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染灯具
1971年冬在合浦县望牛岭西汉墓出土灯具呈凤鸟形,分头、颈、身三部份。鸟身中空,可以贮水;在背部开一圆孔,放置灯盏。颈部做成套管状,将头部和鸟身连成整体。头、颈都可自由转动方向,不用时也可以折卸保管。头部亦做成空腔,凤嘴衔灯罩,向尾部转动头部时,灯罩恰好正对灯盏。点燃灯盏后,所产生的油烟废气便由灯罩吸入,经过头部颈部,通入腹腔里的水中,以消除油烟引起的空气污染,器物由凤尾和双足构成三足鼎立之势,以保持平衡。灯高约33厘米,长42厘米。可见,早在汉代,壮族先民就已考虑到油烟污染问题,并造出了如此精巧的灯具,确令人信服。