曰: “伊尹为阿衡,支孙以官为氏。”伊尹,商汤时重臣,曾任主管教养的阿衡之职,其后代支系子孙或以 “阿”为氏。
❷ 《魏书·官氏志》 载: 北魏阿伏干氏、阿单氏、阿贺氏等,并改为单姓 “阿”,则此当出自鲜卑族。
❸清代满族姓氏乌扎库氏、巴尔拉氏亦改为单姓“阿”,见 《满族姓氏录》。
❹当今,不少民族取名时以 “阿”字起首,如蒙古族或有名阿拉坦桑者,简而呼为阿拉坦。原为金库之意,后将其分为姓名两部分,而自谓姓 “阿”。
❺达斡尔族有 “阿尔丹” 氏。或取其首音谐“阿”而为单姓。
❻土族之阿姓为名字所改。明洪武三年 (1370年),元朝甘肃行省郎中失喇率部归附明朝,其孙名阿吉,后以阿为姓。一音ē。
唐代有阿光进; 明代有阿其麟,代州人,宁晋知县。


阿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四川之通江等地有分布。汉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藏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并注其源:
❶其注引 《风俗通》 云: “伊尹为阿衡,支孙以官为氏。” “阿衡”为商代官名,主保护教养。
❷又引《河南官氏志》云: “阿伏氏及阿贺氏并改为阿。” 此当出自鲜卑族。又,“阿伏干” 氏 (按:此从《姓氏考略》;《辞源》 作“阿伏于”) 亦改为阿氏。
❸达斡尔族之阿姓由 “阿难” (或译作“鄂嫩”) 氏所改,取“阿难”之首音谐“阿”而为姓。
❹鄂伦春之阿姓,则由阿其格查依尔氏所改,取其首音谐 “阿” 而为单姓。注
❸、
❹见《中国人的姓名》。
一音ā,亦现行姓氏。
唐代有阿光进; 明代有阿其麟。

阿ē

❶大丘陵。司馬相如《上林賦》:“汩乎混流,順阿而下。”
❷曲隅,曲處。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周阿而生。”馮衍《楊節賦》序:“馮子耕於驪山之阿。”
❸曲檐。崔駰《七依》:“反宇垂阿,洞門金鋪。”
❹屋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爾乃懸棟結阿,天窗綺踈。”
❺通“婀”,柔美貌。見“阿那”。
❻古代一種輕細的絲織物名。見“阿緆”、“阿縞”。

阿ē

❶大的山丘。《卫风·考槃》二章:“考槃在阿,硕人之。”《尔雅·释地》:“大陵曰阿。”“大阜曰陵。”《说文》:“阜,大陆山无石者。”毛《传》:“考,成;槃,乐也;,宽大貌。”《大雅·皇矣》六章: “我陵我阿,无饮我泉。”孔《疏》:“此乃我文王之陵,我文王之阿,无得饮食我周地之泉。”《大雅·卷阿》一章:“有卷者阿,飘风自南。”毛《传》:“卷,曲也。飘风,回风也。”郑《笺》:“大陵曰阿,有大陵卷然而曲,回风从长养之方来入之。”
❷山隅,山曲。参见 [丘阿]条。
❸通“婀”,柔美貌。《小雅·隰桑》一章:“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毛《传》:“阿然美貌,难然盛貌。”郑《笺》:“隰中之桑,枝条阿阿然长美,其茂盛,可以庇荫人。”

☚ 陆   陈 ☛

读音h·e(-),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虎何切,平,歌韵。
❶通“呵”。呵斥;斥责。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a(ˋ),为a韵目,属a—ia—ua韵部。乌何切,平,歌韵。
❶在吴方言中为语助词,表示询问,相当于北方话的“可”。如:阿是?阿好?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a(ˇ),为a韵目,属a—ia—ua韵部。乌何切,平,歌韵。
❶惊讶声。如:阿!竟有这种事?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a(-),为a韵目,属a—ia—ua韵部。乌何切,平,歌韵。
❶亲昵词,用在姓、小名或排行的前面。如:阿李;阿宝;阿三。
❷用在亲属前边。如:阿姨。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e(-),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乌何切,平,歌韵。
❶迎合;逢迎;偏袒。如:阿谀逢迎。
❷[阿胶]中药名,原产山东的阿县,用驴皮熬成,对癌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上一条: 下一条:

阿ǎ

今关中农村,年龄稍大一点儿的夫妻之间称呼不呼其名,以“~”代名。此习俗源于唐代。妇人无名,以姓前加“阿”字代为称呼,后连姓也不呼了,直呼“阿”取代其姓名,沿用至今。例:~,你到哪达去?今也用“嗳”。
赵彦卫《云麓漫钞》:“人号武后为阿武婆,妇人无名,以姓加‘阿’字。”

阿a1

(缀)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川西部分地区):~爹丨~伯丨~哥。

〔a〕
阿昌族 〔a chang zu〕adcangd cul.
阿拉伯数字 〔a la bo shu zi〕ad lad bel shub zib.


〔e〕
阿谀 〔e yu〕jid mians.

