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口疮
由脾肾阳虚所致的口疮,称为“阳虚口疮”,是口疮中的一个类型。因脾主运化,有赖肾阳蒸发,才能完成水谷精微上输心肺,营养全身的生理功能。若禀赋阳虚,或过食寒凉之品、苦寒之药,或房劳不节,损伤元气。都可致脾肾阳虚,温化失调,津液停滞,乃生湿邪,上泛口舌,寒湿困于肌膜则溃烂成疮。症见口腔粘膜溃烂,患处色白,周围不红肿,大小不等,分散,个数少,一般不痛,舌苔腻白,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溏泄,小便多,脉沉弱等。如《寿世保元·口疮》:“口疮白,脏腑冷。”又云:“手足冷,肚腹作痛,大便不实,饮食少思,口疮者,中焦虚寒也。”治疗上,宜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宜附子理中汤。若口疮久不愈合者,本方加苍术、五倍子,以助健脾祛湿,收敛溃烂。若症见泄泻口渴,呕吐酸水者,选用连理汤。取其健脾养胃,清热燥湿。若半身以下常有冷感,小便多,尺脉沉弱,用附桂八味丸,温补肾阳,以滋化源,使阳气振复,温化自平,诸症康复。外治,宜选用温阳祛湿,收敛生肌的方药。若症见溃烂面由白变黄者,吹柳花散。溃烂面色白者,分别选用鹿角霜、煅龙骨、五倍子之类,单味研末,吹患处,有温阳祛湿,愈合口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