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阴道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阴道炎vaginitis

系阴道粘膜炎症的总称。主要由滴虫、衣原体、真菌、细菌等感染而致;老年人可因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阴道粘膜上皮萎缩而引起感染。感染方式以不洁性交为多见,其次为不洁手接触感染、不洁盆浴、不洁浴巾与衣物、便桶、医务人员检查或施治造成感染等。由于病原体不同,症状与表现可有差异,但一般可有阴道不适、疼痛或痒感、白带或分泌物增多,有的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分泌物查找病原体有助于病因诊断。防治:提倡淋浴、不用公共浴巾、性交前净水清洗有关部位、科学处理月经;发病后针对病原体科学应用抗生素,并防止再感染。

阴道炎

阴道粘膜发炎。种类很多,如细菌性、滴虫性、霉菌性、淋病性等。但以滴虫和霉菌引起的为最常见。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搔痒及灼痛。查明病原菌后用杀菌剂或抗滴虫药物治疗。

阴道炎

阴道炎

阴道炎的种类,临床多见有非特异性阴道炎,嗜血杆菌性阴道炎,阿米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及婴幼儿阴道炎。
非特异性阴道炎 凡阴道炎症的病原体非滴虫、霉菌、淋菌者都属非特异性阴道炎。阴道内长期应用抗生素、避孕药物、过度的阴道冲洗,全身抵抗力减弱或阴道手术损伤都可能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常见的致病菌有化脓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类白喉菌及大肠杆菌等,且以混合感染为多见。其临床表现为外阴灼热、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呈脓性或浆液性; 分泌物排出后可刺激尿道口,引起尿频、尿痛;阴道粘膜红肿并有触痛。此时的阴道pH值常大于5.0。取阴道分泌物涂片可见脓细胞及外底层细胞,用固紫染色后可找到病原菌。作细菌培养可确定病原菌类型,培养时应同时作药敏试验。
治疗时首先应注意去除发病因素,改善全身情况。用0.5~1%醋酸或乳酸冲洗阴道以改变阴道酸碱度,调整阴道菌群,恢复阴道正常环境。外阴刺激症状严重者,可用可的松冷霜涂擦。经短期治疗无效时,再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局部应用。
嗜血杆菌性阴道炎 阴道嗜血杆菌可能是阴道内最常见的致病菌,绝大部分的非特异性阴道炎是由该菌引起的。嗜血杆菌是固紫阴性杆菌,体小、棒状、两端呈圆形。可以与链球菌、类白喉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滴虫或白色念珠菌产生混合感染。主要由性交传播,手套及器械消毒不严亦可能造成交叉感染。本病好发于育龄妇女,因雌激素有利于阴道嗜血杆菌迅速繁殖。绝经后妇女以及在初潮前少女极少患此症。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白带增多,为均质性,较稀薄,有时呈泡沫状,常呈灰白色,亦可呈黄绿色,多具有腥臭或恶臭味。pH值为5.0~5.5。由于阴道嗜血杆菌并不侵犯粘膜,亦不引起组织炎症反应,因此,外阴及阴道并不显示炎性反应,瘙痒及轻度灼热感常因伴有混合感染而出现。
取阴道分泌物与生理盐水混合后直接涂片,镜下可见脓细胞很少,无乳酸杆菌,而有大量嗜血杆菌群集漂浮在液体中或附着在上皮细胞的表面,使细胞外形呈点状或粒状,故有人称之为“线粒细胞”,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用固紫染色,可见大量固紫阴性的两端圆形的小杆菌。
阴道嗜血杆菌对四环素族、磺胺类药物及呋喃类药物敏感。故以局部用药为主,可制成栓剂置入阴道深处,每晚一次,10次为一疗程。在患者应用四环素后有继发霉菌感染时,可在抗生素治疗后,局部应用雌激素,阴道冲洗等。治疗期间禁房事,若男方尿道或前列腺亦有嗜血杆菌感染时应同时治疗。
阿米巴性阴道炎 比较罕见,常继发于肠道感染。并常并有阿米巴性外阴炎,其临床表现是有浆液性或血性的恶臭阴道分泌物,分泌物中可找到滋养体。外阴、阴道及宫颈粘膜出现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的潜行溃疡,其底部红、脆、富于血管,表面被覆坏死物质。如在阴道分泌物中用直接涂片法或培养法找到溶组织阿米巴即可确诊。如有可疑,应作活组织检查,除外癌肿与结核病变。