阿《广韵》烏何·歌;ā‖ā

名词前缀。
❶用于人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勇āyǒng
❍ ~林ālím。《南齐书·周盘龙传》:“盤龍愛妾杜氏,上送金釵鑷二十枚,手敕曰:‘餉周公阿杜。’”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古人多言阿字,如……漢武阿嬌金屋。晉尤甚,阿戎、阿蓮等語極多。唐人號武后為阿武婆。婦人無名,第以姓加阿字,今之官府婦人供狀,皆云阿王,阿張,蓋是承襲之舊云。”
❷用在排行次第的前面:~大āduâ(老大)
❍ ~二ālî(老二)。 《南史·萧晔传》:“阿五常日不爾,今曰謂仰藉天威。”
❸用在称谓前:~姑āgoō(姑姑)
❍ ~兄āhniā(哥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上堂啟阿母。”《木兰诗》:“阿爺無大兒。”

ㄚ;ㄜā; ē2983高大的丘陵。中原官话。甘肃甘谷。李恭《陇右方言发微・释言》:「渭水流域多称丘陵之偏高者曰~,读若『哇』之去声。」江淮官话。湖北广济。刘赜《广济方言》:「~,大陵也。」我。徽语。安徽歙县〖〗。你不叫~去,~偏要去。安徽屯溪、黟县、祁门。浙江建德。吴语。浙江金华。安徽泾县、太平。江西玉山〖〗。◈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东方人名我为~。」哪。中原官话。陕西户县〖〗、商县张家塬〖〗。甘肃临夏:你们的队长~一个是呢?西南官话。贵州大方〖〗。什么。吴语。浙江宁波。陈训正《甬谚名谓籀记》:「曷,何也。俗呼转~,入声,故何处曰~里,何以如此曰~会是介,何种物曰~列一个。」吆喝;叫卖。闽语。福建厦门〖〗。卖菜四界到处~‖沿路行沿路~。卖嘴;吹嘘。闽语。福建厦门〖〗。家己~自个儿卖嘴‖𠢕共朋友~很会替朋友吹嘘。张开。湘语。湖南吉首〖〗。~口。拥抱。吴语。浙江宁波。应钟《甬言稽诂・释动作》:「甬称拥抱为~,凡拥抱必曲臂环绕之也。」表疑问语气,跟「可」、「是否」近似。江淮官话。江苏南京〖〗。~有数‖~能去一趟。吴语。上海〖〗。我做得~对‖侬~曾吃饭?《海上花列传》第九回:「~要面孔?」陆幸生《当代情探》:「你讲你昨天晚上~是跳得太多了?」江苏苏州〖〗。倷饭~吃得落介你饭可吃得下吗?‖俚阿是小王他是小王吗?《九尾龟》第一六三回:「耐~晓得今朝是倽格日脚哉?」《苏州土白新约全书・马太传福音书》第二一章:「俚笃所说个倷~听见。」金煦、范佐寅《苏州的传说・陆稿荐的传说》:「后来又问老板娘:『~记得叫化子身上着啥衣裳?』」江苏溧水〖〗。◇ 《官场现形记》:「如果是男,将来命里~有官做?」茅盾《子夜》:「~要看到阎锡山大出兵,要看到德州大战!」表转折或让步,相当于「也」。吴语。江苏金坛。浙江衢州、黄岩、温州〖〗。药懵吃胡乱吃~会毛病吃出个。◇ 1980年第1期《雨花》:「打起仗来,花干卖不出去,再好再香的花~弗能当饭吃。」相当于一。粤语。广东从化〖〗。~个人‖~只牛‖~只笔‖~只歌‖~条绳‖~张被‖~间屋‖~封信。还是;抑或。闽语。广东揭阳〖〗。我唔知伊欲去~唔去我不知道他要去还是不去。广东潮州。庄群《吕叔寻宝》:「你哙清楚~𠀾?」前缀,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吴语。上海〖〗。~三‖~四‖~宝‖~张。浙江绍兴:~娟。◇ 清李调元《方言藻》:「南人称~,犹北人称老。如《三国志・吕蒙传》注:『鲁肃拊蒙背曰,非复吴下~蒙。』」客话:~顺‖~义‖~李。罗翙云《客方言・释词》:「~为发声词,其本字为𠀀,《说文》反丂也,读若诃,按气之舒也。小儿初生开发声为吾牙,『吾牙』二字即『~』字之切音。今举称人名皆系以~字。」闽语。福建厦门〖〗〖〗。~二‖~玲‖~陈‖~大老大‖~细小的。台湾〖〗。琼瑶《莫忘今宵》:「~玉专司清洁工作,很少担任采购。」前缀,用在某些亲属名称之前。中原官话。甘肃临夏:~爷爷爷‖~奶奶奶‖~达爸爸‖~舅舅舅。西南官话。四川成都〖〗。~爹‖~伯‖~哥。吴语。上海〖〗。~姐‖~公。浙江绍兴:~弟。浙江苍南金乡〖〗。~娘‖~爷‖~公。◈ 章炳麟《新方言・释词》:「凡发声言~者,即𠀀字也。《乐府》『乌生云~母生乌子』,发声,指亲属者,始此。」客话。广东梅县〖〗。~婆‖~哥。闽语。福建厦门〖〗〖〗。~叔叔叔‖~姑姑姑‖~公祖父‖~母母亲。广东汕头:~伯‖~弟。平话。广西南宁心圩〖〗。~婶‖~妹。前缀,加在某些形容词前,成为指人的名词。闽语。福建厦门〖〗〖〗。~肥胖子‖~㾪瘦个儿的。前缀,加在地名前。闽语。广东潮州、汕头:~丘‖~房‖~井。

