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防风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防风散祛湿剂之一。出自《元亨疗马集》。防风30克、独活25克、羌活25克、连翘15克、升麻15克、柴胡15克、黑附子15克、乌药15克、当归25克、葛根25克、山药25克、甘草15克。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或煎汤服。马、牛200~300克;猪、羊40~80克。功能祛风胜湿,理气活血。主治肌表风湿。证见恶寒微热、肌肉紧硬、腰肢疼痛者适用本方。方中防风、羌活、独活散肌表及周身之风湿,利关节而通痹,为主药;升麻、柴胡、葛根升散在表之风湿,为辅药;山药壮腰肾而祛湿,附子温阳气而除寒,乌药理气,当归活血,连翘散结,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散表湿、祛寒邪、理气血的功用。 防风散❶《太平圣惠方》卷十方。防风、木通、麦门冬、升麻、葛根、虎杖各一两,石膏二两,炙甘草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服。治伤寒阳痉,壮热不歇,筋脉拘急,牙关急痛。 防风散 《圣惠方》卷二十【组方药物】 防风(去芦头) 川升麻 黄芩 赤芍药 蔓荆子 石膏 葛根各30克(锉)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防风散 《圣惠方》卷八十二【组方药物】 防风(去芦头) 白芨 柏子仁各30克 防风散 《宣明论方》卷一【组方药物】 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防风45克(去芦) 防风散 《眼科龙木论》卷一【组方药物】 茺蔚子 防风 桔梗 五味子 知母各60克 黑参 川大黄 细辛 芒硝 车前子 黄芩各30克 防风散fánɡfēnɡsǎn❶《太平圣惠方》方。防风、升麻、桂心、羚羊角、麻黄、羌活、川芎、杏仁各一分。为粗末, 每服一钱, 水煎去滓, 再入竹沥煎服, 盖衣被使之汗出。治小儿中风, 风入于脏, 口眼歪斜,手足不遂, 或语言不清, 心神昏闷。 防风散 防风散本方出自《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由防风(去芦头)、川升麻、桂心、羚羊角屑、麻黄(去根节)、羌活、芎䓖、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组成。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一两沸,分温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衣盖令汗出为度。功能祛风散邪。主治小儿中风,口眼斜,手足不遂,风入于脏,或言语不得,心神昏闷。本方所治证属经脉虚寒,风从外中,引动内风所致。治宜祛风散邪,兼平肝熄风。方中防风祛风散邪为君;羌活、升麻、麻黄、杏仁宣散风邪,使从表而出;肉桂温经散寒;川芎祛风行血,血行有助风去;羚羊角平熄内风,和入竹沥以增强祛经络风痰之功,以上均为辅助药。诸药合用,使外风散,内风熄,则诸症自愈。对于风中经络,引动内风,出现口眼斜,手足不遂,或语言不得等症有效。临床上对中风脑溢血后遗症见有上述证候者,亦可使用。 ☚ 解语汤 秦艽升麻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