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结病证名。 ❶指胃肠阴寒固结,或精血亏耗,大肠干燥所致的便秘。见《兰室秘藏·大便燥结门》。《医学入门·燥结》: “不能食,脉弦微者,为阴结。” 《景岳全书·杂证谟》: “阴结证,但察其既无火证,又无火脉……盖此证有二则,一以阳虚,一以阴虚也。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下焦阴虚则精血枯燥,精血枯燥则津液不到而肠脏干槁,此阴虚而阴结也。故治阳虚而阴结者,但益其火则阴凝自化,宜右归饮,大补元煎、大营煎之类主之;或以人参当归数钱煎汤送右归、八味等丸俱妙。治阴虚而阴结者,但壮其水,则泾渭自通,宜左归饮、左归丸、当归地黄饮、五福饮、六味地黄丸之类主之。二者欲其速行,宜于前法中各加肉苁蓉二三钱。”亦有以寒秘、气虚秘、湿秘等归为阴结。《证治汇补·秘结》: “阴结者,阴寒固结肠胃,血气凝滞而秘结也,外症不渴不食,肢冷身凉,大便硬闭,脉沉而迟,宜四物合附子汤,如久不大便而脉反微濇者,黄芪建中汤。” 《金匮翼·便秘统论》:“冷闭虚闭即阴结也。” 《医学心悟·大便不通》:“冷闭名阴结。”参见大便秘结、寒秘、气秘、湿秘、虚秘各条。 ❷脉象名。《注解伤寒论·辨脉法》: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阴结❶证名。见《兰室秘藏》。《医学心悟》: “冷闭者,唇淡口和,舌苔白,小便清,喜热恶寒,此名阴结。” ❷体虚液亏病人出现的便秘。 ❸脉象名。《注解伤寒论·辨脉法第一》: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此名阴结也。” 阴结yīnjié❶证名。胃肠阴寒凝结,或精血亏耗, 大便秘结之证。见《兰室秘藏·大便燥结门》。《医学心悟》: “冷闭者, 唇淡口和, 舌苔白, 小便清, 喜热恶寒, 此名阴结。” 详见冷秘条。 ❷指虚秘。凡阳虚阴凝,传送失常, 或精血亏耗, 大肠干燥者, 均称阴结(见《景岳全书·秘结》)。参见虚秘条。 ❸脉象名。《注解伤寒论·辨脉法第一》: “脉累累, 如循长竿者, 名曰阴结也。” 阴结yīn jiéyin constip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