阿a

词头,用在称呼亲属或小名前面。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怅然:不称心的样子。)(e):❶大山。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崇:高。)
❷山坡,水边。《汉书·刘向传》:“秦始皇葬于骊山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济泽之~。”(济:渡过。泽:聚水的洼地。)
❸曲从,迎合。《吕氏春秋·长见》:“申侯伯如郑,~郑君之心。”(申侯:受封为申国的侯爵。伯:人名。如郑:到郑国。)《淮南子·时则训》:“~上乱法者诛。”(诛:杀。)
❹偏袒。成语:“~谀奉承”、“刚直不~”。《韩非子·有度》:“法不~贵。”(贵:有钱有势的人。)《吕氏春秋·高义》:“~有罪废国法,不可。”(有罪:有罪的人。)

〈隐〉旧时粮食业指数目十。参“只、祥、撑、边、母、既、许、烘、欠、阿”。

阿ā

❶附加在姓名或某些称呼前面,含亲昵意味
 △ ~王|~芳|~爸。
❷附加在“大、二、三……”前面,表示排行(有时也含亲昵意味)
 △ ~大|~五。
另见203页ē。


阿ē

❶逢迎;屈从
 △ ~谀。
❷姓。
另见1页ā。

用在称呼前面的词头:~姨丨~哥丨~妹丨~爸丨~公丨~婆丨~大。
○~飞(举动轻狂的青少年流氓)丨~嚏(ti) (象声词,形容打喷嚏时的声音)丨~訇(hong)(伊斯兰教主持教仪、讲授经典的人)。
另见 e。


❶奉承;偏袒:~附︱~谀(yu)︱~谀(yu)奉承︱~其所好(hao)。
❷凹曲处:山~。
❸指山东省东阿县:~胶。
○~弥陀佛(无量寿佛,佛教称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太~(宝剑名)倒持。
另见 a。

阿ā

❶ 用在排行、小名、姓氏、亲属称谓之前,表示亲昵或尊敬:阿爸│阿大│阿张。
❷ 用于音译词:阿訇│阿门。
另见135页ē。


阿ē

❶ 迎合,奉承:阿附│阿谀│刚直不阿。
❷ 转弯处:山阿。
❸ 大丘陵:高山崇阿│访风景于崇阿。
❹ 地名用字,东阿在山东:阿胶。
❺ 姓。
另见1页ā。

见〔蒻阿〕〔山之阿〕〔私阿〕〔揚阿〕〔陽之阿〕

阿ē

❶拐角;曲隅。《诗经·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阿。”毛传:“丘阿,曲阿也。”《九怀·株昭》:“步骤桂林兮,超骧卷阿。”王逸注:“腾越曲阜。”洪兴祖补注:“卷,曲也,音拳。”卷阿即曲隅。
❷ 曲意奉迎;巴结。《九叹·逢纷》:“行叩诚而不阿兮,遂见排而逢谗。”王逸注:“阿,曲也。”汤炳正今注:“阿,曲。”《九叹·离世》:“群阿容以晦光兮。”

阿a

另见e。阿1 阿爸 阿爹 阿斗 阿飞 阿哥 阿公 阿訇(hong) 阿混2 阿拉3 阿李 阿妈 阿妹 阿门 阿盟4 阿片5 阿婆 阿 阿姨 阿凡提 阿拉伯 阿罗汉 阿木林 阿诗玛 阿拉伯人 阿司匹林 阿波罗飞船 阿拉伯数字


阿e

另见a。阿附 阿胶 阿谀 山阿 阿堵物 阿弥陀佛 阿其所好1 阿时趋俗2 阿世媚俗 阿意顺旨 阿谀逢迎 阿谀奉承 阿谀求容 阿尊事贵 倒持泰阿3 刚直不阿

阿(一)ā (二)ē (三)à (四)a

【辨形】 左是阝,不是卩,末笔是竖钩。7画。形声。
【辨义】 阿(一)ā
❶前缀,附着在称呼、排行、姓、名或小名前,多含亲昵的意味:阿爸|阿爹|阿大|阿飞|阿哥|阿公|阿混|阿Q|阿妈|阿妹|阿奶|阿婆|阿唐|阿王|阿姨。
❷ 用于某些译音词:阿肯|阿拉|阿门|阿片|阿的平|阿凡提|阿芙蓉|阿拉伯|阿兰若|阿罗汉|阿米巴|阿摩尼亚|阿托品|阿鼻地狱|阿司匹林|阿尔法粒子|阿尔法射线|阿拉伯数字。
〔阿昌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等省。
〔阿斗〕三国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
〔阿是穴〕中医指针灸上没有固定名称和位置,酸、麻、胀、痛等感觉最明显的部位或病痛处。
〔阿嚏(tì)〕拟声词,形容打喷嚏的声音。
(二)ē
❶ 逢迎;屈从: 阿附|阿谀|阿其所好|阿世媚俗|阿谀谄媚|阿谀逢迎|法不阿贵|刚正不阿|执法不阿。
❷ 指山东东阿县: 阿胶。
❸ 凹曲处:山阿。
〔阿房宫〕秦代宫殿,建于公元前212年,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郊阿房村。
〔阿弥陀佛〕佛教称西方极乐世界中最大的佛,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信佛的人用作诵语,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等意思。
〔太阿〕宝剑名:太阿倒持。
(三)à 〔阿哥〕
❶满族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❷清代皇室称未成年的皇子。
〔阿妈〕满族人称父亲。也作阿嘛。
(四)a同“啊(五)a”。语气助词。
【辨析】 四音主要区别是:
一、词性有所不同: 阿(一)ā构成名词、拟声词;(二)ē构成名词、动词,并作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三)à 只构成名词;(四)a作助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一)ā用于称呼、排行、姓、名和译音词等,并用于拟声;(二)ē表示动作行为和用于县名、植物名、宫殿名、宝剑名等,并作佛教用语;(三)à用于满族及清代皇室称谓;(四)a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语气。
三、字音规范程度不同:(一)ā、(二)ē、(三)à均是规范字音;(四)a是“啊(五)a”的异形字音,通常作“啊(五)a”。

