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书
我国古代一种秘密传播方式。战国前后成书的《六韬》,伪托西周初年的姜子牙,就战略战术及密码编制方式,与周武王进行相互答问。姜子牙提出,在作战时,为了上下之间及前后方传递简明的信息,事先作出约定,用8种长短、规格不同而不书写任何文字的符,分别代表胜、败、缺少武器或粮草等情况,这种为保密起见而使用的没有文字的符,称为阴符。其内容只有通信双方才明白,即使被敌人截获也无法了解情况。如果要传递复杂详细的信息,则可以采取阴书的办法。即把一份完整的文书写在简牍上以后,把它横剖成三截,由三个“远候”(通信人员)各自带上一截,分别从不同方向出发,穿越敌人防线,全部到达目的地后,再把每人持有的一截组成一份完整的情报。万一遭敌人阻截,只要三个人没有被全部捕获,敌人也难窥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