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 热气春天的暖气:阳和 春天晴和之气:春阳 盛夏时的热气:暑气 炎气 炎光 炎氛炎雰 炎霭 炎雾 暄气 阳气,暑气:阳歊 阳气,酷热之气:阳暑 衰退的暑气:谢暑 猛烈的热气:热浪 烤人的热浪:炙浪 出汗蒸发的热气:汗气(一头~) (温热的气体:热气) ☚ 寒气 空气 ☛ 阳暑病名。 ❶一名动暑、中暍。《景岳全书》卷十五: “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在仲景即谓之中暍。凡以盛暑烈日之时,或于长途,或于田野,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病为头痛,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无气以动等证,此以暑月受热,故名阳暑。治宜察气之虚实,火之微甚,或补或清,以固其气。”方用益元散、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桂苓甘露饮等。参暑病、动暑、中暍条。 ❷暑温的一种类型。《医门棒喝》初集: “暑温者,夏至后所感热邪也。古人分阴暑、阳暑。盖夏至以后,相火湿土,二气交会,合而为暑,或值时令热盛,或人禀体阳旺,而成阳暑之证,是暑而偏于火者。”参见暑病、中暍条。 ❸即中暑,见《六气感证要义》,详该条。 阳暑伤暑的一种。临床表现为高热、心烦、口渴、大汗,舌干苔黄,脉洪数等阳明热盛的证候。 阳暑yángshǔ病证名。 ❶ 伤暑之一。见《景岳全书》卷十五。因盛夏季节在烈日下劳动或长途奔走, 感受暑热所致。症见头痛、烦躁、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短气等。治宜清暑为主。选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生脉散等。 ❷即中暑。见《六气感证要义》。 阳暑yáng shǔyang summer-heat syndrome 阳暑战国时楚人。见于包山楚简184、185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