阿ā

用在人名的某个单字前面,表示亲昵称呼:园中人也有唤他作~荳的,也有唤他炒荳子的。(六三·1509)贾蓉忙复身转来,垂手侍立,听~凤指示。(六·144)另见e。


阿ē

另见a。


阿ā

❶大陵曰阿。《詩經·大雅·皇矣》:“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 鄭玄箋: “大陵曰阿。” 《詩經·大雅·卷阿》:“有卷者阿,飄風自南。” 鄭玄箋: “大陵曰阿。”
❷倚。《詩經·商頌·長發》: “实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毛傳: “阿衡,伊尹也。” 鄭玄箋: “阿,倚; 衡,平也。”
❸棟也。《周禮·冬官·匠人》: “王宫門阿之制五雉。” 鄭玄注: “阿,棟也。” 《儀禮· 士昏禮》: “主人以賓升西面,賓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 鄭玄注: “阿,棟也,今文阿爲庪”。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梁柱部 > 棟梁 > 阿
阿  ē

房屋之正梁。《周禮·考工記·匠人》:“王公門阿之制,五雉。”鄭玄注:“阿,棟也。”清·焦循《群經宫室圖一·屋圖二》:“棟處極高,其像若阿,故曰阿。”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山體 > 阿2
2  ē

亦稱“山阿”。山隅,山的轉彎處。《詩·衛風·考槃》:“考槃在阿,碩人之薖。”毛傳:“曲陵曰阿。”《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帶女蘿。”王逸注:“阿,曲隅也。”清·顧炎武《一雁》詩:“水枯清澗曲,風落介山阿。”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水部 > 涯渚 > 濱 > 阿4
4  ē

水涯。《穆天子傳》卷一:“天子飲于河水之阿。”郭璞注:“阿,水崖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濟澤之阿,行潦之蘋藻。”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丘阜 > 陸2 > 阿3
3  ē

即陸。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山體 > 阪 > 阿1
1  ē

山坡。《穆天子傳》卷一:“天子獵于鈃山之西阿。”郭璞注:“阿,山陂也。”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檐椽部 > 檐宇 > 阿
阿  ē

屋邊翹起的檐。《莊子·外物》:“宋元君夜半而夢入被髮闚阿門。”陸德明釋文:“司馬云:阿,屋曲檐也。”《儀禮·士昏禮》:“賓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俞樾評議:“阿者,蓋即屋宇也。”《說文·阜部》:“阿,曲阜也。”段玉裁注:“引伸之,凡曲處皆得稱阿。”《淮南子·本經訓》:“喬枝菱阿,夫容芰菏。”高誘注:“阿,曲屋。”

阿ā

旧时米店业谓数目十。参“只、撑、边、母、既、许、烘、欠、阿”条。阿,一音e。

阿ā

词头。❶ 用于亲属称呼或小名前。《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母。”《木兰诗》:“~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三国志·蜀书·刘封传》:“自立~斗为太子以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
❷ 用于代词前。《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道逢乡里人,家中有~谁?”《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先主谓曰:‘向者之论,~谁为失?’”
另见120页ē。


阿ē

❶ 大山。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崇:高。)
❷ 山边,山弯处。《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
❸ 曲从,迎合。《韩非子·有度》:“法不~贵。”(贵:有权势的人。)
❹ 通“婀”。柔美的样子。《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其叶有难。”(隰xí:低湿的地方。难nuó:茂盛的样子。)
另见1页ā。

*

B0A2
(一)e❶迎合;逢迎:~谀奉承/刚正不~。
❷<文>偏袒;庇护:皇天无私~兮(《楚辞》)。
❸<文>大土山:白日沦西~,素月出东岭(陶潜诗)。
❹<文>曲隅;山阜弯曲的地方:若有人兮山之~(《楚辞》)。
❺<文>水边;岸:天子饮于河之~(《穆天子传》)。
❻姓。
(二)e[阿傩]enuo也作“猗傩”。即“婀娜”。柔美的样子(见《集韵》)。也单用:隰桑有~(《诗经》)。
(三)a❶前缀,多用于姓名称谓之前:~哥~妹/~强昨天来过了。
❷语气词。用同“啊”:~,要下雨了!
(四)a叹词。表惊讶:~! 你又来了/~!真的?

称呼

称呼

呼(呼称) 号(号名)
加在称呼前的词头:阿(~毛;~妹)
开口称呼:口称
对人的美称:士(人~;志~;壮~;义~)
赞美的称呼:美称
谦逊的称呼:谦称
喜爱、亲昵的称呼:爱称 昵称
对人的昵称:鬼(小~;机灵~)
相互亲昵之称:卿卿
偏爱的称谓:私称
打趣的称呼:谐称
第一人称代词:
对人的称呼:厮(那~)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小子
相互称呼:相谓
相爱男女的互称:
自己称呼自己:自称 自呼 自命 自名
自己给自己加的某种称号:自封

另见:姓名 各称

☚ 称呼   敬称 ☛

丘陵

丘陵

陵(陵阜;冈陵) 牡
丘陵和平原:陵原
丘陵和山谷:陵谷
我国西北地区称黄土丘陵:
青色的丘陵:青阿 青邱
大的丘陵:
高大的丘陵:陵京
(连绵成片的小山:丘陵)

