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易病证名。 ❶指伤寒或温疫等病后余热未净,由房事而传之对方者。《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医学心悟·伤寒兼症》: “男子病新瘥,与女子接,其病遂遗于女,女子病新瘥,与男子接,其病遂遗于男,名曰阴阳易。”有阴易、阳易之分。参各该条。 ❷指阴位见阳脉,阳位见阴脉。《素问·至真要大论》: “阴阳易者危。” 《内经吴注》卷二十二:“阴位见阳脉,阳位见阴脉,变易失常,故谓之危。” 阴阳易古病证名。出《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❶阴位见阳脉,阳位见阴脉。如阳脉宜见于寸之阳位反而见于尺,阴脉宜见于尺之阴位反而见于寸。这些都属于危证; ❷指伤寒病人初愈,而房事后又复发者。 阴阳易yīn yáng yì《本草纲目》主治第3卷伤寒热病(附子)(18)。古病证名。(1)《素问·至真要大论》:“阴阳易者危。”指阴位见阳脉,阳位见阴脉。《内经吴注》卷二十二:“阴位见阳脉,阳位见阴脉,变易失常,故谓之危。”(2)。《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 ❶《诸病源候论》认为男子与患伤寒而未完全康复的妇人房事后得病,名为阴易;妇人与患伤寒而未完全康复的男子房事后得病,名为阳易。 ❷近人也有认为阴阳易指患伤寒未完全康复,因犯房事而复发者。症见身体沉重,少气无力,下腹拘急甚至牵引阴部,热气上冲胸,头重眼花。可选用当归四逆汤、瓜蒌竹茹汤。 阴阳易yīnyángyì❶病证名。出《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认为男子与患伤寒而未完全康复的妇人行房事后得病, 名为阴易; 妇人与患伤寒而未完全康复的男子行房事后得病, 名为阳易。近人也有认为阴阳易指患伤寒未完全康复, 因犯房事而复发者。症见身体沉重、少气无力、下腹拘急甚至牵引阴部、热气上冲胸、头重眼花等。可选用当归四逆汤、瓜蒌竹茹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瓜蒌、竹茹)加味, 并以酒炒吴萸热熨少腹。 ❷阴位见阳脉, 阳位见阴脉。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阴阳易 阴阳易阴阳易是外感病新愈,因房事而发生的一类特殊病证。临床有身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等特点。 病名考证 阴阳易病名出《伤寒论》,原指因伤寒病后而得。《诸病源候论》除记载“伤寒阴阳易”外,还有“时气阴阳易”、“温病阴阳易”之名,三者症状基本相同。《诸病源候论·时气病后阴阳易候》:“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阳易。其妇人得病新瘥,未平复,而男子与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阴易。”《千金翼方》也有“阴易”之名。《千金要方》所载的阴阳易,虽论妇人温病瘥后,血脉未和,尚有热毒,而与之交接得病,并认为该证病情急重,预后不良。但其“治妇人得病易丈夫,丈夫得病易妇人方”并不单指妇人病。《伤寒总病论》则称伤寒病新瘥犯房事为女劳。柯琴《伤寒论注》主张“勿得以男女分名”,而统称阴阳易。《伤寒辨证》反对男病传女,女病传男之说,并认为阴阳易即女劳复。《医宗金鉴》则把伤寒新愈,因犯房事而发热复病者称房劳复;因房劳复而男女相易为病者为阴阳易。至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将阴位见阳脉,阳位见阴脉亦名为阴阳易者,不属本文讨论内容。 根据历代文献对本病的记述,可归纳为: ❶本病是由外感病(包括伤寒、时气、温病)新瘥,因男女房事而发。 ❷所谓“易”,多数认为是指人的替换,即男病传女,女病传男;也有人认为是指病的改变,即病初愈,房事后再发他病。 ❸女病传男称阴易,男病传女称阳易;也有认为,不以男女分名,不论男传、女传,都称阴阳易。 ❹有的认为阴阳易即女劳(房劳)复;也有认为,病后因房事复病不相易者称女劳(房劳)复,若女病传男或男病传女称阴阳易。 病因病机 本病为余毒乘虚相染,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卷七:“大病新差,血气未复,余热未尽,强合阴阳,……以阴阳相感动,其余毒相染者,如换易也。其人病身体重少气者,损动真气也;少腹里急,引阴中拘挛,膝胫拘急,阴气极也; 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者,感动之毒,所易之气熏蒸于上也。”另有阴虚而致病者,《伤寒附翼·烧裩散》:“其授者,始因伤寒,而实种于欲火;其受者,因于欲火,而实发于虚阴。” 辨证施治 《伤寒论》用烧裈散。《活人书》将阴阳易证治分为寒证与热证。属热者用烧裈散、竹皮汤;属寒者用豭鼠粪汤、当归白术汤、妙香丸。《阴证略例》提出阴阳易的治疗,若脉在厥阴,当归四逆汤送下烧裈散;若脉在少阴,通脉四逆汤送下烧裈散;若脉在太阴,四顺理中丸送下烧裈散。《伤寒附翼》也用烧裈散,但又认为“更宜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治之。”《医宗金鉴》亦以为,阴阳易皆余毒乘虚传易,当以烧裈散主之。但伤寒新感之后的房劳复,男以六味地黄汤主之,女以四物汤主之。 阴阳易一证,历代医家对病名、病因的认识没有统一;对《伤寒论》用烧裈散治疗,系“物各归本”(《伤寒条辨》)、“同气相求”(《医宗金鉴》)等说法,至今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 劳复与食复 狐惑 ☛ 阴阳易yīn yáng yìtransmission of diseas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