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阳曲县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道光)阳曲县志山西地方志。清李培谦修,阎士骧(?—1832)等纂。十六卷。培谦字榆村,江西临川人。道光进士,历官知县、知州。士骧字广子,号六山,山西太原人。乾隆举人,官训导。阳曲,汉置县。清代隶于太原府,治所为今太原市。是邑旧有二志,是为三修,于道光十二年完初稿,二十三年(1843)成书。约二十六万字。仿顺天《永清县志》图、表、书、略、传体例统之,分舆地、建置、职官、选举、 吏、户、 礼、兵、刑、工、名宦、人物、列女、文征、志余十五门。附县全域、县署、县城等图九幅。是为阳曲现存内容较为翔实的志书之一。首以图表详记其时七百余村庄、六十余山岭的梗概。所绘县城、街巷图颇工,全面反映了街巷位置、名称和城内湖泊池塘、建筑布局等,留有重要的城市建设史料。户门记载从明万历九年至道光六年十三次地亩普查数,及有关隐漏民田、无粮民田等;刑门中收录嘉庆十六年所行保甲法全文;文征门载有巡抚白如梅《请蠲荒地逃丁钱粮疏》等,真实记录有关清代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情况。记录有历代王侯、公主和封疆大吏陵墓六十四座,人物传记、各种碑铭五十四篇,诗赋二十六首,为太原市重要人文史料。所载明代知县彭而述《狄梁公谱系祀田记》,详述其阳曲城南十里,寻得唐名臣狄仁杰墓,并访得其后代四人,从而证实了黄庭坚“狄仁杰葬于太原”之说。有道光二十三年刻本,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阳曲县志❶十四卷。清戴梦熊修,李方蓁纂。戴梦熊,字汝兆,浙江浦江县人。出身监生,康熙十五年(1676)任阳曲县知县。李方蓁,曲沃人,举人,任阳曲教谕,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严于自修,勤于课士。奉督学檄纂修通志。越九年而始峻,升府学教授阳曲,旧志亦所编辑。《阳曲县志》自明万历创志后,县志失修已八十余年。知县戴梦熊续旧志,增补八十余年事迹、人物,裒成新志。康熙二十一年 (1682)刻本,分为:卷一天文志、卷二方舆志、卷三建置志、卷四贡赋志、卷五祀典志、卷六学校志、卷七政令志、卷八武备志、卷官秩志、卷十名宦志、卷十一选举志、卷十二人物志、卷十三杂述志、卷十四艺文志。该志编排较为合理,文字优雅,各志下列小目,颇为详备。如学校志下,列有书籍目,后附列藏刻,凡阳曲历代所刻书籍,无论是本邑人所著,还是他地所著,均列述不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