☚ 小山   山冈 ☛

水边

水边

汜 漘 浒(水浒) 滨(滨涯;水滨) 渚(~莲;津渚) 漈 澨(水澨) 涘 濒 溆 涯(津涯;涯涘;水涯;重~) 潭 濆(水濆) 浦(浦溆) 浔(浔涘;水浔)汭 潋 陬 阿 陼 颜 厓(水厓) 水裔 水际 水次 水崖 水头 津岸
岸,水边:
水边的美称:玉溆 玉渚 丹厓
秋日的水滨:秋浦
绿色的水滨:绿浦 碧浔
多竹的水滨:竹浦
积雪的水边:雪浦
曲折的水滨:水曲
水涯的尽头:
(近水的地方:水边)

另见:河岸 渡口 沙滩 水边地

☚ 水的各处   水面 ☛

旁边

旁边

边(边厢;边旁;边上;边傍;边头;海~;路~) 旁(旁侧;旁畔;路~) 畔 将 侧(侧边;侧首;侧手;侧畔) 胁 颊 陲横 眉 方(在水一~) 傍(傍边) 阿 周 厢(东~;这~) 跟底 跟前 跟头
左右两边:两旁 旁仄 旁侧 左右
村旁、宅旁、道旁、水旁:四旁
四门之旁:四旁
山旁:山樊
江湖道路等的旁边:畔(水~;河~;路~;桥~;村~;枕~;耳~)
很近的旁边:近前 近旁 衿肘 跟前
身体的近旁:身边 身下 身傍 身畔身伴 手边 跟前
仪表、才能出众的人在身边:珠玉在侧珠玉在傍 珠玉在前
眼旁:眼边 眼前 眼近 眼底(眼底下) 眼睛头 眼皮底下
近在身边,伸手可以拿到的地方:手头
(左右两侧的地方:旁边)

另见:位置 方向 近地 接近2 中间

☚ 地方   其他地方 ☛

山坡

山坡

坂(陇坂) 陂(山陂) 阪(山阪;岭阪;陇阪;陵阪;冈阪) 衍 阿 岗坡 崖坎 斜崦 冈坡
陵阪,山坡:
向阳的山坡:阳坡
背阴的山坡:阴坡
较陡的山坡:冈阪
高陡的山坡:峭坂
高陡的崖坡:峭阤
险峻的山坡:
迂回曲折的山坡:盘阪
高起的山坡:岗子
大山坡:
山势等坡度大,直上直下:陡峭
山坡缓平的样子:陵夷
(山顶与平地间的倾斜面:山坡)

另见:坡 山谷 陡峭

☚ 山脊   山脚 ☛

迎合

迎合

阿 投(投合) 迎(迎逢;迎谐;将迎;徼迎;邀迎;奉迎) 逢(逢合;逢迎) 偶 希(希迎;希合)射(射合) 揣合 赴趣 承意
迎合别人的喜好:阿好 投其所好 投其所喜 阿其所好
 迎合别人的兴趣,叫人高兴:凑趣
迎合人的脾气:顺毛摸驴
迎合多数人:阿众
迎合、侍奉权贵:阿尊事贵
迎合别人,以求奖饰:邀饰
苟且迎合他人,以求容身:偷合取容 偷活取容 偷合苟容 偷合苟从
迎合权贵,企求恩宠:邀宠
用言语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哗众取宠 哗世取宠 取宠哗世
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奉承迎合:谄意 顺旨顺指 谄曲 谄屈 侉比 曲意承迎 曲意逢迎 曲意迎合
一味迎合:一迎一合
 一味迎合的样子:阿匼 阿邑
苟且迎合:偷合 苟合
 苟且迎合,以讨别人欢心:苟合取容
 苟且迎合,以求容身:偷合苟从
善于迎合他人:占风使帆
竭力迎合:重逆
(故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迎合)

另见:故意 奉承 附和 适合 别人 心意

☚ 迎合   迎合别人的心意 ☛

丝织物

丝织物

丝 良功 茧物
丝织品和毛织品:锦罽
泛指丝织物:绸缎 绫罗
丝织物的总称:帛(布~) 缯 绸
古时束发之帛:縰 纚
细缯:綮 致 阿
厚绸子:
质地较厚、一面平滑有光泽的丝织品:缎(缎子)
像缎子而比缎子薄的丝织品:绫(绫子)
书册或字画卷轴卷头上贴的绫:锦贉
绫罗的美称:香罗
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的织品的总称:丝绸
丝绸之统称:缯帛
缯帛的残余:
结彩用的各色丝绸:彩绸
粗制的丝织品:粗缯 粗帛
题上诗的丝织品:诗绢 诗绫
比绸稀而轻薄的丝织品:纺(杭~;小~)
一种平纹丝织品:纺绸
粗糙的丝织物:大练
无花纹的丝织品:缦缯
无文彩的丝织品:缦帛
无文彩的缯帛:
有文采的丝织品:绮(罗~;纨~)
有花纹的纺织品:
表面有花纹的丝织品:葛(~巾;毛~)
织出绉纹的丝织物:绉(绉纱)
一种织出皱纹的丝织品:线绉
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白色的绉纱:霜縠
薄的生丝织品:
很细的丝织品:
厚密有光泽的丝织品:缎(缎子;软~;素~;羽~;紬~)