灭滴灵对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各型均有效,剂量400~600mg,每日三次口服,5~10天为一疗程。盐酸吐根碱能杀灭组织内滋养体。剂量为每日1mg/kg,成人一日量不超过0.06g,5~10天为一疗程,需间歇一个月。方可重复应用,有慢性阿米巴痢疾并存时可用喹碘仿、卡巴胂等。
上述阿米巴药物也可制成栓剂、粉剂或溶液进行局部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滴虫性阴道炎 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阴道炎,参见“滴虫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 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炎,参见“霉菌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血运减少,上皮变薄,糖元缺乏,阴道酸性减低(pH5.5~7),使阴道杆菌生长受到抑制,从而破坏了阴道的正常防卫机理。阴道抵抗力降低,细菌容易侵入及繁殖,引起阴道炎症。
其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多为粘稠或水样,有时呈血性或呈灰黄色或黄绿色。感染严重时分泌物可转变为脓性并有臭味。外阴部可有刺激症状,包括外阴灼热、瘙痒、疼痛以及性交痛。如病变累及前庭及尿道口周围粘膜,则可出现尿频、尿痛。雌激素水平降低后,阴道及外阴萎缩,粘膜靡薄而苍白,阴道口狭窄,尿道口粘膜外翻,阴道壁光滑,皱襞及乳头消失,当继发感染时,外阴、阴道粘膜发红,轻度水肿,并出现散在的出血点或片状出血斑。阴道粘膜上皮剥脱后形成小浅溃疡或肉芽,可引起阴道粘连甚至闭锁。
根据发病年龄及特殊的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阴道细胞学检查显示雌激素水平低下,片中所见多为外底层细胞,少数为内底层细胞,背景混浊,脓细胞多,有时粘膜细胞有不典型改变。取阴道分泌物检查即可与滴虫或霉菌性阴道炎相鉴别。对有阴道流血的患者应仔细检查以除外子宫内膜腺癌。
对此症的治疗一般均主张用雌激素,系统或局部应用均有效。治疗后短期内阴道即能恢复正常状态。若症状仅限于外阴、阴道粘膜,可局部应用乙菧酚栓剂(0.1~0.5mg)或软膏(0.1%),每晚一次,共7~10次。系统用药时应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如乙菧酚0.1~0.5mg,每日一次。对阴道炎合并有明显外阴、阴道萎缩所引起的性交疼痛,或萎缩性尿道、膀胱炎疗效较好。但过久服用可引起撤退性流血。除用雌激素外,尚可加用0.5%~1%醋酸或乳酸作阴道冲洗。呋喃类、磺胺类或抗生素药物的局部应用对增加阴道抵抗力及抑制细菌生长有效。
婴幼儿阴道炎 九岁以前的幼女卵巢功能未建立,雌激素缺乏,阴道抵抗力薄弱,容易引起感染。感染多因卫生习惯欠佳,如不注意外阴清洁、随地坐卧、粪便污染或因在阴道内放入异物等所引起。蛲虫感染亦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常见的致病菌有类白喉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淋菌感染虽然最为严重,但目前在国内已极为罕见。幼女的滴虫、霉菌感染亦较少见。
白带增多,特别是脓性白带是婴幼儿阴道炎的主要症状。由于外阴瘙痒或疼痛,患儿常用手搔抓外阴,易烦躁、哭闹。检查时可见外阴、前庭及阴道口粘膜红肿,有脓性分泌物自阴道流出。
根据发病时期及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取阴道分泌物作涂片可见大量脓细胞,经固紫染色后可发现致病菌,同时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在涂片中应仔细寻找有无滴虫、霉菌及蛲虫卵。通过肛指检查可以觉察阴道内有无异物。如患儿有血性白带,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必要时应在麻醉下作阴道检查。
治疗时应注意外阴清洁,保持局部干燥,可用1:5000过锰酸钾坐浴及0.5~1%醋酸或乳酸溶液冲洗阴道; 并给小剂量雌激素口服,如乙菧酚每次0.1~0.25mg,每日或隔日一次,持续2~3周。或雌激素冷霜局部应用,以加强阴道粘膜抵抗力。如经上述方法治疗无效,可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化学药物或抗生素,广谱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一般较好。

☚ 前庭大腺囊肿   滴虫性阴道炎 ☛

阴道炎

vaginit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