另见:纺织 丝 棉麻

☚ 丝织物   锦 ☛

山阿

山阿

隈(山隈)
山水弯曲处:阿 隈曲
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山势弯曲隐蔽处:山曲 山崦 山隅
山的转弯向外突出处:陬 山角 山隅
(山的弯曲处:山阿)

☚ 各种山崖   山顶 ☛

阿ē;ā

(一)乌何切,平歌。
❶大山,山陵。《诗·小雅·无羊》:“或降于~;或饮于池。”
❷曲隅,弯曲的地方。陆机《从军行》:“南涉五岭巅,北戍长城~。”
❸重檐;飞檐。《古诗十九首》:“交疏结绮窗,~阁三重阶。”
❹迎合,曲从。《商君书·慎法》:“爱人者不~,憎人者不害。”
(二) 助词。名词词头。王楙《野客丛书》:“阿之一字,缀以姓如~阮,缀以名如~戎,缀以字如~平。”

〖阿〗

(一)粵 o1〔柯〕普 ē

❶ 大山。許慎《說文解字》:「〜,大陵也。」王勃《滕王閣序》:「訪風景於崇 〜 。」(崇:高。)
❷偏袒,偏私。韓非《韓非子.六反》:「必於賞罰,賞罰不〜則民用。」
❸ 迎合,曲從。《韓非子.三守》:「險言禍福得失之形,以〜人主之好惡。」(險:令人吃驚的。)

(二)粵 aa3〔亞〕普 ā

名詞詞頭,多用於親屬名稱或人名前面。《木蘭辭》:「〜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爺:父親。)

传说中的老彝文创造者。唐代乌蛮纳垢部(在今云南马龙县境)首领。相传他用三年时间, 撰成蝌蚪形文字字母一千八百四十个,称为“韪书”。

(一) a 加在称呼前面的词缀。如:阿爸,阿姨,阿大。(二) e迎合,偏袒。如:刚直不阿,阿谀奉承。

阿a

词头。加于人名、代词“谁”“堵”,和表示排行的数词前,不必译出。如:❶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三国志·蜀书·刘封传》“阿”句:自从立阿斗为皇太子以来,有见识的人无不为此失望和痛心。)
❷敦作色曰:“小人阿谁?”(《晋书·王敦传》“阿”句:敦变了脸色说:“〔你所说的〕小人是谁?”)
❸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世说新语·巧艺》:“阿”句:表现人的神韵、描写人的相貌,只在这〔眼睛〕当中。)
❹阿六!汝生活大可。(《南史·临川靖惠王宏传》:“阿”句:阿六!你生活很可以的。)

☚ 古文虚词   安 ☛

阿ā

Ⅰ [前缀] [方] (用在某些亲属名称、排行、姓、名、小名前面):~ 爹 daddy;~ 婆 granny;~ 哥 elder brother;~ 妹 little sister;~ 大 the eldest;~ 唐 A Tang;~ 宝 A Bao;~ 芳 A Fang Ⅱ (译音用字) a word used in transliterations:~ 根廷 Argentina;~ 拉伯 Arabian;Arabic;Arab
另见 see also ǎ;à;ɑ;ē。
◆阿巴霉素 {微} albamycin;novobiocin;
阿波罗 Apollo;
阿博霉素 aabomycin;
阿昌族 the Achang nationality,living in Yunnan Province;
阿笛尔 Ardil;
阿的平 {药} atebrin;atabrine;atebrine;acrichine;acrichinum;acriquine;mepacrine;
阿丁枫 {植} altingia chinensis;
阿丁环 {数} Artin ring;
阿尔巴尼亚 Albania;
阿尔卑斯山 the Alps;
阿尔法 alpha (α);阿尔及利亚 Algeria;
阿尔泰山脉 Altai Mountains;
阿飞 hooligan;young rowdy;hoodlum;Teddy boy;a youth given to rowdy behaviour and queer dress;
阿芙林 [美] Avlin;
阿芙纶 [美] Avron;
阿富汗 Afghanistan;
阿戈 {计} algebraic oriented language;algorithmic language;
阿根廷 Argentina;
阿公 [方] husband's father;grandfather;general address of an elderly man;
阿訇 ahong;ahung;imam;Moslem mullah;
阿基米德 Archimedes;
阿见 {植} arjun;arjan;
阿克撒 acthar;
阿拉伯国家 Arab countries;Arab States;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拉伯糖 {生化} arabinose;
阿拉木图 Alma-Ata;
阿拉斯加[美] Alaska;
阿丽散 Dichloran;
阿利平 alypin;benzopropyl;
阿罗汉[诃] (梵文 Arhat 的音译) Fruit of Buddha;
阿曼 Oman;
阿门 {宗} amen;
阿米巴 {动} amoeba;ameba;
阿米妥 Amytal;amobarbital;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阿脲 alloxan;malonyl urea;mesoxalyl urea;
阿[鸦]片 {药} thebaica;opium;meconium;
阿瑞斯 Ares;
阿瑞宗杆菌 arizona;arizonae;
阿瑞宗沙门氏菌 salmonella arizonae;
阿撒西丁 arsacetin;
阿塞拜疆 Azerbaijan;Azerbaidzhan;
阿瑟宾 acerbine;
阿舍沙耳 acesal;
阿是 {穴位} Ashi Point,any nerve point on the affected part of the body other than those specified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阿司匹林 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
阿嚏 atishoo;
阿托品 {药} atropine;atropina;
阿魏 {植} {中药} asafoetide;Asafetida;
阿姨 aunt;auntie;nurse (in a family or kindergarten);(继母) stepmother;
阿月浑子 {植} pistachio;pistacia vera;
阿祖耳 azul;pinta


阿ǎ

 (惊讶声) the sound of surprise
另见 see also ā;à;ɑ;ē。


阿à

 [方] (可,是否。 用在问句中,加强语气) a word used in a question for emphasis
另见 see also ā;ǎ;ɑ;ē。


阿ē

Ⅰ  ❶ (迎合) play up to;pander to;cater for:~ 其所好 pander to sb.'s whims;
刚直不 ~ uprightness and tenacity
❷ (偏袒) be unfairly partial to
❸ (曲从) be bent
❹ [书] (倚靠) rely on Ⅱ ❶ [书] (大的山陵) big mound:菁菁者莪,在彼中 ~。 Lush,lush grows southernwood / In the midst of the height.
❷ [书] (山) hill;mountain
❸ [书] (山坡) hillside;hillslope;mountain slope:考槃在 ~,硕人之。 By mountainside unknown / A hermit will not fret.
❹[书] (水边) riverbank;riverside
❺ [书] (角落;曲隅) corner
❻ [书] (屋栋,正梁) ridgebeam;ridgepiece;ridgepole;ridge purlin
❼ [书] (细缯) fine silk fabrics
❽ (姓氏) a surname:~ 光进 E Guangjin Ⅲ  [书] ❶ (柔美的) graceful;slender and beautiful;fair:隰桑有 ~,其叶有难。 The lowland mulberry tree's fair;/ Its leaves are lush and bright.
❷ (近旁) nearby;near
另见 see also ā;ǎ;à;ɑ。
◆阿附 [书] fawn on and echo;toady to and chime in with;
阿附权贵 cling to the powerful — attach oneself to powerful and influential persons;curry favour with those in power;toady to and chime in with the influential officials [bigwigs];阿胶 {中药} donkey-hide gelatin;colla corii asini;
阿弥陀佛 Amitabha;Amitayus;may Buddha preserve us;merciful Buddha;
阿其所好 try to pander to sb.'s weaknesses;play up to sb.'s whims;
阿魏 {植} Ferula asafoetida;
阿谀 fawn on;flatter;curry favour with;play up to;
阿谀逢迎 curry favour with sb.;flatter and fawn on ...;flatter and toady;go out of one's way to curry favour;
阿谀奉承 curry favour with;act the yes-man;eat sb.'s toads;flatter and toady to;fawn upon;flatter and cajole;ingratiate oneself into sb.'s favour;ingratiate oneself with sb.;stoop to flattery;try to get sb.'s favour by flattery;
阿谀谄佞 curry favour with sb.;
阿谀谄笑 fulsome flattery;flatter and curry favor

(ē痾) 乌何切,影母歌韵,开口一等,平声。
【阿】曲从
或结纳亲知,或修好僮仆,或求营上荐,或不邀自赴,此阿谄之流也。(李中梓 《不失人情论》)
译文 有的医生拜认权贵为干亲,有的医生使用小恩小惠收买权贵家的仆人,有的医生善于钻营请求权贵向上推荐自己做官,有的医生不请自赴权贵家看病,这都是一些曲意奉承巴结权贵的人。
【阿】阿胶
阿胶味甘辛,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神农本草经·兽·上品》)
译文 阿胶味甘辛,主治内脏大出血,疲劳、怯缩恶寒如疟疾发作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阴道出血,安胎,久服补气,使身体轻健。
(ā啊)。
【阿】译音
阿魏,波斯国呼为阿虞,天竺呼为形虞,涅槃经谓之内匮,蒙古人谓之哈昔泥,元时食用以和料。(李时珍 《本草纲目 ·卷三十四·阿魏》)
译文 阿魏,伊朗人叫做阿虞,印度人叫做形虞,佛书涅槃经叫做央匮,蒙古人叫做哈昔泥,元朝时有人把阿魏用作食物的调味品。
【阿】拟声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九·针灸上》)
译文 古有取阿是穴法,就是说人有病痛,即让医生捏按皮肤上,如果肉里当按捏处很快就感觉有痛处,病人就说: “啊!是!”所以叫做阿是穴。不问是不是腧穴处,即得阿是穴,不论艾灸、针刺治病都有效验。
《说文 ·𨸏部》: “阿, 大陵曰阿。 从自, 可声。 一曰:阿, 曲𨸏也。”本义是弯曲的大山陵。 由弯曲的山陵可引申为人心的曲从。《管子·君臣下》: “穆君之色,从其欲,阿而胜之。”房玄龄注: “阿,曲也。巧言令色委曲从君至于动也。”
阿胶本为山东阳谷县大运河东岸阿城镇之井所产,凡地名、姓氏、药名都读 (ē),这是保留古音的原故。阿魏是译音,阿是的 “阿”是象声词,都读 (ā)。

☚ 敦   恶 ☛

邑名。即东阿邑,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

官名。由贵族家庭中保育人员的称谓发展而来。《礼记·内则》讲到保育孺子,必须从“诸母”和“可者”中选出“子师”、“慈母”、“保母”来负责。所谓“可者”就是“阿”,“阿”从“可”声,“可”“阿”同音通用。王族以长老教养监护王族子弟,也称为“阿”,“阿”就成了官名。作为从政治上监护王的长老的“阿”,就是辅弼之臣,始于商代。《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郑笺谓阿衡乃伊尹所任官名:俞樾《群经平议》谓衡乃伊尹之字,“阿”为官名。阿亦称为保,见“保”。

阿ē

党比周|其所好|世盗名|世媚俗|顺取容|意顺旨|谀逢迎|谀奉承|谀取容|旨顺情

❷ 太倒持|泰倒持|依取容

❸ 传神堵|曲学

❹ 持正不|刚正不|刚直不|公正不|正直不

阿ā,ē

形声字。《说文》:“大陵曰‘阿’,从阜,可声。”本义为山陵。王勃《滕王阁序》:“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崇阿”便是高山。因为山脊大都逶迤起伏,山麓大都蜿蜒曲折,故引申为“曲”、曲隅。《楚辞·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注:“阿,曲隅也。”“阿谀奉承”便有违心地曲意奉承的意思。以上均读ē。ē,发音时口张大些便为ā。现代汉语中“阿”大多读为ā,可为词的前缀,如“阿哥阿妹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如果说“可”是一级声符,那么“阿”便是二级声符。作为二级声符生成的形声字有:
ā
啊(象声词,表语气ā、á、ǎ、à四声及轻音均可)
锕(金属元素)
ē

婀(婀娜,“阿”兼表意,有曲线之美)
相关链接
从语音角度看,a为元音,是《汉语拼音方案》中的一个单韵母。它与o、e都是开口呼。发音时,a—o—e口形由大到小,由圆而扁,舌位随之抬高,可一气呵成。故a—e为近似音。

金文;篆ā

[阝(在左,阜,意符)+可(聲符)→阿(《説文》:“阿,大陵也。一曰:阿、曲阜也。從阜可聲。”阿,加在稱呼上的詞頭:阿大、阿爺、阿爹、阿羅漢、阿婆、阿弟、阿姊等。)]
《詩經·衛風·考盤》:“考盤在阿,碩人之薖。”(快樂啊在山窩,好人啊真愜意。)

(7画)
❶ā
❷ē

【提示】阝,2画,起笔是横撇弯钩; 旧字形3画,起笔是横撇。

*阿ā

7画 阜部 〈方〉名词前缀。
(1) 用于排行、小名或姓前,有亲昵的意味: ~大|~毛|~张。
(2) 用在某些称谓前: ~哥|~婆|~叔。
 另见ē(97页)。


*阿ē

7画 阜部 
(1) 〈书〉大土山: 崇~。
(2) 〈书〉弯曲的地方: 山~。
(3) 曲从;迎合: ~附|~谀|刚正不~。
(4) 山东东阿(ē): ~胶。
 另见ā(1页)。

阿()


平阿左戈,殷周金文集成11041,戰國早期
平阿左戈。
按: 增“土”。

平阿左戟,殷周金文集成11158,戰國晚期
平阿左造徒(戟)。

平阿左戈,殷周金文集成11001,戰國晚期
平阿左。

古璽彙編313,戰國
□阿左稟。
按: 增土符。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454,西漢
……武安、端氏、阿氏……

居延新簡EPT59.233,西漢
阿陽丞公孫彭。

漢印文字徵
阿陽長印。

石門頌,東漢
平阿泉泥,常蔭鮮晏。

王遺女墓誌,北魏
瘞於終寧陵之北阿。

元祐妃常季繁墓誌,北魏
阿保高宗,母儀天下。

仙和寺尼道僧略造像記,北魏
清信女周阿足。

李元海造像記,北周
敢竭周身之物, 採石首陽之𡹣(阿)。
按: 《康熙字典》 “𡹣, 即阿之訛字”。

阿育王寺常住田碑額,唐
阿育王寺常住田碑。
《説文》:“阿, 大陵也。一曰曲𨸏也。从𨸏可聲。 ”
“阿”,或加土旁,或加山旁。

☚ 陸   阪 ☛

阿1.ā 2.ē

1.ā 上古形声字。从阝(阜),可声。阜是山陵,阿义为大陵。“可”古声母为舌根音,“阿”变为相近的舌喉音。唐代时,日本来中国的留学生回日本创造字母片假名,把阿字的声旁“可”去掉,用形旁“阝”的草体代表a音,这也反过来证明了“阿”在中国的古音为a。但日本没有用声旁“可”而用形旁“阝”(阜)表a音,不够恰当。中古以后,阿字多用为加在称呼前的词头,读ā。如:阿姨|阿罗汉。
2.ē 如:阿谀|阿胶|阿弥陀佛。

阿★常◎常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读ē,山的弯曲处,引申为水、庭等的弯曲处,弯曲,迎合等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又读ā,假借为词的前缀,用在某些亲属称谓或人名的前面。
【辨析】
以“阿”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ē:婀、屙∣ā:啊、锕。

〈缀〉前缀。用在某些亲属称谓的前面。
《金》五九: 我和玳安、琴童哥,便在~婆房里,陪着俺每吃酒并肉兜子来。
《醒》四八: 两曲春山带剑,一湾秋水藏枪。不是孙权~妹,无非闵损亲娘。
<方>今吴、闽、粤方言有此缀。
另见ǎ,à,ē(“阿兜眼”等)。


〈叹〉同“啊(ǎ)”。表示惊异。
《醒》十八: 夫人听说,惊道:“~!原来小珍哥嫁的就是他!”又九八: 素姐恨道:“~!欺心的杂种羔子干这个么?今日可叫他死在我手里罢!”
另见ā,à,ē(“阿兜眼”等)。


〈叹〉同“啊(à)”。表示醒悟或明白过来。
《醒》五八: 相于廷道:“~!是了!是荆在鄗保举了。”
另见ā,ǎ,ē(“阿兜眼”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